-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一、改革背景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及理论依据
三、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四、情境教学的效果
五、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同志,从六十年代开始,长期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研究,创造、构建了“情境教学”的理论体系,并将该理论应用于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之中。下面对该实验作简要介绍。
一、改革背景 返回本页页首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串讲串问,忽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语言,领悟情感,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是江苏省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创造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情境教学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一本教材,学生的视野也不是被禁锢在教室里。其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动人的情意,宽阔感人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二、情境教学的特点及理论依据
(一)主要特点
1.形真。主要是要求形象富有真切感,即神韵相似,达到“可意会,可想见”。但不是实体的复现或忠实的复制,照相式的再造,而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从而给学生以真切之感。
2.情切。即情真意切,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情感进入课堂”这极高的教与学的境界,可以通过情境教学这一模式得以实现。
3.意远。即意境广远,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挥想象力。情境教学讲究“情趣”和“意象”,情境不是图解式地机械地创设。它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示在学生眼前,给儿童造成“直接的印象”;在情境中,儿童激起的情绪,又成为需要的推动。
4.理蕴。即蕴含理念,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认识力。从教材中心出发,由教材内容决定情境教学的形式。教学过程中,围绕教材中心创设一个或一组情境。
(二)理论依据
1.根据脑科学的研究,人的大脑功能,左右两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而大脑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
2.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是利用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儿童主观意识发生作用进行的,儿童的意识同样是由客观存在引起的,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源泉,通过形象进入儿童的意识的。
3.从心理学看,任何一堂课,任何一位老师上课,都显现出一种自然的情境。师生处于这种片段状态的一系列情境中,或在较长的时间内,或在某一短暂的时刻,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这种自然情境可以是使主体对情境获得心理的满足而产生正诱发力,促进目的的实现。
4.从儿童掌握语言的特点看,儿童掌握语言,包括语言、语义和语法,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从外部到内部究竟如何生成,发展起来,各家说法不一。
三、情境教学的具体做法 返回本页页首
(一)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手段
1.以生活展现情境。
2.以实物演示情境。
3.以图画再现情境。
4.以音乐渲染情境。
5.以表演体会情境。
6.以语言描绘情境。
(二)如何设计情境
1.从教材出发;
2.运用直观的手段,情境的强度逐步加深;
3.教师的语言描绘加深儿童的情感体验,并且使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4.在情境中始终注意教材语言文字的落实,即对教材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三)情境教学在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于识字教学。
(1)利用汉字造字原理创设情境,使独体字形象化;
(2)利用汉字结构创设情境,认识形象字的构字特点;
(3)凭借情境丰富语汇,在整体中认读运用。
2.运用于阅读教学。
(1)初读--创设情境抓全篇,重在激发动机;
(2)细读--强化情境,理解关键词、句、段;
(3)精读课文--凭借情境品尝语感,欣赏课文精华。
3.运用于作文教学。
(1)观察情境,提供源泉;
(2)进入情境,激发动机;
(3)拓宽情境,打开思路;
(4)范文引路,教给方法;
(5)提早起步,螺旋上升。
四、情境教学的效果 返回本页页首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持续地激发,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自我发展的需要。
情境教学针对儿童既蕴藏着学习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心理特点,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境中,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
(二)优化情境: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了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向的感受。
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童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从“美”入手,较从字词入手更整体;较从思想内容入手更形象;较从篇章入手更贴近儿童的生活。
(三)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 变复式的记忆为灵活运用知识。
情境教学由于本身具有的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巧妙地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平衡、协同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
(四)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了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变封闭式的读书为开放式地广泛储存。
情境教学掌握了儿童认识世界、学习语言的规律,注重了儿童与大自然的接触,引导学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渐次地认识周围世界。实验班开设的观察说话、写话课及野外活动为儿童接触大自然,接触周围世界,保持两个信号系统的平衡得到保证。
五、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 返回本页页首
(一)拓宽空间,追求教育的整体效益
1.通过多样性的课外活动,渲染学校欢乐向上的氛围。
2.通过主题性大单元教育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
3.通过系列性野外活动,不断丰富课堂认知活动的源泉。
(二)缩短心理距离,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
1.创设新、助、乐的人际情境,缩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及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2.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缩短教学内容与学习者之间的距离。
(三)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1.担当向往的角色。
2.扮演童话角色。
3.扮演现实中的角色。
(四)注重实际操作,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1.实体性现场操作。
2.模拟性相似操作。
3.符号性趣味操作。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相关文章:
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08-06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教师中心稿)09-21
小学语文的教学总结10-17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6-20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04-07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5-15
小班健康教案:情境化玩球教案及教学反思03-16
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反思06-11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05-27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