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1. 导入:
好的文学作品是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感情的结晶,欣赏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风景迷人的阿尔卑斯山深谷中的一条路旁,插着一个标语牌,提醒过路人,“慢慢走,欣赏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走进荷塘月色,品味如诗的语言 ,鉴赏如画的意境 ,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
2.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3. 根据学生情况,寻找切入点,进入对文章第四段、第五段的赏析。
(1) 赏析第 4 段--月色下的荷塘。
学生自主质疑,师生讨论,出示思考题:
① 第四段写了荷塘哪些景物 ? 这些景物最突出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技巧 ?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下流水。写出了荷叶的茂密,身姿高挺,荷塘的深广,荷花的稀少、明亮、洁白,荷香的清馨、飘渺,流水的脉脉含情,把荷的情态通过动静结合的方法形象地展现出来。
②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句中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
明确:通感 ( 通感就是在描写客观事物时,凭借人们各种感觉间的息息相通,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一感观上的感受移到另一感观上,使“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钱钟书语 ) 。
“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巧妙地把它转化为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 ,使人把花散发出的清香若有若无、轻淡幽香与远处高楼里传出的歌声的时断时续、隐约缥缈的情形相沟通,从而产生出特殊而美妙的艺术效果。
补充几个通感的句子:
△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充满了幽情的乐曲。 ( 刘白羽《长江三峡》 )
△ 歌声,像煞黑天上的星星,越听越灿烂,像若干只女神的手,一齐按着
生命的键。 ( 臧克家《春鸟》 )
明确:两句都是视觉与听觉相通:第一句是把视觉转化为听觉,给人舒缓、幽静、悠远的感觉,很有意境;第二句是把听觉转化为视觉,给人以美妙之感、形象之感。
③ 朗读本段,体会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并尝试背诵。
(2) 欣赏第 5 段--荷塘上的月色:
① 学生朗读本段。
②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依照第 4 段赏析方法学习第 5 段。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 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 勾勒出怎样的意境 ?“青雾”“叶子”“荷花”“树影”“光影”等。
△ 运用了动态描写的方法。通过“泻、浮、洗、笼” 等准确的动词去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通感的修辞手法。
“泻”写出了月光自上而下照耀的情态和景象;“浮”写出了青雾轻盈、飘渺的状态;“洗”写出了叶子和花在月光下的奶白、柔嫩、清新、娇艳的身姿;“笼着轻纱”写出了安谧、恬静、柔和、朦胧的情状。
通感手法的运用给读者描绘出一种静谧、和谐、素淡、朦胧的美妙意境。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③ 学生自由朗读本段,并试着背诵。
4. 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1) 可用多媒体投影出示《绿》选段或由学生背诵: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 ! 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 ? 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 ?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 ,好么 ?
① 对比:选文与《荷塘月色》两文字里行间洋溢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绿》表现了作者欢喜奔放、陶醉赞美的感情。而《荷塘月色》比较含蓄,作者是带着淡淡的喜悦之情来欣赏荷塘月色的。
② 思考:从课文中寻找词语,感受景物的朦胧美和作者寓于其中的淡淡的喜悦之情。
明确:袅娜、羞涩、渺茫、脉脉,薄薄的青雾。苍茫的月亮。淡淡的月光、淡淡的云、稀疏的倩影。
③ 作者观赏荷塘月色前后情感的变化及其缘由。
可用多媒体出示相关语句: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明确:有淡淡的喜悦也有淡淡的哀愁蕴含在文中。作者因为心里颇不宁静,暂时忘却掉白天的身不由己,独自一人夜赏荷塘 ( 一个“且”字写出了作者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之情 ) ,希望孤独、寂寞、郁闷的心得以暂时逃避,暂时超脱。但赏荷之后更加深了失望的心情,一个“但”字,表明绵绵的愁绪依然难以消解。
至于作者“颇不宁静” 的原因,可先由学生来谈,老师可以介绍向关信息:
△“在旧时代正在崩坏,新局面尚未到来的时候,衰颓与骚动使得大家惶惶然 … 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不能或不愿参加这种实际行动时,便只有暂时逃避的一法……”“ 我的体力也大不成。况且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望我活,也不忍丢下走自己的路……”( 《哪里走》 )
△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二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 《一封信》 )
△ “( 我 ) 是大时代中一名小卒,是个平凡不过的人。 ”( 朱自清 )
△ 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 ( 杨振声 )
△“他不是那等大才磅礴的人,他也不像那等人们心目中的所谓大师……他的为人,他的作品,在默示我们,他毫无什么了不得之处。你甚至会觉得他渺小、世俗,但他虔敬不苟,诚恳无伪 ”。 ( 吴组缃 )
明确:
① 因时局动荡,导致内心产生波澜;
② 对个人事业前途渺茫的忧虑;
③ 个人性格特征;
④ 家庭的矛盾冲突,生活穷困;
⑤ 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5. 对结尾部分描写古代少女采莲情景的理解:
明确:
这是一个热闹、欢快的情景,那过人头的莲花,唱着欢歌的美丽少女们采着莲,想着心上人,此情此景,激起了作者感情的涟漪,勾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活力的憧憬。作者那孤独、郁闷的心灵也由此得到了慰藉和寄托。此外,采莲场景与荷塘月色的朦胧美形成鲜明的对照,可谓梦幻现实。
6. 小结:
我们领略了一代散文大师给我们描绘的梦幻般朦胧、宁静、和谐的荷塘美景,揣摩品味了作者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从中更全面真切地了解了融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朱自清平凡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他对美好和谐生活的追求以及消解苦闷、哀愁的方式,从中更增添了我们对生活的挚爱,对生活的美好憧憬,让我们更感到生活着、学习着,快乐着、忧愁着,都是人生中的美丽风景。那么,让我们在被感动着、触动着的时候,拿起笔记录下我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陈娴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高一必修一)】相关文章:
;边城(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8-30
高一语文必修2《荷塘月色》教学反思通用03-25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0篇08-02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采薇》 教学设计(精选10篇)08-12
我的四季(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7-31
高一必修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