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浅见

时间:2024-08-03 12:39:1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浅见

 摘要: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很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能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浅见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 把握观点态度 整体意识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的一个占分比重较大的题型,由于文言文比较艰涩难懂,和现代语言习惯有很大差别,所以高考文言文阅读也是难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教育部发出了培养学生古典文化素质的号召。高考中又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察力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阅读除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外,还要求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而《考试大纲》中特别要求学生具有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能力。近十年高考文言文试题的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因此培养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就日渐重要。在教学中,我体会到通过培养整体感知的能力,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阅读水平。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指导: 

  一、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捕捉重要信息 

      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是分析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对于一篇文章,文中的实词虚词学生不可能都明白,而且文中肯定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内容,因此让学生一定有心理准备,不能遇见几个没见过的词汇就懵了,读不懂很正常。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结合上下语境运用“猜读法”大胆推断,所谓的“猜读法”就是指导学生必须要读完一整句话后进行分析意思,因为句子在语段中是互证、互补、互释的关系,须整体把握上下联系,不能读半句话就翻译,要结合一整句话的上下文语义、语法结构、词性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还指导学生通过“跳读法”将疑问暂且跳过去,捕捉文章中重要的信息材料,如文段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有些生疏,可以暂不去管它。我们在大脑中应快速存贮以下信息:文章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官运仕途、从政业绩、人品性格以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如在讲解节选自《史记郭解》这篇文章时,我针对开头一段话设题,问学生“郭解年长后仍恶习不改,为非乡里”这一说法是否正确,如果学生能抓住原文“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这一句作者评论中“更折节为俭”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又如2007年高考文言文辨析“文武之道一也”一句,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看,很可能翻译为“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但是细细把握文章,全文谈的是文以处世之才为标准,武以料敌之智为标准,文才武将对国家的作用,而“道”并非是成功的道路,还可以解释为规律,这样,全句应解释为“文、武的规律是一致的”。 

  二、根据文体特点,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 

  学生应知道考试中的文言文基本上都是人物传记性质的,知道了这一点,就应明白人物传记的行文思路,基本上写主人公相夫教子、事亲至孝,弘扬民族传统美德;或古代贤臣良吏,勤政爱民、廉洁奉公、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做到在读文章前心中已经有数。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整体把握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的多少、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等等,这就构成了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出题者常常将测试点设在时间的推移和地点、事件的交叉变化上。因为所选材料中的人和事是文中确实有的,只是因为试题采取了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手法而使其隐含了错误,面对这种情况学生如果没有整体感知和认真分析就很难发现问题所在。因此在阅读时,我要求学生对时间、地点、事件变化的词格外注意,用笔将其勾出,在答题时不要只检查选项中所说的人和事符合不符合事实,还要回到原文,整体把握时间、地点、事件对不对。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在读文章的过程中,把文中的人物姓名写到草稿纸上,然后把文中涉及到该人的相关内容罗列姓名下面,这样就清晰了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做题时减小张冠李戴的可能性。如2004年高考试题(湖北卷)试题第13题要求选出全都表明魏元忠与张氏兄弟相互斗争的一组。阅读文段中“这个人”为“魏元忠与张氏兄弟”,而选项③中“将使与昌宗廷辨之”为太后之所为,⑤“若获罪流窜,其荣多矣”为宋璟劝说张说之语,假如得罪被放逐,也比党附邪恶、陷害正义以求苟且偷生好得多,⑥“元忠为宰相,何乃效委小人之言”为张说据实回答。这样一来,③⑤⑥的叙述对象与题干中的“这个人”无关,故可排除,一下子就可以确定答案。

三、整体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作者对文中所写的人是赞颂、同情,还是贬低、嘲讽,对所写的事是拥护、肯定、还是反对、否定。作者的观点并没有明确说出来,我就训练学生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的分析,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倾向、写作的意图、文章的主旨等等。对议论文还要求学生通过论点、论据的分析,再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议论性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阅读难点,要把握其观点则不容易。在这方面,我着重培养学生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其本人的身世、经历,以准确地把握其论点的能力。 

  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进行概括,我还提醒学生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二是概括的准确性,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注意肯定其积极意义,如忧国忧民、反抗压迫、抨击黑暗、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赞美劳动人民的美德等;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消极因素,如轻视劳动人民、宣扬封建思想、强调因果报应、提倡愚忠、不辨是非等。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实践着“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意识,提高综合阅读能力”这一理念,并且及时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使得学生们的阅读能力日渐走进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我发现我的教学思路与理念首先是正确的,同时也是比较成功的。当然,我的理论仍然需要在今后大量的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取得更为突出的成绩。

王晓永

【文言文整体阅读之浅见】相关文章:

整体阅读要素之我见(网友来稿)09-22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及意思06-20

刘师道,字损之,开封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07-15

文言文阅读要善于借助09-08

阅读,不能承受分析之重08-19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02-18

例析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网友来稿)05-27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教案(通用10篇)10-06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林清玄作品06-08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