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史记》探究 作文素材
文史共通,文史哲亦共通
----《史记》探究
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鲜明的个性特色,是《史记》成为史家绝唱的又一重要原因。文史共通。匪特文史,文史哲亦共通。《史记》是历史书,是文学书,也是考究“天人之际”的哲学书。这部鸿文巨制,对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自无待言,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我们小时候,是把它当成文学书读的,现在的中学生,不也是在语文课上读《史记》的吗!
写书,总要经历立意(确定全书体例)选材、布局谋篇、命笔行文、选词炼句这样几个阶段。司马迁写《史记》,也不例外。
从立意上看,可以明显地看出《史记》亲民、求实、通变、不以名位、成败论英雄。
亲民。司马迁在感情上接近人民,重视民心的向背,并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憎恶。他满腔热情地为出身下层的侯生、荆轲、朱家、郭解、司马季主等剌客、游侠、日者乃至倡优滑稽之徒立传;在翔实记述秦汉之际农民大起义的同时,他实事求是地肯定了陈涉、吴广诸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明明白白地为百战不得封侯的李广鸣不平;淋漓尽致地揭露酷吏的专残和佞臣们的丑恶嘴脸;实事求是地从政治上和社会经济上揭露了汉武帝“承平盛世”下所掩盖着的阶级矛盾,嘲笑这位不可一世的汉家天子一再受骗于方士妖人。一部《史记》,是以司马迁自己的是非观念来善善恶恶的。班固说他“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其实,先黄老而后六经,是肯定文景之治,否定汉武帝多欲所造成的衰败;述货殖为商人立传,是肯定商人促进生产发展,对社会经济的繁荣所作的贡献;颂扬游侠,是肯定他们牺牲自己,救人之急。通过颂扬他们来表达司马迁自己对于开明政治的向往,对于人民追求物质财富和反抗强暴的同情。正是这种“是非颇谬于圣人”的精神,才使得他这部《史记》闪灼出夺目的光辉。
求实。是说这位太史公继承古代史官“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客观实际,诚如班固所言:“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通变。司马迁清楚地认识到: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永无止息的过程。他重视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力求通过对于这种发展与变化的探讨,揭示历史事件的规律,并且用历史变化的观点记述历史。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详细地讲。
司马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迹半中国,到过很多地方进行调查,广泛阅读了皇家石室、金匮收藏的各种秘籍、档案文书,广泛采录诸子百家典籍,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有价值的史料都尽可能地写进了书中,从而使得《史记》在相当广阔的范围里,生动地展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他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是:
1、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通计《史记》引用之书,计有103种。其中,“六经”及其训解注疏之书24种,诸子百家之书52种,历史地理以及汉家朝廷档案20种,文学之书7种。
2、取资金石、文物、图象和建筑物。《秦始皇本纪》著录了“泰山石刻”、“琅琊石刻”和“之罘石刻”;适鲁观孔子庙堂车服礼器;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观蒙恬所筑长城、亭障和直道。等等。
3、游历访问,实际调查。收集上古历史传说,考察调查西周建国经营洛邑的情况。调查战国遗闻,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情况,就更为详悉。普通百姓的口碑,他也非常重视。如适大梁之墟,访求夷门及秦之所以灭魏,“墟中人曰”云云,等等。《货殖列传》里关于全国各地物产、都市经济和民俗民风的记载,也是游历调查得来的。
4、直接接触当事人,或者转录他人的口述材料。如《李将军列传赞》:“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项羽本纪赞》:“余闻舜目盖重瞳子,又闻之周生曰,羽目亦重瞳子。”等等。
5、采集歌谣诗赋。包括乐府歌谣,文人诗赋,民歌童谣和俚语俗谚等等。引用时一一标明,与征引文献同样郑重。
6、搜求秦火残存的古诸侯国史记。《燕召公世家》所载燕孝王“三年卒,子今王喜立”;“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如此下距司马迁一百四五十年之事,而两称“今王”,显见此乃抄录燕国史记而改写未竟的痕迹。
搜集得来的史料,司马迁不是有闻必录,而是认真地综合、分析、鉴别和筛选。作“纪”,他从比较信而有征的黄帝写起;人物列传,也从确有事迹可考的伯夷、叔齐写起。一时无法弄清的问题,他择善而从,或者多说并存。一时难以断定的问题,宁肯阙疑,也不武断地下结论。
《史记》选用材料入书,有明确的义例,这就是:
1、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主要以六艺经传为史料。
2、择其言尤雅者,总之不离古文(先秦文献)者近是。重视使用第一手材料,广泛征引古文,择其尤雅者述之,而无稽者不录。
3、纪异而说不书,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记载天异灾变,但在记述人事的纪、传中并不加以发挥。其《天官书》云:“幽厉以往,尚矣。所见天变,皆国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时应,其文图籍禨祥不法,是以孔子论六经,纪异而说不书”;《大宛列传》云:“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等等。
