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雷雨》的几点思考提示
周朴园:周朴园是否真的怀念鲁侍萍? 从课文的对话可以看出,周朴园三十年来一直没有忘记过鲁侍萍。每年四月十八日,都不忘为她做生日,一切都按照她是正式嫁过周家的人看待,我们也的确看到他屋子里的家具还是从前侍萍喜欢的旧物,而且陈设布置仍按三十年前侍萍动用时的样子。甚至因为侍萍在生周萍时生了病,总要关窗户,还是不许人打开。他穿衣服不管是雨衣、衬衣,都爱穿旧的而不爱穿新的。 周朴园年轻时的确是真心喜欢侍萍的。他曾经到德国留学,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上进。而侍萍当时是周家的待女,漂亮伶俐,还读过些书,而且对周朴园服侍得很周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年轻人是很容易产生感情的。 从周朴园和侍萍分别后的家庭生活来看,他怀念侍萍也是有根据的。周朴园的后妻繁漪傲慢不驯,不吃他一套,于是周朴园就自然而然地从她身上联想到温顺多情的侍萍,引起对她的怀念。 他的确曾喜欢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他就更容易想一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 从上面两点来看,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羡慕不是完全装出来的为什么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还要辞退他呢?为什么一同辞退了鲁贵和四凤呢? 鲁大海虽是他的亲生儿子,但与他所要塑造的儿子截然相反。而且由于大海是站在反抗他的立场上的,作为被他剥削的工人阶级代表。对自私、冷酷的周朴园而言,亲子关系远远比不上利益关系。若不开除他,就不能平息罢工,不能巩固自己剥削者的地位。至于鲁贵和四凤,则是出于要免除后患,不让他和侍萍的关系泄露出去。当周萍冲上去打人时,周朴园的“不要打人”意味着什么? 就自私、虚伪的周朴园而言,这一“打”太“莽撞”,太“不文明”,太缺乏“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明观念,很可能导致他“最完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黑幕被彻底揭露,其慈善家的伪善面目将被彻底撕破。在这样的心理下,他才说出“不要打人”这样的话。鲁侍萍:侍萍为什么要和周朴园相认?侍萍是否还对周朴园有依恋之情呢? 她之所以相认是因为她想看看三十年前她所热恋的人怎么样了,看看现在的周朴园对她是什么态度(毕竟当年赶她走时他也有无奈)。 与其说侍萍对周朴园有依恋,倒不如说是怀念。她在周家曾经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有过甜蜜的爱情。而以后就是一落千丈,过了三十年的痛苦生活。这种初恋当然是难以忘怀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想象中的多情大少爷,一下子变为现实中面目狰狞的资本家。她完全没有想到周朴园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她的幼稚。如果说侍萍一开始存在者某些幻想与期望,那么在看到支票后,在看到亲生骨肉相残后,这种幻想就彻底地幻灭了。鲁大海:作者为什么要安排鲁大海这个人物?仅是要借助他来揭示周朴园的残酷剥削与血腥镇压吗? 安排两个有血缘关系的角色进行阶级对抗,一方面否定了血统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剥削与被剥削两方是势不两立的,革命是要彻底进行的。鲁大海的出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他的斗争是否过于直接和简单? 本剧写成于一九三二年,作者开始构思是在一九二八年。故事发生的时间当在三十年代中期,那时“五四”运动的风暴刚过,中国共产党还没成立,工人斗争仍处于自发状态。假如鲁大海知道周朴园是他的亲生父亲,他还会用这样强硬的态度反对周朴园吗? 以他刚烈的性格及对剥削阶级的深刻认识来看,阶级的对立远大于亲缘关系。
【《雷雨》的几点思考提示】相关文章:
对话题作文的几点思考04-14
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04-14
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04-14
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04-14
关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04-15
对中学古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人教版)04-14
试论对特殊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05-03
对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范文05-01
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教学论文)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