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教案教学设计

时间:2024-09-14 14:47:3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教案教学设计

 张磊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懂得今天既要实行改革开放,又要捍卫社会主义。

2学习本文说理以后归纳结论的方法和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要求

1不要从议论文的概念出发,要求学生去掌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术语,可以通过比较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文的特点。

2本文没有分出自然段,可结合“理解分析一”的提示和要求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中心论点。

3应寓革命传统教育、反腐败教育于本文的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或补充一些感性材料,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4比喻说理是本文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掌握这一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讲道理后归结论点的写法。

2领会准确、生动的论述语言。

教学难点

1“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从全文看,“不良作风”"指哪些?“优良作风”又指哪些?

   (“不良作风”指文章第⑥句分析的党内可能生长的四种情绪;“优良作风”主要指第(17)句归结论点时要求全党保持的两种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针对上文,“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忧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所作的回击,前后呼应,判断坚定有方,气势磅礴,展示出坚持两个“务必”后的革命前景,对巩固和发展胜利充满信心,表达了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   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第3、4课时   讲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今天要学习的单元是我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二个议论文单元。学习这一单元,要达到课本提出的两条要求:理解思想内容,归纳论点;分析重点的层次,概括层意。同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些特点。

三、解题。

  这篇文章节选自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第十部分,全文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到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当时,解放战争迅速发展,从1948年9月起,先后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百万雄兵准备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蒋家王朝虽还在顽抗,但已无法挽救其覆灭的命运了。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夕。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及时提出了全国胜利以后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这个讲话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起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四、检查预习。

  l注音,解释。

薄(b )弱       不骄不躁(z o)       渺(mi o)小 

捧场:原指去剧场赞赏某演员的表演,文中指故意吹捧别人。

 2根据“理解分析一”的提示,给每句话标上序号,并划出层次,归纳层意。

       明确:全文共22句,可分三层:

⑴   提出问题 (1一3句):

 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革命即将胜利,国际意义伟大,巩固胜利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提出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花费很大的气力。

⑵    分析问题 (4一11句):

  分析巩固胜利的艰巨性,长期性。

⑶    解决问题 (12一22句):

   指出巩固胜利必须坚持两个“务必”。

五、 研习新课。

1  教读课文第一层

⑴     朗读第一层。

⑵     提问:开头3句话,提出了问题,哪句是重点?

   明确:重点句是第3句“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气力的事情”。

⑶    讲析提示:

 ①   第l句中“很快”,说明时间很短,突出革命形势发展迅速。(事实上,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4月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5月解放上海;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很有预见性。)

②    第2句中“将冲破”说明革命力量锐不可当。(“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是从世界革命的角度讲的,突出了中国革命的国际意义。)

③   第3句中“很久的时间”,说明巩固胜利的长期性,“很大的气力”正揭示了巩固胜利这一间题提出的作用。

 2 教读课文第二层

①    明确:“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用来形象地比喻资产阶级拉拢腐蚀革命者的手段,揭穿了资产阶级的阴险、恶毒。

②   为什么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花费很大的气力”呢?请默读第二层,考虑其外部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又是什么?

  明确:外部原因有两个,一是“"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在战场上,我们的作战能力没有人怀疑,但是资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有某些经济建设的经验,他们认为我们缺乏建设能力,因而可以在经济建设方面和我们较量一番。这是国内阶级斗争的反映。二是“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他们当时扬言共产党养活不了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要低三下四向帝国主义讨乞才能度日,因此也可以卡我们,和我们继续较量,这是国际阶级斗争的反映。可见巩固胜利,斗争艰巨,而且要很长的时间。

  内部原因也有两个:一是因为胜利,党内四种情绪 (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二是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他们改变了同我们明枪斗争的方式,而用糖衣裹着炮弹向我们进攻,征服我们队伍申的意志薄弱者,从而导致革命失败。

〈补充材料,加深学生对内部原因的理解:

解放初期,不法资本家施放糖弹一例

  1952年初,上海揭发了不法资本家“太康药房”老板王康年骗取志愿军巨款的案子,王康年承办志愿军医药用品,收了3万元货款,却拿去做投机生意,而把一些卖不出去的过时货和一些失了效的药品交给志愿军。到规定日期,应交的前线急需药物还缺少一半。他自已供认,曾向25个机关的65名干部行贿。他在药房设立一个专门勾引干部的机构,叫做“外勤部”,除请客送礼外,还招待采购员住宿,招侍“家宴”,代付一切费用。他狂妄地自诩“大康就是干部的思想改造所”。〉

③   小结:事实证明,全国胜利以后国际上也好,国内也好,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十分激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告诫全党:“我们必须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④    齐读第二层。

3 教读课文第三 层

①  在解决问题部分,作者把夺取胜利比作什么?阐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第一步”与“万里”,“序幕”与“长剧”,形象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整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没有任何因为革命胜利而骄傲、而停顿不前的理由。这段话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   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应该怎样巩固胜利?作者的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进行了上述分析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巩固胜利的观点 (中心论点):“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教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5-28

《松鼠》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6-11

《心声》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4-20

教学设计教案05-19

《怀念红狐》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19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01

白色鸟(教学设计A ) 教案教学设计08-16

《秋天》教案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10-12

《落日》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08-22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教案教学设计

 张磊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懂得今天既要实行改革开放,又要捍卫社会主义。

2学习本文说理以后归纳结论的方法和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要求

1不要从议论文的概念出发,要求学生去掌握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术语,可以通过比较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引导学生体会议论文的特点。

2本文没有分出自然段,可结合“理解分析一”的提示和要求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找出中心论点。

3应寓革命传统教育、反腐败教育于本文的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或补充一些感性材料,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4比喻说理是本文的特点,要引导学生体会并掌握这一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讲道理后归结论点的写法。

2领会准确、生动的论述语言。

教学难点

1“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从全文看,“不良作风”"指哪些?“优良作风”又指哪些?

