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略论生命化语文课堂的构建
单小彬
(中学 安徽 蚌埠 233300)
一、生命化语文课堂的内涵
著名学者、诗人张文质先生在他的《跨域边界》中写到“对生命的遗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对生命的漠视是教育的最大的失职与不幸。生命比任何知识、规则、纪律,甚至荣誉,被许诺的未来的发展与幸福的可能性,所有的一切都更神圣。所有的生命都无法被另外的生命所代替,生命具有唯一性,敬畏生命是教育的伦理起点,也是教育的价值归依。”[ 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4页。]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关照学生的生命放在首位,而不是唯分数,唯考试成绩论英雄。为此,处于中学教育一线的教师就必须做到“生命在场”。人民大学教授黄克剑曾表述“生命化”就是“生命在场”,也就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作为一个个具体的、无法被任何一个人所代替的人而存在,教育行为始终指向具体的每一个人,无论是‘知识授受,智慧的启迪’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点化或润泽生命’,亦即为了‘立人’和对人的成全。”[ 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和梦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5页。]可是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会不以为然,认为这有点小题大做了。不过如果真的深入地、仔细地观察,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的教育中漠视学生生命,践踏、摧残学生的生命现象还是屡见不鲜的。例如体罚,变相体罚,课业负担沉重,还有一些冷嘲热讽等等,这些都好似一把把利剑直刺向学生的要害之处,使我们的学生失去了原本的活泼天性。尤其是在如今升学压力极大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学生犹如机器上的发条一般,在拼命地运转。难怪有外国人说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苦的学生,所学习的内容也是世界上最难的。这种观点也许有失偏颇,但也或多或少反映出中国教育的一些弊端,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国人,尤其是中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思吗?枯燥无味的课本、作业,单调乏味的课堂灌输,使得学生被一种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他们鲜活的生命在这种枷锁的束缚下悄悄地发生变化:厌学、逃学、失学-----
由此,生命化语文课堂就是要把生命化教育理念渗透到中学语文课堂上,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关注生命的整体性,理解生命的成长性,从而以提升师生的精神生命为最终目的。
二、构建生命化中学语文课堂之路径
(一)关爱语文教师的生命,培养具有生命关怀意识的语文教师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要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笔者认为要构建生命化语文课堂,应首先关爱教师的生命,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因为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在语文课堂上,只有教师先成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他们才可能成为指引学生创造精神生命的领路人。为此,作为教育的领导者首先要关爱教师的生命,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及状态(例如给予他们一个宽松和谐且相对自由的环境等),培养他们珍惜、敬畏自己和他人生命,引导他们热爱生活以及他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
其次,语文教师自身要有一个健康和乐观的心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的体魄、干练、敏捷的动作,充沛的精力,豁达的心胸,坚强的意志能够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反之,如果一个教师整天萎靡不振,不思进取,这势必会对他教的学生以消极影响。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要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着“培养学生对前途的希望”的使命,而不是去暗淡或者毁灭别人心中的希望之光。“希望只能是靠希望去创生。”[邱广欣..教育,我有话要说..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6页。
]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创生自己生命的希望之光,才有可能用自己的希望之光去灿烂学生的希望之光。
第三,语文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发挥情感的积极功能,以情启思,以情促思,以情达思,从而创设一种良好的情景场所,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求知欲。这都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生命关怀意识,需从内心深处去爱自己的学生。当然,这里的师爱不是作秀和作假。如果教师对自己的学生没有爱或者是虚假的爱, 那么教师就不可能真正在学生生命的“田野里”适时地播种、耕耘与收获。
总之,关爱教师的生命其实也就在关爱学生的生命,也就是在为师生生命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寻找更好的途径。
(二)语文教材的开发 --生命回归的源泉
生命给予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是每个人最可宝贵的。而生命的提升却需要依靠教育来完成。那么,教育提升人的生命的主阵地则是在课堂上。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是教材。可是,学生们能否从教师提供的教材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那就需要看教材的选择、开发与利用了。应该说,教材是呼唤课堂上生命回归的源泉。值得欣慰的是,从2006年开始在安徽省农村中学使用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或者是直接表达“生命”主题的文章或者是蕴藏着丰富人文内涵的篇章。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2004年)必修1的《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及《错误》,这五篇课文都与人的生命情感有关--《沁园春长沙》是表达青年诗人的革命豪情,《雨巷》是表达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是表达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表达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错误》是闺中思妇对归人的怨情。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素材来引导、教育学生珍爱生命与感悟人生的意义。
1、认识生命的珍贵,感悟人生的意义。
在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中,生命是第一宝贵的。只有认识到生命的宝贵,才能会倍加珍爱生命,进而提升生命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地开发、利用以人为本和重视生命的课文,凸显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例如,在上完七年级语文(人教版)第一单元的《蝉》和《贝壳》这两篇短文后,我趁机又为学生补充了《生命 生命--学校呼唤生命教育》这一课。
2、欣赏优美的景物,感受自然的美好。
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寓生命情感于优美景物之中的文章。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苏轼的《赤壁赋》以及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等。但是很多学生对这类融生命感悟和优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名篇却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今的语文课堂忽略了学生对现实美景的欣赏。学生在课堂上忙的是背书、做题目,他们没时间欣赏自然的“黎明”之美,无法体验精神上的“黎明”感觉,进而也就很难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北大教授钱理群有言:“人在自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最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脚踏大地,仰望星空,这样的生存状态,对人的精神成长,可以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钱理群. 我的教师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1页。]而农村中学本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这往往被忽视了。所以,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生命情感同时,还应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堂走进大自然,从而让语文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实践证明,走进大自然,欣赏优美的景物,感受自然的美好,这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特级教师李镇西经常和学生一起到乡村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优美景物,并引导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诗意之美。不仅如此,他让学生读完大自然这部“书”的有关“章节”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感悟。于是,在他的学生作文中就出现了下面这些具有诗意般的句子:
