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师节临近家长纠结:送礼怕不收,不送不踏实
教师节快到了,该不该送礼?这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边是家长苦恼送不送礼、送多少,一边是老师纠结收不收礼、怎么办,各自有各自的为难。家长苦恼、老师纠结,国人尊师重教的传统,正演变成一道令人焦虑的考题。
1 家长:送了怕不收,不送不踏实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无论什么方式或方法,都应当有所体现。
“教师节送礼似乎是一种习惯,我们小时候给老师送卡片,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一般都买些体积小、价值高的小礼物。”浙江省嘉兴市一位学生家长王悦说,送礼的目的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照。
“之前不是一直宣传禁止教师收礼嘛,我也没准备送礼。”吉林省长春市李女士的儿子今年上初中,可是“跟别的家长聊天,人家都准备送,如果我不送,就担心孩子被老师忽略。第一年送了,以后三年都得送,真是纠结。”
记者在某大型购物网站输入关键词“教师节”,就出现了19.25万件礼品。礼品的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有摆件、鲜花,还有定制U盘、按摩垫,等等。
“本以为鲜花能便宜一些,没想到要预定,一下花了我两千多。”上海市郭女士的孩子今年上幼儿园,她表示,考虑了很久,觉得送鲜花拿得出手,每个老师一份,一碗水端平。
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家长送礼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送了怕不收,不送心里不踏实。”北京一位初中生的家长王芃说,“送礼就是希望老师能多关心关心自己的孩子,礼送出去了,心里就踏实了。”
2 老师:努力学习是最好的礼物
“不能收礼,这是学校三令五申的。况且就算真的收了,能安心吗?收了别人的礼,就得帮别人办事,我不给自己找这种麻烦。”江西省南昌市某中学英语(精品课)老师黄霞表示,她拒绝过一些家长送的礼,有的家长很不高兴,“拒礼,给我带来了另一种精神压力。”
除了现实的礼物,一种“溜须拍马”“套近乎”的虚拟送礼方式也蔓延开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班级会建立QQ或微信群。通过QQ或微信群,老师可以和学生、家长互相了解,联络感情,并及时发布信息。为了讨好老师,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老师随手发张学生站队、看书的照片,就会引得家长们的点赞、鲜花、蛋糕,再用无比膜拜的语气发上一句:“老师辛苦啦!老师太有爱啦!”要不了几分钟,手机屏幕就会被家长们的热情赞美刷屏,搞得老师哭笑不得。
“手机不停地响,一不留神,留言就几百条。”上海学生家长刘女士说,“有的家长‘会来事儿’,有时候真受不了这种溜须拍马的行为,想退群又怕漏了老师的重要通知。”
一些老师表示,教师节表达感恩之情是人之常情。但想要通过送礼等方式让老师关照学生,就没有必要。“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好好学习,老师自然喜欢,不送礼也会关照每一个学生。”浙江省嘉兴市某中学万老师认为。
“二十年前,我收到过学生自己做的卡片、塑料花,到现在还留着,后来送的礼物越来越贵,而且你感觉得到那是为了送礼而送礼,尊师重教的意思其实越来越淡了。”江西省南昌市退休教师周芬芳说。
3 个别教师职权寻租 诱发“送礼”焦虑症
对于收礼这种严重违背师德的行为,相关部门态度明确,禁令不断。近年来,一些学校和教师也发出了“过节不收礼”的倡议,家长感到释然,校方也觉得轻松,送礼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家长苦恼、老师纠结、法规严禁,教师节收送礼现象并没有绝迹。
就在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某小学校长,就因公然向学生家长索要礼金被就地免职。此前,黑龙江省依兰高中教师冯群超因本班学生未向任课老师送礼,当堂训斥全班学生;江苏省无锡市中学教师周颖在微信群对比学生送的礼……这些个别老师的行为引发了家长们的送礼焦虑。
“送和不送还是不一样的!”浙江余女士的孩子正在上小学,“送礼之前,老师对孩子比较凶,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送礼之后,老师不仅不直接批评孩子了,还经常鼓励,孩子现在也愿意上幼儿园了,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送礼也值了。”
个别教师利用手中的职权寻租,小到排座位、任班干部,大到保送生、高考(精品课)加分……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义。“虽然只是部分地区、部分学校、部分老师的行为,但这些个体行为已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教育声誉,还容易引发学生的攀比心理、投机心理,污染孩子纯洁的心灵,应该坚决禁止。”辽宁省沈阳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佟雨臣说。
专家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也是诱发“送礼”焦虑症的重要原因。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桂林说,当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上所好学校,进个好班级,有位好老师。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家长期望以财物来铺路,给孩子打造优质的学习环境。
4 治好“送礼”焦虑症 需自律更需监管
近年来,教育部先后发布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明确禁止教师“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触动这条红线者,最重可予以开除或者解聘。
“因为有部分老师‘送与不送不一样’,所以才会有家长认为‘送总比不送要好’,教师节变味,老师要负主要责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远教授认为,治好“送礼”焦虑症,不仅要靠制度,也要靠教师的自律。
“对孩子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风气,他们有样学样,因此我们有责任带头净化社会风气,不要让孩子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浙江省嘉兴市某中学语文教师许维强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更要有正直的人格。廉洁从教不仅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不可逾越的师德底线。
【教师节临近家长纠结:送礼怕不收,不送不踏实】相关文章:
不收红包承诺书12-10
真金也怕“火炼”05-05
送礼物的日记11-10
我的观点:咱们可不可以不收礼09-14
不上晚修申请书家长版通用08-16
叙事作文:送礼物11-16
中班送礼物教案02-14
家长教育孩子拾金不昧的表扬信06-19
教师节家长感谢信01-13
校训:异想天开,脚踏实地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