4、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至于世传其书者,论其轶事。汉初自申屠嘉以后的丞相们“备员而已,无所能发明功名以著于当世”,故不记载。已有著作传世,比如孟子荀卿、管仲晏婴,与乎孙子吴起诸人,就只记述其轶事。
5、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说之。太史公曰:“疑者阙焉。”又曰:“疑则传疑,盖其慎矣。”是以五帝三代,只载世系而不记年。殷、周二《本纪》载殷祖契为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又云其父为帝喾;周祖后稷(弃),亦其母姜源履巨人之迹而生,等等,是皆疑则传疑之例。
6、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厥协,就是综合;整齐,就是分析鉴别筛选。其贯通的手法,一是剪裁摘要,二是增文补史,三是训释古文,四是熔铸改写。四种手法交叉运用,而又以熔铸改写为主。
《史记》书中细节的描写,往往有合乎情理的想象与加工。比如《孔子世家》对所引《论语》材料进行时间和场景的定位,以形成连贯的编年史料,显然是文学构思的运用;《太史公自序》引古人自况,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特别是不韦迁蜀,世传《吕览》,是皆遭遇不平而发愤著书。这些,并不都是事实,但是这样一加工,就阐明了只有经受得起磨难的人,才能做出大事业。
材料有了,便要谋篇。谋篇,就是定格局。《史记》在格局布置上的最大特色是“五体并用,详今略古,夹叙夹议,寓议论于记叙之中。”刘知几说它“虽叙三千年史事,其间详备者,唯汉兴七十余载而已。”12本纪,包括《秦始皇本纪》在内,写当时“七十余年以来”的,就占了7篇。10表,夏殷周三代,只有1表;春秋战国,只作了《六国年表》和《十二诸侯年表》;《秦楚之际月表》以下7表,都是“当代史”。30世家和70列传,就更主要是秦汉以来的内容。
设立河渠、平准、货殖等经济专篇,是《史记》谋篇的一大创举。司马迁重视生产、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力求从经济生活的背后,寻找道德产生的根源乃至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他翔实地记载了汉兴以来的国民经济概况展与社会治乱兴衰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考察,肯定衣食住行的物质需要是不可更易的客观存在,正是这种需要,推动了社会分工和生产的发展与流通交换的出现。在此基础之上,他提出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於有而废於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这个关于经济和政治、文化有密切关系的重大命题。这是古代中国史学观的一大进步。
《史记》人物列传的每位传主,都是代表某一方面的重要人物;每篇文章都有深意,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孔子世家》、《孟子荀卿列传》和《仲尼弟子列传》代表学术思想界最重要的人物;《苏秦张仪列传》,代表造致战国纷争局面的纵横游说之士;《孙子穰苴列传》、《田单列传》和《白起王翦列传》,代表知名将帅;而孟尝平原“四公子”列传,则代表了战国时期的新贵族。
具体到每篇文章,那可真是千红万紫,各各不同。写萧何、曹参、张良,历叙生平,首尾完具。因为他们是汉王朝的开国功臣,关系秦汉之际翻天覆地的大变革,而且事迹具在,可以得而书之;写《孟轲荀卿列传》,则藉他们以叙当时之人,记述了齐国“三邹子”,记述了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等众多的齐国“稷下先生”,实际上是写了一篇先秦诸子列传;《扁鹊仓公列传》,记述他们的医案,因为这两位名医没有著作流传;《管晏列传》,但载其遗文逸事,至于治国之道等等,只要已经见诸他们的著作,一概不录,这是因为管晏之书具在,毋须再讲;而写伯夷、叔齐,那就几乎全是议论了。为什么记叙之文写成了纯议论?因为传主只有不食周粟一事可以得而记述,而且厥事体大,值得大议论而特议论一番。
历史要求实录;文学要讲究艺术性。司马迁首先是史学家,其次才是文学家,我们不能把《史记》当成单纯的文学作品来读。司马迁的伟大贡献,是冶文史于一炉,把历史和文学统一起来,以人物为中心,塑造了我国古代首尾三千年间各种各类历史人物的形象。每篇世家纪传,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都有曲折细腻的细节描写和绘声绘色的活动场面,以及生动活泼的口语化语言。《史记》的辞藻文章,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影响了历代文学大家的成长,甚至还影响了元明以来戏剧和通俗小说的创作。究其所以如此成功,概括地说,一是运用选择和互见的手法,突现历史人物的个性;二是两两对照,以烘托人物;三是熔铸鲜明的爱憎感情,以感染读者;四是运用多种文学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五是有意识地塑造(注意:塑造。文学艺术的塑造)典型化的历史人物,以符合他自己编著史书的理想。前四点,是他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手法;最后一点,则是司马迁有意识创造的历史与文学的统一。这位太史公尊重历史,但他编写史书不搞自然主义,而是对历史事实进行选择、剪裁、提练和强调,塑造出各种各类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从而更深刻地反映出复杂纷繁的社会生活场景及其本质,发掘出这些现象背后蕴藏的深邃哲理,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就是《史记》的文史共通、文史哲共通。
孙白
【《史记》探究 作文素材】相关文章:
探究式学习03-03
《科学探究》说课稿07-06
观察与探究教学反思04-18
写景素材的作文01-04
中考作文素材11-22
初中作文素材12-28
高中作文素材04-10
写景的作文素材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