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马说》-韩愈找伯乐的艺术

时间:2024-09-05 13:33:5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侃马说》-韩愈找伯乐的艺术

 侃《马说》

《侃马说》-韩愈找伯乐的艺术

--韩愈找伯乐的“艺术”

湖南益阳   郑伏元

百代文宗韩愈的千古名文《马说》(《杂说四》)历来被认为是谈论人才问题的经典,其实该文并非不刊之论,文中有两个字应该修改,至于文中“伯乐不常有”的观点,其实被韩愈后来的求官经历所否定。况且“伯乐”举荐,皇帝任命的用人模式不过是封建社会的糟粕而已,我们不必津津乐道,更不必抱残守缺。韩愈找伯乐的艺术,倒值得我们借鉴。

先说文中要改动的两个字。文中说:“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不以千里称也。”既然“不以千里称也”-没有因为能日行千里而出名,又怎么会是“名马”呢?显然“名马”应改成“良马”,对不对?

文中又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组排比句如果主语都是“奴隶人”,语气会更连贯,而“鸣”的主语是马,因此“鸣之”改成“闻之”更贴切。

苏轼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推行孔孟之道),忠犯人主之怒(谏迎佛骨差点掉脑袋),而勇夺三军三帅(单刀赴会,仅一番话,使裴度挂帅打不下来,杀成德节度使田弘正自立的王廷凑停止作乱,臣服朝廷),韩愈官至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御史大夫、京兆尹,第一个举荐韩愈进入唐王朝权力中心的一定是一个光芒四射的“伯乐”吧?其实不然。这个人是后来被韩愈弹劾遭贬官,百姓准备石头瓦片为他送行,他趁夜色溜出长安城的李实。

贞元三年至贞元十一年(公元797年--公元795年)的近十年中,韩愈考了四回才中进士,吏部选拔官员的博学鸿词科考了三回都没考上。“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选于吏部卒无成……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寒不得衣,滨于死而益固(固,固守节操)。”上宰相书没有结果。“愈之待命,四十余日矣,书再上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后二十九日上宰相书》)韩愈求官失败,是宰相不能慧眼识英才吗?我看不是。韩愈在自荐信中措词不当,好像不举荐他韩愈宰相大人就不是“周公”了,“今虽不能如周公吐哺握发(周公为接见人才,方一食三吐其哺,方一沐而三握其发),亦宜引而进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后二十九日上宰相书》)--“宰相你应该举荐我,不应该沉默!”出言不逊,看信的人自然不高兴。实在不是“伯乐不常有”,而是韩愈不会讨“伯乐”欢心。朝廷并不稀罕什么栋梁之材,当时宰相都三个哩!你“栋”在那里,他们“栋”哪里去?历来有权的“伯乐”多是宁要奴才,不要人才。奴才没有“千里马”的架子,没有“千里马”的脾气,使起来顺手。武大郎招员工,就不要比自己个儿高的,叫武大郎开店-唯我独尊。他娶老婆的时候却色迷心窍,娶了个美若天仙的潘金莲,结果自己下岗了。

韩愈的多篇诗文都提及自己一家三十几口人,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实在迫不得己,韩愈先后到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那里做幕僚。后又多方求告,终于进京做了四门学博士(教五品以下官员的子弟)。韩愈《与凤翔刑尚书书》中说:“布衣之士身居穷约,不借势于王公大人无以成其志;王公大人功业显著,不借誉于布衣之士无以广其名。”韩愈这两句找“伯乐”的广告词特别有魅力:谁推荐了我妙笔生花的韩愈,我会让他声名广播,流芳百世,咱们双赢!然而没有打动刑尚书。吸取多次失败的教训,在上书李实(李渊之后,工部尚书,京兆尹)的时候,他改变了文风,违心地把名声不大好的李实赞美一番,心里美滋滋的李实举荐韩愈进入了唐王朝的权力中心,当了监察御史。韩愈后来又弹劾了李实。后人对韩愈的这些做法颇有微辞,其实这些人都是书呆子,我倒赞赏韩愈:政治斗争残酷无情,历史上大多数战争都是为了争夺权力引发的,官场如战场,韩愈当然可以兵不厌诈。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龙门要跳,狗洞要钻;钻过狗洞,继续做人!大丈夫能屈能伸!翻开历史,常常看见小人当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在谋取权力的时候小人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正人君子斗不过他们。人人都憎恶奴颜媚骨,历史却是顺我者昌。那个时代你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就要向韩愈学习。你要是面子上过不去,你心里就想是把那“伯乐”当猴耍吧!或者就当是“潜伏”,是地下党吧!除了几个书呆子,不会有人骂你,不会说你人格有问题,我们的许多革命前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弹劾李实怎么啦?什么伯乐?他李实举荐我不过是瞎猫逮了个死耗子。说我忘我恩负义?我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因为举荐我韩愈而留名青史也算对得起他了!我要兼济天下,不把李实之流赶下台成吗?追着蒋校长打,把蒋校长赶赴到台湾的,很多就是他的学生。”

