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明年完成首次评审

时间:2024-07-18 02:11:5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明年完成首次评审

老年教师伤了心、中年教师寒了心、年轻教师不安心……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一到评职称就“闹心”。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明年完成首次评审

记者7日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会议明确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时间表 ,2015年12月底前,各省改革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 部 审 批 ,2016年完成人员过渡和首次评审,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常态化评审,新制度完全入轨。

改革亮点1

增设正高级职称

此次改革提出要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这些措施旨在打通中小学教师的晋升通道。

现状--以名额指标来评职称

“教师职称是评一次伤一次,因为高级教师的名额太少,而高级和中级之间的待遇差距又太大。”河南济源市克井一中校长李新乐说起评职称,满脸都是焦虑。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是按照岗位设置,以名额指标来评职称。在湖南怀化通道县小学,“退多补少”的政策让校长蒙兰凤十分苦恼:“假如我们学校小学高级职称的比例是70%,但规定要求比例是50%,超过了就不分指标了。有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连续5年都没有指标。”

湖南怀化通道县一中校长杨保仲说,如果学校引进优秀教师,他们在其他学校评了职称过来,本校一些优秀老师,就没有希望晋级了。

声音---建立职级动态监管机制

有专家建议要适当增加各个学校相应职级的职数,确保有效做到评聘结合,同时要建立职级动态监管机制。

杨保仲表示,国家政策层面应鼓励优秀的年轻老师向更高层次发展,职称评定可以适当提高门槛,但是不要受指标限制。让业绩说了算,鼓励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改革亮点2

同行专家评审

针对这种现象,这次改革提出要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现状---“领导”主导评定过程

“表面看上去是材料评选,是集体研究决定,事实上还是行政干预因素,有领导打招呼,还有增补指标。这些最后评上的人,从推上去,到评审出来,都有人暗中保驾护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表示,过去教师职称评定,行政分量太重。从名额分配,到哪些人选送材料,都是行政力量主导。在评委会上,哪些人优先保证,甚至哪些人过,都有行政因素,这容易导致职称评定成为一种拉关系、走后门的温床。

声音---评审的规则程序要细化

广东佛山南海九江海寿小学校长

张永辉认为,单纯依靠同行评还是不行,因为中国是个人情社会,难免产生偏颇。他建议可以首先采取同科组老师互评,然后是科领导、行政领导协调把关,最后不可或缺的是提交校代会审议通过,形成最终的结论,程序一定要完善,才能确保公平公正。

一位多年担任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委、评审组负责人的湖南省教育专家对记者说,过去也有大量的一线教师在参加评审,也是同行,但是实际效果不大。究其原因,是同行评审的规则程序不够细化,只有指导意见。

改革亮点3

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

此次改革提出要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且顺应基层教师的呼声,此次改革已再次明确提出,修订评价标准,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现状---论文“注水”现象频现

多年来,由于教师评职称有论文要求,导致论文“注水”现象频现。在一些地方,评一篇论文的“手续费”是5元,一个县一千篇论文就是5万元,不但这种论文没有任何含金量,由此衍生的腐败之风也越来越严重。

声音---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标准

“改革导向很重要。”上海市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说,过去的评价导向就是让老师去写论文、搞科研。以前你的水平再高,学生再优秀,你也评不上。现在的导向就是着重在教学一线。

评价教师究竟该以什么为标准?张永辉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标准。“如果一个老师30多年坚守在边远贫困的地方教书育人,即使他没有学历论文,国家也应评他当高级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明年完成首次评审】相关文章:

评审职称述职报告10-29

职称评审工作总结通用09-25

申报职称评审申请书范文07-08

职称评审个人工作总结05-19

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总结02-15

职称评审教学工作总结09-18

职称评审物理教学工作总结12-13

中小学教师初级职务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02-06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审个人总结01-25

职称评审教学工作总结优秀(8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