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感动为欣赏(教师随笔)

时间:2024-07-04 23:00:5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变感动为欣赏(教师随笔)

    中央电视台近几年推出了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给中国大地掀起了一阵阵感动的热潮,全国各地上上下下相继推出了《感动××》的评选,感动的人和事由此走进千家万户,感动的声音不绝于耳! 

变感动为欣赏(教师随笔)

    这股强劲的“感动之风”也吹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凡是有点“感动”之意的课文,或者课文中有感动的人和事,敏感的语文老师总要问问学生:哪些地方(语句)让你感动了?于是学生钻入课文,寻找感动的地方,划出感动的语句,接着读出感动的句段,而后交流感动的理由,使语文课堂热闹非凡--“感动”便成了语文课堂里的“流行歌曲”。 要是在战争动荡的年代,孩子们就会像潘冬子一样“身临其境”--因感动而参军。然而,在这个和平安逸的年代,我们的孩子基本远离了感动,有的孩子不知感动为何物,许多令老一辈感动的人和事,我们的孩子却感动不起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唤醒孩子们的感动,一个不会感动的人一定是个不完整的人。语文学科有着先天的感动条件,有着众多的感动因素,语文课不让学生感动,还有什么课能让学生感动呢? 

孩子们失落了感动,我们总想帮助孩子拾起感动,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学会感动。顺着这股感动的潮流,语文老师不由自主地成了“弄潮儿”,也试图让孩子们在语文课中感动一回,一回不够再感动第二回、第三回,仿佛我们的语文课成了“感动课”,没有感动仿佛就不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的人文特色不可缺少,特别是在公开课里,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了语文课的一大“亮”点,文化的、精神的、思想的、人性的内容给语文课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使得语文教学的风格异彩纷呈。有的老师为了追求“人文”,以为“感动”就是体现“人文”,便把“感动”移植进了语文课堂。 

当我们第一次听到“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的时候,也许会为之一振,感觉很新鲜,认为这样的提问(探究)方式触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动”的语句畅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感动”来自于学生的言语,而且是从文本的语句中获得的“感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似乎得到了较好的统一。 

要感动他人,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更何况是感动孩子。我们在观看《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盛典的时候,也并不是每一个人物的事迹都能让人感动的,而此类节目的制作完全是大手笔的。由于生活阅历、情感积淀的欠缺,学生的感动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触即发的,而是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感动才会慢慢抵达学生心头。当老师提出“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时,学生的感动往往是粗浅的、模糊的,甚至根本就没有感动,学生的“回答”只是为了感动而“感动”,为了给老师“解难”,为了博得老师的赞许,这样的“感动”不是真实的,不是发自学生内心的。 

我不太赞成这种“先入为主”的感动,也不赞成这种“空洞直白”的感动,我们期待“读到深处情自流”的感动。可以随处套用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不可能有鲜明的个性,也体现不出教学设计的独到新颖。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听到“感动”时,也许我们反而远离了感动,反而感动不起来了。我们不妨一试:变“感动”为“欣赏” !什么是欣赏?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如果老师问问学生:“你欣赏文中哪些地方(语句)?”学生就可以从用词、句意、修辞、构思等各个角度,对文章进行评论和品味,这才是一种无须说“我感动”的、真正的感动。

   欣赏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学习。

欣赏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发自内心羡慕的态度。

欣赏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博大高雅的情怀。

欣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享受。

欣赏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独特自在的感悟风格。

欣赏是一种力量,是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自我奋斗的力量。

培养学生欣赏的学习态度,欣赏的情怀,去感悟作家作品的风格,让自己的作文水平也因此获得一些提升的力量。无论何时何地,让学生学会了欣赏,他们会收获快乐,收获温馨,心情便永远阳光灿烂。“条条大道通罗马”,在通往“感动”的路上,我们不止一条路可以走,我们完全可以另辟蹊径,选择另一个角度,选择另一条思路,照样可以到达“感动”的彼岸。倘若语文课里不提“感动”二字,不说“感动”二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语言、欣赏的心情走进文本,不就很自然地感动了吗?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中的“感动课堂”。

吴玲玉

【变感动为欣赏(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02-04

小班美术欣赏教案《百变太阳》含反思04-05

教育随笔:我被孩子感动着10-27

以感动为话题的议论文11-06

习惯 教师随笔07-31

幼儿教育随笔-用爱感动孩子08-31

幼儿教育随笔-为孩子进步喝彩08-24

大班科学教案《轮子变、变、变》及活动反思04-03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09-30

《培根随笔》欣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