“星空像一盘棋,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稀。究其谁输谁赢,永远是个谜。
岷江滔滔东流,好像长长的五线谱,江面点点风帆,便是那美妙的音符。
月亮哭了,泪水化作星星。
雨是出走的孩子,它终于回到目前的怀抱,诉说着天生的故事。”[教育部教育司.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0页。]
这些优美且具有诗意般的句子是学生走进大自然,经过生命的体验与顿悟之后的真实感受。这些感受与感悟是仅仅坐在教室里所不能写出来的。
3、建立独特的自我,展现个人的风采。
正如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可以说,生命具有独特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教育上的“批量生产”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这种忽视学生生命个性的语文教育越来越不适应现今的语文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所以,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张扬他们的个性,这已经成为语文教育改革之必需。而在中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关于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优秀篇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自我和展现个人的风采。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蔑视权贵、不愿与权贵们同流合污且具有个性的勇者形象。再如,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句流露出作者享受田园生活的闲适、自得心情。不仅如此,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中有较多地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卓尔不群和个性自由的倾向。这些作品正是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独特的自我和展现个人风采的有利素材。
(三)基于学生的生命进行语文课堂生活重建
从生命的诞生的那日起,人就处在与世界的交往之中,他就生活着。人有一天的活着,就有一天获得经验,这种经验的获得就是广义上的教育,教育因而离不开生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由此观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02年,第2页。],语文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否则语文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走进当今的中小学语文课堂,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课堂生活成为戴着面具的表演,而不是真实的生活的愉悦体验。充满整个课堂的是单调、无聊、枯燥与乏味,语文课堂上没有学生喜怒哀乐的真实显现,没有本属于学生年龄段的生活激情,有的是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中小学课堂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使学生长期被置于一个理性的、封闭的知识空间里,这也就难以体现课堂教学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这样语文课堂,教学从知识到知识,舍弃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这样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忽视了学生真实生命的需求。“在我国所处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社会转型以及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的伟大时代,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赋予课堂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改革需要重建学生的课堂生活。”[ 郭元祥.教育的立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241页]而语文课堂生活重建是指以师生的语文课堂生活为载体,通过创新语文课堂生活,密切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充分落实学生在学习活动、个体活动、社会活动的主体地位,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语文素养,形成适应现代生活的各种基本素质。
语文课堂生活重建就是要让语文课还学生以天性,还语文课以生命的本色,还学生以生命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就是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关注学生的可能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当然,语文课堂生活重建并不是用具体的生活事件来进行教学,也不是完全抛弃原有的语文教学组织形式,在那种杂而无序的社会情境和自然情境中展开教学,而是要让语文课不仅仅关注教材,还要关注书本以外、课堂以外和学校院墙以外的精彩世界,应该把语文课堂教学放置于生活世界的背景之下,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对学生人生和生命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自主地思考并规划人生。回到生活的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关注学生在语文课堂生活中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融合,以及认知、理解、体验、感悟、交往、实践等的融合。语文课堂生活重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生活经验与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的活动,就是要围绕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
语文课堂生活重建的具体做法有:
1、重组语文教材。为使语文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世界的背景中学好语文,我们根据农村的具体实际情况对语文教材进行重组。重组后的教材根据类别、体裁与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授课时间,为语文课堂生活重建打好基础。例如,在教授朱自清的作品《春》时,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时令,尽量地把这一课放在春季教授,如有可能可以把语文课堂搬到操场上,搬到田野里,让学生边读课文边鉴赏课文里的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嫰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当读到“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验、去领悟。如有可能,教师可以让学生试图去做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这样把语文课堂搬在富有生命活力的乡村野外,课堂气氛更活跃,其教学效果也更好。
2、将部分阅读文本改编为缺结论的“不完美”文本。文章的结论或主旨完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很难让学生产生多元的体验和意义的建构,鉴于此种情况,语文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文本进行改编,使其成为缺结论的“不完美的文本”,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3、补充阅读材料
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可以不必囿于统编的教材,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补充阅读材料。当然,补充的文章应是师生共同选择的并且与语文内容、体裁联系紧密的。同时,需注意的是师生所共同选取的阅读材料最好能同校本课程相结合,最好能充分地利用本地的教育资源优势。例如在教授苏教版七年级(上)第12课《巍巍中山陵》之后,语文教师可以补充《黄山颂》(黄山是我省重要的旅游景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很接近,也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这些补充的阅读材料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的思维和知识积累得以无限的延伸。
参考文献:
1、金生鈜.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涂艳国.走向自由--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长沙:岳麓书社出版发行,2002.
5、高万祥.语文的诗意.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2.
6、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孙明霞.用生命润泽生命--孙明霞的生命化课堂.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8、刘学知、朱西岳.基于学生的生命--课堂生活重建
单小彬
【略论生命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相关文章:
语文课堂教案11-09
《略论语文学习的障碍》12-16
构建书香校园活动总结04-03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12-17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05-13
语文课堂教学总结05-22
语文课堂教学心得02-25
语文课堂教学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