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的两线结构
文学作品的两线结构
文学作品阅读理解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掌握作品的形象特征。一切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形象特征,其特征主要是:
人物形象:一般侧重于小说、散文
景物形象:一般侧重于抒情写景散文,小说中,景物主要做渲染或某种暗示作用。
事物形象:侧重于小说、散文
a、散文表达方式:
叙事散文--以小见大,侧重于通过叙事的过程塑造人物形象,深化思想情感的,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
写景散文--情景交融,深化思想感情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抒发情感
游记散文--移步换位,深化情感
b、 散文的阅读步骤:
{ 1、明了写什么景
{ 2、抒什么情
初读 { 3、从几个角度
{ 4、几个特写--(词、句、细节)
细读--分析研究--[1、把自己进入作品去感悟]
[2、把握题干要求,明白答题导向]
散文的阅读步骤初读的过程,就是要首先抓住这两线:就是通过词句,寻找两线结构。
一篇文章,在结构上往往有两条一明一暗的线索链接而成。这两线:按照文道合一的观点演绎为思想性线索和艺术性线索。
这两条线索好像人体的血管和神经贯通于文章始终枝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无论文章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了什么事,描绘了什么景,用了什么修辞,雕琢了什么词语,都必须为这两线服务。
散文的阳就是表面上的叙事,写景,实际上的情和理,这种理具有一定的哲理性,我们就是透过这种理的逻辑推理来推论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彩色的荒漠》中有对于树的一段精彩的描写:我喜欢这些树,视它们为上天兆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这段精彩的抒情,表面是喜爱树,实际上是喜欢具有这种树一样品格的石油工人。
案例分析:
荷塘月色
朱自清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月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分析鉴赏:
思想感情圆形结构:哀 愁-- 喜 悦-- 哀愁
时间空间圆形结构:出家门--去荷塘--回家门
景色描绘结构: 月下荷塘 -- 荷塘月色
这篇文学作品的形象特点就是景物形象为主。为了形象生动,在进行景色描写的时候非常注重修辞手法,和多种艺术手法,如博喻,通感等,角度变化布局新奇。设计景色的格调,因为这种巧妙的设计最能暗示人的思想情感,景色的格调和人的情感有着非常精密的关系。暖色格调象征着人欢快激越的思想情感,冷色格调象征着人郁闷惆怅的思想感情。
月下荷塘和荷塘月色这两组特写镜头,都有一个共同的格调特点,就是朦胧美,朦胧美象征着人心情的淡淡的哀愁,充分体现着在自我陶醉,忘却自我,超越自我的本色格调。
请看图示:
这篇文章的丰满的肉又在哪里?我们大家都知道,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就是描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是用什么手法去抒发情感的?情景交融是文学作品抒发情感的重要关键,使文章血肉相连。围绕这棵大树的主干,它的枝叶就是细腻传神的生动形象的描写。
一篇文章就是一棵大树,形象的艺术表达就是千姿百态的叶子和花,我们只要站在了思想性这个角度,无论哪一片叶子,都和大树有关系,都可以顺着枝叶找到树干,带着树干情结对待叶子的妙用。
情景交融是一条重要的艺术线。请看本文的为了达到抒发情感的作用,从特写图片的细腻描绘,格调色彩,和选词炼字都做要进行选择,精心设计,独具匠心。整个词和句都无不渗透着一个朦胧的凄美,体现着自己自己淡淡哀愁的细腻原型。紧围着一个心里的颇不宁静。为什么不平静是我们各有角度的鉴赏观点。
文学鉴赏,就是审美享受的过程,品味美的过程,就是不断咀嚼的过程。文学审美就是要不断地咬文嚼字,品味其中的韵味,品味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文学艺术最讲究形象的生动,为了达到这个生动,作者在词句的推敲上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路 幽僻;树 蓊蓊郁郁、阴森森、荷香的: 渺茫
月光: 淡淡 、月下荷塘 薄薄的青雾浮起。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下树影: 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树色:阴阴的,像一团烟雾;树梢:隐隐约约的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灯光:没精打采,渴睡人的眼。
整个文章都笼罩在一片凄美的境界。
词的雕琢也是精美绝伦,充分体现着形象美紧紧为两线服务
如:思考题:“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和雾气呢?可否用“照”替代“泻”,用“漂”替代“浮”呢?
“泻”的范围广,与“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 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泛。
“浮”突出静态美,“笼”可与之对照。“漂”突出动态美,
“笼”不能与之对照。
在答题的时候,也应该紧紧抓住吧两线结构而组织语言。
学用结合:
李吉顺
【文学作品的两线结构】相关文章:
幼儿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教案08-21
女性文学作品心得体会09-16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反思09-09
文学作品有效答题指导--文学作品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9-21
结构游戏教案11-27
花的结构教案10-27
叶片的结构教案10-03
群落的结构说课稿02-19
风筝与线作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