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智慧》之师忧比乐

时间:2022-04-15 00:16:50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易经的智慧》之师忧比乐

《易经的智慧》第十七集:师忧比乐

《易经的智慧》之师忧比乐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发生争讼也许是很难避免的。那么当不幸陷入争讼之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原则告诉我们,对待争讼可以有两种态度:一种是走师卦,另一种是走比卦。那么师卦和比卦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应该依据什么做出选择?在做选择时,又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我们中华民族,他是《易经》的民族。这句话怎么讲?就是《易经》的道理已经溶入了我们的血液,就变成我们民族性里面不可改变的DNA。很多人一直骂中国人:这样不对,那样不对。其实我最起码观察了四十年,当这件事情跟他没有直接关系,没有利害关系的时候,那他讲得头头是道,完全是道理。可是后来一旦发现这个事情跟他有利害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他马上变成另外一个人,几乎是毫不讲理的。我读了《易经》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不能怪他。所以跟中国人讲话,与跟外国人讲话的前后次序是不一样的。外国人可以直接了当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他也不会怎么样。中国人只要说:“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你试试看?因为中国人,同意就跟不同意是一样的。你同意,也只是同意合理的部分,不合理那一部分,你照样是不同意的。你急什么呢?你不同意不同意,你只是不同意那不合理的部分,合理的,你还是同意的。而任何事情,一定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你先搞清楚,你说:“我同意跟不同意完全一样。”那既然一样,你为什么讲:我不同意?就表示我给你脸色看了。我心中没有你嘛,你能把我怎么样?那就糟糕了。你只要这样情绪化用语,他也马上情绪地反应,那两个人就干起来了。你先说:“我同意,我同意。但是这些地方,我们稍微改一下。”他能接受啊。因此《大学》才一直告诉我们: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同样的话,一个说先,一个说后,你只要弄错了,你就全完了。

《易经》的道理告诉我们:一切都是有条件的,不可能没有条件。讼有讼的条件。因为人一多,意见就多了。而且全世界的人,中国人主见最深。什么叫主见?就是坚持自己的主张。中国人很讲情,他很重视人情,所以他就有一些比较不理情的地方,比较容易情绪化。所以从春秋开始,我们就是争讼不断,搞得孔子都伤脑筋,摇头,最后他只好写《春秋》。写《春秋》,其实就是讼。就是你不对,他不对。他一方面告诉我们:“不要讼,不要讼。”一方面还是不得不讼了。你用这样的思维来了解中国人,应该是比较合乎《易经》的要求。你看《孙子兵法》,他提出两个字:不战,不要战。这是外国人很难接受的事。外国人每次都说:“你不要战,你最后还是打仗了,你孙武一辈子都在打仗,怎么不战?”不战,其实不战,就是为了要战。站在不战不战的立场来战,才不会乱战。这有什么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讲求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正好与《易经》中讼卦的宗旨相合。讼卦的用意:在于消除争端,减少诉讼。倘若不能和解,也要站在不讼的立场来讼,才不致乱讼。然而人类社会中,不平不均的情况,不免发生争讼不断,那么一旦发生争讼,接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争讼不断,大家把体力和精力都这样消耗掉,这样好吗?当然不好。那不好怎么办?我们就开始想了,人类最早也是跟动物一样的:斗力。后来才知道:斗力,那你连老虎都打不过;你要斗力的话,跟牛也打不过;甚至狗,你都怕它。我们就慢慢觉悟到:人类不可以斗力,那个斗力是下下等,我们就把它提升:斗智。

中国人就很会斗智,那斗智,就是动脑筋,那动脑筋自然就会有些人去动歪脑筋。那你要忍受,你要去接受这种情况,然后慢慢把他导正。所以《易经》很重视:教化。“教化”这两个字,就是说,当我们碰到的时候,我们先要忍耐,然后慢慢想办法去导正,其实这个也叫:师卦。可是在师卦里面,我们所强调的是什么?是劳师动众,武力解决。这是师卦的要义。因此师卦的卦象是什么?就是上面是坤(地),下面是坎(水),叫做:地中有水。那我们走师卦,总觉得死伤累累,就想到有一个比卦,比卦跟师卦,正好是综卦。就倒过来看,它就变成:地上有水。地上有水,跟地中有水,到底有什么不同?水,在地上,它会流散的;水,在地中,它是凝聚的。所以中国人只有在打仗的时候,他才会团结一致。他会想:平常大家都那么团结,有意见也不能讲,那怎么沟通?可是战时,那你不管什么事情,一致对外。这个时候如果你三心二意,所有人都骂你:“你什么意思?”

