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6讲:词语的理解 (九年级)
【考点概说】
理解词语含义,要结合语境,由此及彼,注意转义和延伸义;由表及里,挖掘潜在意义;比较分析,明确特定含义;弄清手法,认识比喻象征意义。不能顾名思义,望文生义,不能被表面意义所迷惑。这样才能正确释义。
【考点解读】
1.由此及彼,理解词语转化意义。
词语有它的原本意义,又叫基本义,这种意义,一个词语只有一个,至于派生出来的其他意义,往往就有转化意义,如果在阅读时仅抓住了本义,甚至就按本义作答案,显然是不能得分的。这就要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分析和理解词语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意义,也即词语的转义。例如,“父母对儿女们的感情是百分之百,而儿女对父母却总要打些折扣”,这里的“折扣"一词显然不是本义,不是“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结合语境,它是相对“百分之百"而言的,是指儿女们对父母的感情总不是那么全部的十足的,这就是“折扣”一词在这里的转义。
2.由表及里,理解词语潜在意义。
潜在意义就是词语的深层意义,阅读时,不能只注意表层意思,因为它是词语意义的次要方面,对于理解词语的重点意思具有干扰性和迷惑性。阅读解词时,要通过它的表面意义,深入挖掘,进入潜在之处,弄清它的实质意义,这正是作者和作品的真义所在。对于这种意义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同样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包括前后句意,前后词义,以作为理解某个词语的潜在意义的佐证和突破口。如果是主观题,还要考虑如何表述;如果是客观题,则要相对简易一些。例如《藤野先生》中有一句“实在标致极了”,其中对“标致”意义的理解有四项:A.“清国留学生"相貌标致;B.“清国留学生”外貌和动作行为符合要求;C.“清国留学生"不务正业,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危亡,而追求风雅的丑恶行为;D.“清国留学生”头发宛如小姑娘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的丑恶行为。这几个词语释义答案,A项是本义,后三项是引申义,正确答案显然是后三项中的一项,“标致"是用了反语,表示讽刺之意,而B项是正面意义,C项又不具体,D项既有所指,又比较贴切恰当,结合并放人语境,无疑是正确答案。
3.比较分析,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
词语的特定意义,就是指某个词语在某个语境中的特殊意义,换一个语境,这种意义就不存在了,就消失了,而又变成另一种意义。这种意义的认定和解释,要通过比较分析才能实现。这种理解也要建立在对词语意义的一般性认知上,在具体释义时,要结合平时对它的意义的了解和掌握,并与之进行适当比较,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对词语特定意义予以认定,然后对特定意义给予具体解释,如果是客观题,难度会更小一些,因为只存在判断选择,而不存在如何用文字表述问题。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有一句话:“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这里的“漂亮”就具有特定意义,原意是“鲜明,美丽,好看”的意思,这里是说父亲说话没有文采,俗气。同样,这里的“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就是一个褒义词贬用,是反语,是对父亲的爱心不能理解的深深自责和追悔。这些词语的意思都不能仅从表面来推断,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4、弄清手法,理解词语的比喻象征意义。
这种词义,就是词语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理解时,首先要弄者手法在这个词语上的运用,即是否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是否具有象征特点,就是先不急于解词,而是运用分析认定手法。理解时,要善于抓住相应的标志,如比喻手法有比喻词,有喻体和本体,被解释的往往不是喻体,就是本体;再如象征手法,往往配以拟人手法,所写的物具有人格化的特点,这类词语也就烙上了象征的印迹,把握住了象征的总基调,也就易于抓住词语的这种意义。例如鲁迅的
《阿长与山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中的“地母”一词,本义是地神,这里把阿长比喻为“地母”表达了对她的无限崇敬和感激之情。
【真题再现】
一、2013重庆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游宇明)
①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②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若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近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③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④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⑤世界总是多角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⑥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⑦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⑧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18.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4分)
19.在作者看来,要想走向心中的世界,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3分)
20.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
(2)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
21.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4分)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22.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4分)
(1)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
(2)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二、2013湖北恩施
再给客户打个电话(程刚)
①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在试用期的几个月里,我努力工作着,希望能够得到肯定,留在这里。可就在三个月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个坏消息,听说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刘伟已疏通了关系,铁定留在这里了。这个部门就我俩是新人,留下他,我肯定要走了,那些天我的情绪很低落。
②这个坏消息似乎正在变成现实,不知道为什么,从来不挨训的我这些天遭到了经理好几次责问。我觉得这是他们在一点一点疏远我,慢慢将我挤出去。
③一天,经理又训斥了我,我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和经理大吵了一架。第二天,经理开门见山对我说公司暂时不缺人手……