只有涉世未深的书呆子韩愈才会发表“伯乐不常有”这样的无稽之谈(且不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是唯心主义言论)。韩愈要找的伯乐不过是王公大人而已,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伯乐,只是缺少博得伯乐欢心的“艺术”!

韩愈上《谏佛骨表》,人主(皇帝)不高兴了,“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洲路八千。”(《左迁至蓝天示侄孙湘》)。这回韩愈为什么又能逢凶化吉,再度获宠呢?才能之外,另有诀窍。韩愈在《潮洲刺史谢上表》中说:“臣少多病,年才五十,发白齿落,忧惶惭悸,死亡无日。单立一身,朝无亲党,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苟非陛下哀而念之,谁肯为臣言者?”“臣于当时之文,亦未有过人者,至于论述陛下功德,与《诗》、《书》相表里,作为歌诗,荐之效庙,纪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绩;编之乎《诗》《书》之策而无愧,措之乎天地之间而无亏乎;虽使古人复生,臣亦未肯多让。”主要意思就是:只有陛下您能救我,只有我为陛下歌功颂德,陛下才会流芳百世。动之以情,晓之以利,果然奏效,韩愈被贬七个月,唐宪宗就把他调到了江西袁州任刺史。不久穆宗继位,韩愈又回到了唐王朝的权力中心。韩愈取宠的秘诀才能之外,离不了两个字:献媚。小猫小狗为什么能成为宠物?讨主人欢心;小官小吏为什么能成为宠臣?讨人主欢心。家天下时代,你只要得一人之宠,便可以官运亨通。韩愈的可贵之处在于:取宠之后,堂堂正正做人!

韩愈仅仅是借《马说》发泄一下自己初涉仕途怀才不遇的不满,不知道后人为什么要对《马说》大加赞誉。后来韩愈说得明明白白,他要找的“伯乐”并非什么得道高人,不过是“王公大人”而已。以马为喻谈人才问题实非高论:马只要吃饱了,就能马尽其能;人吃饱了不一定就能人尽其才。评价一匹马的好坏也不能光看它的速度,就是战马,沙场上讲究的是躲闪进退,可能因为快了那么一点点,把主人送到了刀下,也可能因为慢了那么一点点,主人没有躲过一刀。拉车的马不可以跑得太快,马车吃不消;拉犁的马要有耐力,日行千里农夫跟不上;黛玉骑的宝马最好有气无力,慢慢吞吞,日行千里会要了小姐的命。

“伯乐”(王公大人)举荐,皇帝任命的用人模式有它的弊端,大家表面上任人唯贤,其实很可能官官相护:张三举荐李四的人,李四举荐王五的人,王五举荐张三的人,产生官二代、官三代,这些人的终极目标当然是万世而为官。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名门望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把持朝政的局面。

一个政治家是否能成功正如一个学生是否能成才,没有早知道。是不是成功的政治家,有道是盖棺论始定,也有道是千秋功罪,难以评说。治理国家,要靠一个民族一代一代积累起来的政治智慧--法制。所谓依法治国。选用人才,不要对伯乐抱过高的期望,伯乐难免带点个人感情个人偏见看走眼,要制定法制:民主选举。众人眼里有杆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伯乐”举荐,“皇帝”或者“土皇帝”任命的用人制度全部成为历史,让献媚取宠成为小人的妄想,让民主选举全面地走进现实,我们的民族就会人才辈出,前途无限光明!

郑伏元   湖南省益阳市灰山港镇中心学校教师

电话:18230574468

                2013.5.5 

郑伏元

【《侃马说》-韩愈找伯乐的艺术】相关文章:

《马说》教案08-28

《马说》说课稿08-05

《马说》经典教案09-13

《马说》教案03-15

《马说》教学反思07-19

《马说》教案优秀12-23

《马说》教案15篇09-16

说课稿《马说》(精选6篇)07-08

关于《马说》教学设计10-22

《马说》说课稿15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