全世界最服从的,是日本人,因为他们地方很小,他不能不团结,它台风、地震、火山爆发,什么都有。所以它的房子都是你靠我,我靠你,靠在一起。日本人只要下午五点钟一到,有人不见了,他会全村的成年人,统统提着灯笼去找那个人。我们会吗?日本人只要村里面有一个人做了不正当的事情,全村人都不跟他讲话。我们做得到吗?做不到。不要要求这种事情。因为中国人他亲疏有别,你们都可以不跟他讲话,但是我欠他人情很多,我还得要照顾他,没办法。你能说他错吗?

日本人的自然心态,使他非常团结;中国人的自然心态,应该团结时团结,不应该团结时我们是不团结的。日本人,他额头上围一个白布,他一定写“必胜”,“东方必胜”。中国人如果弄一个白布,他不写“必胜”,他会写“不败”。一个“必胜”,一个“不败”。一个“东方必胜”,一个“东方不败”,就是中国人跟日本人不同的地方。我们是不求胜的,求胜是傻瓜。求胜干什么?你今天胜他,他会服吗?他就开始报复你了,你就天天提心吊胆。所以中国人打人,他不会马上打中要害的,你打中要害,所有人都说:“你这个人,太残暴了。”我们都点到为止。所以我们比划比划,我们是不能分输赢的。因为我们是认为:可以打,我就打;不可以打,我就不打。这才是智慧的。你不可以打,你打,那自取其辱,那你整个人耗掉了。无谓的牺牲嘛。中国人不怕死,但是不能做无谓的牺牲。这就是《易经》。

《易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古时曾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然而现代中国人,却很少学过《易经》,即使如此,《易经》的思维方式仍然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行为里。那么,百姓日用而不知,都表现在哪里呢?

为何要点到为止?

这样各位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小孩在外面跟人家打架,回来搞得凄凄惨惨的,我一巴掌就打过去了:“你打不过你还跟人家打?”你看!这种话,听起来很奇怪。意思就是:你打得过,你才打;打不过,你也打?你要了解,我们的想法不同,你打不过,你就逃回来嘛,你还跟人家打?中国人打架,先看我打不打得过你,打得过,我就跟你打。打不过,我就逃。这有什么好丢脸的?这没有什么丢脸的。你看从三国开始,当然以前也是这样,打仗,杀!就杀过去了。然后一看不对,撤!他叫撤,他没叫退。中国人从来不退的。撤了,还是要进。现在更聪明,现在说:“进啊!向前进啊!”然后转一个方向,再向前进。撤退这两个字,他是不讲的。我们都讲转一个方向,继续前进,你从这里好好去想一想。因为师,这个东西是高度危险的。因为兵器,它是不长眼睛的。所以中国人都叫人家尽量以不战为主。要战,也不要去破坏人家。要“全国”:保全他的国家,不伤害他的人民。因此我们武艺高强的人就说:“我出手,点到为止。你知道输就好了,我不会再继续的,我就收回来了。”赢的人,要装没有赢;输的人,要硬撑,装没有输。那才是最高境界。你只要让他感觉到,所有人都看到我输了,那他就没有面子,没有面子他就报复你,你就吃不完兜着走。可是你没有让他感觉你赢了,他不服气的。

你看黄忠跟关羽,就是这样交上朋友的。黄忠出来跟关羽战,最后摔倒在地,黄忠知道:“完了!”就把脖子伸开来,意思就是你关羽杀死我算了。关羽比了一下,没刺死他,黄忠就万分感激。所以第二天,他的老板告诉他:“你要射箭,你箭法神准,你把关羽射死。”他只好说:“是!”但是他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因为他不忍心,人家可致我于死命,他既然放我一马,我又怎么忍心一箭就把他射死呢?所以他的老板怀疑他:关羽可以杀他,他不杀;你可以射死关羽,你不射,你们两个一定是有勾结的。拖出去:斩!我们看得太多了,你只要让第三者看出来,你就麻烦了。所以怎么样能够:出师而又不生后患,这是高度困难的。打到人家不想报复你,最后还归心于你,这个要好好去研究。

据统计,在地球上出现了文明以来的五千年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一万五千多次战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我国主张:尽量以不战为主。然而《易经》的师卦,却认为有不得已而用兵的情况,那么此时,如何做到出师而不生后患?从师卦中,我们又能受到什么启示呢?