   (“不良作风”指文章第⑥句分析的党内可能生长的四种情绪;“优良作风”主要指第(17)句归结论点时要求全党保持的两种作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2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针对上文,“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帝国主义者估计我忧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所作的回击,前后呼应,判断坚定有方,气势磅礴,展示出坚持两个“务必”后的革命前景,对巩固和发展胜利充满信心,表达了建设新中国的豪情壮志,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   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结构。

 第3、4课时   讲析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今天要学习的单元是我们进入初中以来第二个议论文单元。学习这一单元,要达到课本提出的两条要求:理解思想内容,归纳论点;分析重点的层次,概括层意。同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些特点。

三、解题。

  这篇文章节选自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的第十部分,全文收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于1949年3月5日到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举行。当时,解放战争迅速发展,从1948年9月起,先后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百万雄兵准备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蒋家王朝虽还在顽抗,但已无法挽救其覆灭的命运了。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夕。在这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同志做了重要讲话,及时提出了全国胜利以后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这个讲话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起了巨大的教育作用。

四、检查预习。

  l注音,解释。

薄(b )弱       不骄不躁(z o)       渺(mi o)小 

捧场:原指去剧场赞赏某演员的表演,文中指故意吹捧别人。

 2根据“理解分析一”的提示,给每句话标上序号,并划出层次,归纳层意。

       明确:全文共22句,可分三层:

⑴   提出问题 (1一3句):

 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形势:革命即将胜利,国际意义伟大,巩固胜利是长期、艰巨的任务。

  提出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花费很大的气力。

⑵    分析问题 (4一11句):

  分析巩固胜利的艰巨性,长期性。

⑶    解决问题 (12一22句):

   指出巩固胜利必须坚持两个“务必”。

五、 研习新课。

1  教读课文第一层

⑴     朗读第一层。

⑵     提问:开头3句话,提出了问题,哪句是重点?

   明确:重点句是第3句“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花费很大气力的事情”。

⑶    讲析提示:

 ①   第l句中“很快”,说明时间很短,突出革命形势发展迅速。(事实上,3月召开七届二中全会;4月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5月解放上海;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很有预见性。)

②    第2句中“将冲破”说明革命力量锐不可当。(“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是从世界革命的角度讲的,突出了中国革命的国际意义。)

③   第3句中“很久的时间”,说明巩固胜利的长期性,“很大的气力”正揭示了巩固胜利这一间题提出的作用。

 2 教读课文第二层

①    明确:“糖衣裹着的炮弹”(比喻),用来形象地比喻资产阶级拉拢腐蚀革命者的手段,揭穿了资产阶级的阴险、恶毒。

②   为什么巩固胜利需要“很久的时间”,“花费很大的气力”呢?请默读第二层,考虑其外部原因是什么,内部原因又是什么?

  明确:外部原因有两个,一是“"资产阶级怀疑我们的建设能力”,在战场上,我们的作战能力没有人怀疑,但是资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有某些经济建设的经验,他们认为我们缺乏建设能力,因而可以在经济建设方面和我们较量一番。这是国内阶级斗争的反映。二是“帝国主义者估计我们终究会要向他们讨乞才能活下去”,他们当时扬言共产党养活不了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要低三下四向帝国主义讨乞才能度日,因此也可以卡我们,和我们继续较量,这是国际阶级斗争的反映。可见巩固胜利,斗争艰巨,而且要很长的时间。

  内部原因也有两个:一是因为胜利,党内四种情绪 (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受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二是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他们改变了同我们明枪斗争的方式,而用糖衣裹着炮弹向我们进攻,征服我们队伍申的意志薄弱者,从而导致革命失败。

〈补充材料,加深学生对内部原因的理解:

解放初期,不法资本家施放糖弹一例

  1952年初,上海揭发了不法资本家“太康药房”老板王康年骗取志愿军巨款的案子,王康年承办志愿军医药用品,收了3万元货款,却拿去做投机生意,而把一些卖不出去的过时货和一些失了效的药品交给志愿军。到规定日期,应交的前线急需药物还缺少一半。他自已供认,曾向25个机关的65名干部行贿。他在药房设立一个专门勾引干部的机构,叫做“外勤部”,除请客送礼外,还招待采购员住宿,招侍“家宴”,代付一切费用。他狂妄地自诩“大康就是干部的思想改造所”。〉

③   小结:事实证明,全国胜利以后国际上也好,国内也好,渗透与反渗透,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十分激烈。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告诫全党:“我们必须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④    齐读第二层。

3 教读课文第三 层

①  在解决问题部分,作者把夺取胜利比作什么?阐明了什么问题?

明确:作者连用了两个比喻: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第一步”与“万里”,“序幕”与“长剧”,形象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整个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阐明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没有任何因为革命胜利而骄傲、而停顿不前的理由。这段话在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   在夺取全国胜利后应该怎样巩固胜利?作者的观点(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进行了上述分析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巩固胜利的观点 (中心论点):“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