④我头也不回直接离开了经理办公室,回到工位开始收拾东西。那一刻,可能是刚才已在经理办公室将怒气发泄完了,我反而冷静了,认真地和前台进行了交接,交接后静静地坐在了那里。我开始反思这三个月来自己的表现,心里挺遗憾的,但我无悔,因为在这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里,我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其实我更要感谢这里,给了我工作和生活的经验。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客户,两个多月了,和他们在频繁的接触中产生了友情,虽然我走了,但我要把我没办完的事交代好,不能给这些客户平添更多麻烦,我还得和他们打个招呼……一想到这里,我拿起电话,一个一个地给客户打电话。
⑤许多客户很惊讶,在电话里就开始骂公司不公道,对待客户如此,对待员工也一样。我知道他们这是在安慰我,可我没有回应他们。我真的就如刚才所想的,我应该感谢公司。我与经理个人的恩怨,不应转嫁到公司上。即使客户们再说公司不好,我都极力地维护公司的声誉,不仅没有说公司一句坏话,而且还把公司表扬了一番。打完了一圈电话,我的心更加平静了,突然想到经理这两个月来对我的指点和照顾,我走到了前台,写了一张感谢经理的纸条,离开了这里。财务不在,我要在三天后过来结算。
⑥那天,我悄悄地来到了公司。可我刚见到财务,她便告诉我经理在办公室等我。或许是我的感谢纸条起了作用吧?我心里想着。我平静地走进了经理的办公室,那里还坐着公司总部的几名主管。经理见我进来,笑着对我说:“程,咱俩吵了一架,被公司总部知道了,他们为了‘惩罚’你,决定把你调到总部订货部去,不在我这里了……”
⑦听到经理的话,我当时差点幸福地晕过去……
⑧当天晚上,我拿出一个月的工资请经理吃饭。经理也向我说出了心里话:“程,那个关系户留在了这里,我也没办法,总部要把你调走,我心里很不高兴,所以那几天对你脾气不好……其实,我还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对你进行最后的考察,就是想看看辞退你,你是不是会报复我们,拉走所有客户,看你对客户到底负不负责……而你却极力地维护公司……”“您怎么知道我维护公司呢?”我急忙问。“你不知道,这里面有一个客户,就是我安排考察你的,你的表现他全都告诉我了……”经理笑着说。
⑨那一天,我对职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9.阅读全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对应写出“我”的情绪变化(选填三处)。
听说刘伟
铁定留下 遭到经理
责问训斥 收拾东西
交接工作 给所有客
户打电话 意外获知
调到总部 感谢经理
得知真相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10.“我”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很努力,为什么在三个月试用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却几次受到经理的责问甚至是训斥?
11.“我”已经被公司辞退了,但还不忘再给客户们打一个电话。读第④⑤段,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12.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⑴我觉得这是他们在一点一点疏远我,慢慢将我挤出去。
⑵我与经理个人的恩怨,不应转嫁到公司上。
13.小说第⑨段说,“那一天,我对职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小说中的“我”懂得的道理是什么?
三、2013广州
三种诸葛亮(邓拓)
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
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不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
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
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和小说、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
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并且由此推论,凡是有先见之明者,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
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
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吧!
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
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能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
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
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 《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 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发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
13.下列的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 ) (3分)
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热爱他、崇拜他。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14.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3分)
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15.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分)
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
16.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
17.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分)
袁长俊
【中考现代文复习第6讲:词语的理解 (九年级)】相关文章: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网友来稿)09-03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林清玄作品06-08
中考复习教学反思06-20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5-27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资料08-13
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反思08-07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06-13
中考生物的复习资料06-24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06-08
中考生物复习资料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