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问题常识总结

时间:2024-10-03 16:16: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考语文问题常识总结

 

中考语文问题常识总结

一、寓言

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 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二、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三、新闻

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 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 、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四、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先说内容。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思想感情、意味情趣的本源。

这种感悟的特点,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其次,作者的感悟包含或暗示着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再说形式。有人说散文姓“散”, “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

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文无定法。      

就笔法而言,细小处落笔,诗意盎然。

就语言而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净等特点。它不刻意雕饰而不乏文采,不有意追求而自得其意蕴。而且,散文的语言经过情感的陶冶、锻炼,又有很强的抒情味和感染力。

五、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就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戏曲剧本在结构上的特点,在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很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虚拟的、程式化的。

    第二,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因此,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一般的说,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 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第三,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戏剧文学语言的特点,一是要求高度的个性化和充分的表现力,二是要求精练、含蓄、便于激发人们的想象,三是要求明朗动听,能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戏曲。

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喜剧和正剧。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

    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儿童剧。

    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六、诗歌。

 文学体裁分为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四大类。

    (一)诗歌的特点

    ①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二)诗歌的分类

    诗歌按时代可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旧体诗 )两大部分。

    古典诗歌又有古体诗(又名 古诗、古风)、近体诗(又名 今体诗、格律诗)、词(又名诗余、长短句、曲词、曲子词 )、曲等几种不同形式。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它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类型,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三)诗、词、曲的有关知识

    ①新诗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用白话写的自由体诗,如《我爱这土地》都是新诗。今人用文言写的格律诗称为旧体诗,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现代诗歌。

    ②古体诗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 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③律诗绝句(又叫截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 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④歌行

    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军行》。

    ⑤乐府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新乐府创于初唐。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白居易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

    ⑥题目词牌

  题目和词牌的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体现,词牌是一首词的曲调名称。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牌,“ 赤壁怀古”是题目,揭示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赤壁”。词必 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题目。分成两段的词上段称为“上阙”(或“上片”),下段称为“下阙”(或“下片”)

⑦散曲

    散曲是宋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  

  

七、古代文学体裁

(1)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多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文为论说文。如《马说》。

(2)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 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3)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4)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作序的,称为赠序。内容多推崇、赞许或勉励之辞。《送东阳马生序》 

(5)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一般用韵。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6) 杂记。包括: 

(1) 山川 、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 

(2) 笔记文。《世说 新语》是这类文体。 

(7)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 一种散文形式。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 小石潭记》。 

(8)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3)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4)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5)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照不同标准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按照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体例。

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八、古书。

(1)《史  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12篇,世家(记诸侯本系)30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70篇,表10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8篇。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 之《离骚》”。

(2)《左  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清代有的学者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史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

(3)《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

(4)《三国志》:《三国志》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及范晔的《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记载三国时期的纪传体断代史书,全书65卷,分为魏、蜀、吴三书。作者陈寿。

(5)《墨子》: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中国先秦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他生于鲁国(今山东滕州一带)。他曾提出“兼爱” “非攻”等观点,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传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 ,与儒家并称“显学”。

(6)《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彶的再传弟子。中国古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政治家。孟轲发展了孔子的“礼治”和“德政”思想,提倡“王道”,主张“仁政”。 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其思想与孔 子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   

(7)《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名周, 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8)《列子》八卷,早已散佚。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9)《韩非子》共20卷,55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

(10)《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至春秋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 )、颂(40篇)三大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九、名著。

(1)《三国演义》

不仅是我国 章回小说的开山作;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它全称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它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传说资料编写而成的。它与《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合称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   

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三国演义》共24卷,240则。

(2)、《水浒传》

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由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加工整理、再创作而成。 

水浒中的一百单八将传说是三十六个天罡星和七十二个地煞星转世。其中有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宋江、吴用、杨志、燕青、石秀等主要人物。

(3)、《西游记》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神怪小说,作者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

《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情节有孙悟空的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等内容,孙悟空被迫皈依佛门,保护唐僧取经,在八戒、沙僧协助下,一路斩妖除邪,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化险为夷,到西天取回了真经,成了修信的“正果”。