如何进行良性竞争?

师卦它有一个目标,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叫:除暴安良。你只要不是为了除暴安良,你兴师动众,你就是不对。师,就是现在的战争。它没有好坏,看你怎么打。我们现在从很多,像联合国这样的组织,要把战争化于无形,这也是《易经》。你怎么去化于无形?因为总有冲突,总有你看不顺我,我看不顺你;总会我告你,你告我,怎么会没有呢?我们另外又想到:也许你向我学习,我向你学习,我们大家找到一个共同点,就叫: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我们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那很可惜的,我们现在的师,慢慢的,转化成老师。这也可以啊,现在各行各业都有师,师卦也可以讲这个,说你只要各行各业都有好的指导者,你就可以化争斗于无形,然后大家都走比卦的路,也可以。怎么不可以呢?那老师是干什么的?传道、授业、解惑。现在的老师,全没有了。现在的老师有一种新的定义,叫:考试的引导者。你上我的课,我给你猜题,然后你去考试,高分!你要感谢我。那老师变成这样子。我们长期以来,都是考试在引导教育,使得我们做学生的人,也是这样。我从小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出来,先问:“考不考?”“不考。”不考就不看。不考还看?“要考?”背,不懂也背。这样算什么教育?这样算什么师呢?那比又怎么样?比,就是我仿效你,你仿效我。相互仿效,但不完全相同。天底下,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但是我比较你,你比较我,做到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苛求了,我是建议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既然我们有那么多的资讯,几乎全世界的资讯,我们大概都知道了以后,我们就应该好好去衡量,这也是比来比去之后,走出一条我们应该走的路。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便有其深刻含义。无论是人,还是事物,诞生之后就要找准方向,受到启蒙,进而明白人有需求,需求难以平衡就会发生争讼,而对待争讼的态度有两个,一是打起来,一是求同存异。那么师卦和比卦所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人类又该选择怎样的未来生活呢?

师与比的选择依据

人类的未来,我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走比卦,就叫和平发展,那才是大家的福气。如果走到师卦,那就是什么?共同毁灭。现在武器都很厉害,而且是按钮式的。你也按,他也按,因为现在都很透明化,所有的举动都知道了。那你动了,导弹还没到,我先按,然后两边同归于尽。我们一定要从蒙卦又回头来。屯(诞生之初)、蒙(明师启蒙)、需(供需失调)、讼(诉讼难决)、师(战时同心)、比(和平团结)。然后才有办法导向人类走向一个正确的未来的方向,我们现在只有专业训练,我们所谓的大学,其实是不够资格叫大学的。就是要教出一个全人来,而不是要教出一个专业人才来,我们现在只有专人,没有全人。全人教化已经不见了。从乾卦一直看到现在,我们应该有个觉悟,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其实三个字而已,叫做:正乾坤。你正乾坤,你才有办法走比的路,而撇开师的路。我们可以看出来,从屯卦开始,屯、蒙、需、讼、师、比全部都有水。这就证明,人类诞生到这个世界上,他刚开始跟其他动物一样,都是靠水。可是人类会慢慢地摆脱这个危险,找到一条我们可以生活得更好的路,那就叫做:比。

《易经》虽然古老,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来源,对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而所谓的师忧比乐,其现代意义便是:早日把竞争的观念改变为互助的观念,化干戈为玉帛,人类才能在和平中发展。然而按照《易经》的思维方式,任何事情要想往好的方向发展,必定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那么比卦是不是就好呢?限制它的条件又有哪些呢?

比卦需要什么条件?

