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玩转作文之十三--巧用悬念 作文指导
导读
匠心是要具体化的,本篇对此做一些点拨,不全不深,意在引起关注。
其中大部分内容都发表过,一一注明于后。
巧用悬念
许多文学作品在安排结构时喜欢使用悬念,那么什么是悬念呢?请先读下面这则故事:
排队
大上海人多,进公厕常要排长龙。此时,在女厕所的门前就排着一条长龙。奇怪的是长龙的尾巴上排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起初谁也不好意思说他,可随着队伍,那大小伙子渐渐挪到了厕所门口。如果再不出面干涉,可要有好戏唱了。女同胞们终于忍无可忍了,纷纷斥责那个伙子。这时从路旁树下走过来一位颤魏巍的白发婆婆。经解释大家这才明白:原来这位小伙子是位大孝子,怕老娘在大太阳下站长了受不了,替娘排队的。
作者在故事一开头便使了一“巧”。他不按通常的时间顺序来安排情节,却先将最具有戏剧性的一环排在前面,轻轻巧巧地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并引出读者许多猜想:这小伙子是干什么的?精神病患者?女扮男装?会不会进女厕所?该咋收场?使读者只要读了开头就撒不了手,急于想知道后面的情节。
这就是悬念-一一文学作品中引起读者(观众、听众)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法。
再看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例子。
小小说《鞋》一开头就是写小鞋匠天天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一个月过去了,他希望看到的那个高大的身影却一直没有出现。
散文《第二次考试》一开头就告诉读者: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话剧《陈毅市长》第五场做了这样的设计:大幕在急促的电话铃中开启,齐仰之却充耳不闻。电话铃停止,齐仰之得胜似的笑,电话铃又响,齐仰之大皱眉头,拿起话筒。
这些作品由于巧用悬念使情节发展更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那么悬念是如何设置的呢?
一种常见的又比较简单的方法是用倒叙来创设悬念。
故事《排队》、小说《鞋》、散文《第二次考试》都是运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他们将后发生的情节提前记叙介绍,而这“后发生的情节”往往是最能打动读者使读者悬心的。这样,作者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自觉自愿地跟着作者一步步进入胜境。
学习这种结构技巧,揣摩作者的匠心所在,并有意地将其引入到我们的作文中去,无疑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
请看下面这篇作文《守株待兔的故事》(根据寓言改编)的开头:
“怎么还不见兔子?”
宋仁坐在大树下,焦急地向四周张望。他手中玩弄着一根随手从地里拔下的野草,一截一截地掐折、揉蔫,又一截一截地丢掉。
正午的太阳毒得很.整个田里就像个大火炉,宋仁虽然坐在树阴里,可还是热汗狂流。
他烦躁得很,伸手又从地里拔下一根草。草,他的田里多得是,半人高。偶尔有风吹过,那草便晃着脑袋嘲弄似的冲着太阳笑,似乎在说:“你奈何得了禾苗,可奈何不了我小草。”
禾苗是早就不见踪影了--从宋仁一年前检到那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之后,便渐渐地消失了,但他宋仁从不后悔。
宋仁抹一把脸上的汗,微微闭上眼睛,一年前的一幕又出现在眼前。
该文摒弃了一般的顺叙写法,采用倒叙设置悬念,不从“拾”字人手,却从“待”字下笔.引发波澜,展示匠心,较成功地刻画了人物,表现了主题。
当然设置悬念还有别的方法,如“抑制”、“间隔”。作为初学,中学生朋友,你愿意试试上面的招数吗?
全国阅读研究中心1996年11期《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汤久长
【玩转作文之十三--巧用悬念 作文指导】相关文章:
玩转作文之十九--选好着力点 作文指导08-27
一材多用烛之武和荆轲(作文指导)09-08
巧用外貌描写,鲜活人物形象--人物描写作文指导(教学设计)07-10
诗歌翻译之释字诀(高考复习指导)05-21
小学作文指导经典07-15
写景作文指导02-29
作文指导教案11-01
小学写作指导作文11-18
高考作文指导05-11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