 《西游记》以唐僧取经故事为线索,主人公是神猴孙悟空,另有唐僧、八戒、沙僧等。

(4)、《红楼梦》

我国最优秀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全书共120回,前80回是清代曹雪芹作,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

这部小说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衰落过程,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阶级压迫,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和腐朽,显示了它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它在批判封建社会的同时,对封建制度的叛逆者进行了热情的歌颂。

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两个具有叛逆精神的典型。其中的主要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已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全书以宝、黛爱情和贾府由盛而衰为线索。

(5)《梦溪笔谈》是我国第一部用笔记文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作者是北宋沈括。

(6)《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7)《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十、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 、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所写事件的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2 、根据需要,记叙文可采用第一人称(  我、我们 ),第二人称( 你、你们 ),第三人称(他、他们),一般的说 第一人称 和 第三人称 经常使用。

   3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指通过 写人 、 记事 、 写景 、状物所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主要看法。中心思想必须 明确、集中 。

   4 、材料是文章的骨肉,是为表现 中心思想 服务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统率 材料 的。

   5、 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主要材 料要 写得具体些、详细些 ;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一定作用次要材料要 写得概括些、 简 略些,详略得当,可以使文章主次分明,中心突出 。

   6、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 顺叙 、 倒叙 、 插叙 。

   7 、线索,指 贯穿文章全部材料的脉络 。

   8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可分为 事物 说明文和 事理 说明文。

   9 、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  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 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 主要标志。抓住了特征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10、 说明顺序主要有 时间顺序 、 空间顺序 、 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主要有六种:由 整体 到 局部 ,由 概括 到 具体 ,由 现象到 本质 ,由 一般 到 特殊 ,由 主要 到 次要 , 由 原因 到 结果 。

   11、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下定义 、 分类别 、 列数字 、 举例子 、 作比较 、打比方 、 作诠释 、 配图表 等。

   12 、为了说 明对象的特征、本质更加鲜明突出,或者使文章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在说明中适当的 描写 和 叙述 。

13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 、 论据 、 论证 。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 见解 和 主张 ,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 中心 论点 ,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 分论点 ,分论点是用来 补充和证明 中心论点的。

   14 、直接提出的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或在 开头 ,或在 中间 ,或在 结尾 ,有的文章 标题 就是中心论点。

   15 、论据是作者 阐述 或 论证 论点的根据。要让别人赞同自己论点,作者就得拿 事实 和 道理 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16 、用来论据的事实,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 事例 或 史实 以及 统计数字 等。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17、 用作论据的道理,应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包括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的精辟理论,名人的 名言警句 以及 人们公认的 事理等、自然科学的 原理 、 定律 、公式 等。

   18 、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是 被证明 和 证明 的关系。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19 、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 、 道理论证 、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等,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20 、议论文的论证方式有 立论 和 驳论 。

   21 、小说的三要素是指 人物 、 故事情节 、 环境 。

   22 、小说是以 刻画人物形象 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具体的 环境描写 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3 、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 肖像描写 、 语言描写 、 动作描写 、 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映和态度进行 侧面 描写。

   24 、小说的故事情节有 开端 、 发展 、 高潮 、 结局 ,有时前面有 序幕 ,后面有 尾声。

   25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用以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26 、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分为 长篇小说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中千字以下的叫 微型小说,也称小小说。

   27 、塑造人物形象 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说是通过 情节 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小说的人物形象是以 现实生活 为依据,经过 艺术加工 创造出来的。他比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十一、作家作品并称

1、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相如、司马迁。

2、史界两司马:司马迁、司马光。

3、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4、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7、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8、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

9、风骚:《诗经》和《楚辞》。

10、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

11、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2、中国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3、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14、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

15、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悭吝人》中的阿巴贡。

 

林忠军

【中考语文问题常识总结】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辅导--中考作文08-30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09-21

中考语文的教学反思07-22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文化常识大全10-12

期中考试语文学科总结11-08

中考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8-26

中考语文复习教学反思05-27

中考语文复习专项资料08-13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总结09-19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