可是比,也有一阴一阳,小人看到比,他就会结党营私。所以我们在说明师卦跟比卦之前,我们要说一句话:《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你本身很洁身自爱,你很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你来读《易经》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你本来不重视品德修养,否定良心,然后你又来读《易经》,那糟糕了。那歪脑筋一大堆,那错误的点子,随时都会找得到,那社会上,小人又多了一个。要读《易经》,你一定要先端正自己,我的出发点是社会公义,不是为我私人,你为私,它也不会帮你忙的。《易经》每个卦,它都有很多条件,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大致说一下。因为《易经》本来就是大致如此。你说,一定是这样,那就非常有问题。比如说屯(zhun)卦,很多人说(tun)卦,我也从来没有告诉人家这样念不对。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念(tun)卦,你就念(tun)卦就好了。你一定要念(zhun)卦,那表示你很行,又何必呢?但是有些事情,那就非同小可了。你看,乾卦的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跟其它卦的九五,它就不可同日而语。讼卦,你就知道九五:讼,元吉。你是要公正无私,你就大吉大利。同样是九五,但是大环境许可他发挥到什么地步,它才能够照那个精神去发扬。因此讲比,它有四个字(比卦卦辞):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不宁方来:那个地方的人不安宁,他才会跑到你这儿来,那看你要不要收容他了。你看现在很多国家都是,我要找那个有钱的,我要找有专业的,我才让他进来。否则,我就不让他进来。你看有的国家,发生大灾难的时候,一直想到美国去,美国就整个围起来,我不让你进来。你不能说:他有错。因为如果我让你进来,我就惨了。后面的问题都要我去承受。但是以前的中国人不是这样的。以前中国,是说我只顾把我自己弄好,你们因为不安宁,所以才会向往我的安宁,你们愿意来,我都开门欢迎你。

有资料证明,二战期间,全世界许多国家都不肯收留犹太人,只有中国打工了大门。纵观中国历史,中国贫穷落后时曾多次挨打,但是在中国强大昌盛时,却不曾侵略过任何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我在马来西亚的时候,很多欧洲人就跟我讲:“郑和真的到过马来西亚吗?”我说:“你看有郑和的纪念堂,你还怀疑什么?”他说:“我不相信。”我说:“为什么?”他说:“如果郑和真的到马来西亚,你们为什么不把马来西亚当做殖民地,把它管起来?”我说:“那是你们的思路,我们不会,我们只是说,我们友好相处,你可以派使团到我那里去朝贡。朝贡,就是互相打个招呼。可是后来呢?他们一年来朝贡好几次,而且刚开始十几个人来朝贡,后来变成一百多人,后来变一千多人,什么道理?因为我们中国人做法是说:你来朝贡,就表示对我好,所以我就送礼一倍,他们人越来越多,我们吃不消,我们就跟他们讲:你不要来,不要来,要来一年来一次。而且要限定多少人数。不然,我们吃不消。你看,搞成这样。”可是外国听了,都当笑话。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想法。哪里有这种想法。

你看英国人,到哪里占到哪里。但是它一百年就证明:占了都没有用。现在没有一个了。中国人,朝庭是下命令的,我们周遭的国家,你不能去侵犯他,你只能跟他通商友好,你要照顾他。那不宁的要跑到我们这儿来,我们要收容他。全世界最闻名的就是:德国人当年把犹太人赶尽杀绝的时候,犹太人是向全世界跑,但是不管犹太人跑到哪里,他都是犹太人。在美国,很多叫做美裔犹太人;在英国,叫英裔犹太人,他始终认为,我是犹太人,只不过我现在是寄居在美国,寄居在英国。但是当时的犹太人跑到中国以后,没有一个人说:他是犹太人,都说,我是中国人。这一段,跟比卦是很有关系的。他不宁,方来,你要照顾他。我们慢慢的,把我们的精神要发扬出来。因为二十一世纪,战争是不可能的。武器太厉害,谁都不敢轻易兴师动众。所以,只有走比卦,走比卦,千万记住:我们自己要好好的,做表现给人家看,人家自愿地来参考我们,我们就有价值了。你看,很多国家都已经试过了,你:“要听我的,不然,我就打了。”这个现在已经行不通了。我打你之后,我要签订个不平等条约,现在也行不通了;我要用经济侵略你,现在也做不到了。你慢慢地发现,很多路,试过之后,慢慢人类都知道:此路不通了。所以我们慢慢会走向地球村。

【《易经的智慧》之师忧比乐】相关文章:

《易经的智慧》节选之易经与命运03-03

《易经的智慧》之柔能克刚04-15

《易经的智慧》之阴阳之道04-15

《易经的智慧》之乾坤之道04-15

《易经的智慧》之亲比和谐04-15

《易经的智慧》之否从泰来04-15

《易经的智慧》之否极泰来04-15

《易经的智慧》之化除讼累04-15

《易经的智慧》之卦有次序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