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爱情教育
惠州市惠阳区职业技术学校 余思达
【摘要】中职生已经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意识,在爱情类文学作品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揭开爱情的神秘面纱,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的爱情文学作品过程中直面爱情、了解爱情、认识爱情,学会理性地分析爱情与自然、爱情与人生、爱情与社会道德等诸多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爱情观,达到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提升人生境界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爱情教育
中职生由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渐趋成熟,已经产生了朦胧的爱情意识,但对爱情的认识还处于较茫然的阶段。由于可能会受网络、影视、口袋书等品味不高甚至不太健康的爱情内容的影响,他们尚未形成正确的、良好的爱情观,他们对爱情是好奇而无知、向往而无措。作为中职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更有必要在引导学生赏读爱情类文学作品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让中职生对爱情这一人类高尚美好的情感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并正确感受和理解丰富的爱的感情。但在教学现实中,学校和教师的诸多顾虑,使得对情感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只在文学鉴赏或写作课上对亲情和友情大下功夫,而对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学生中存在的朦胧的爱情意识,却总是羞答答不愿也不敢撩开那层神秘的面纱。许多语文教师在文学鉴赏课上对爱情文学作品或者回避不讲,或者运用隐曲的语言简单提及。由倪文锦、于黔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的《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五单元里,所选课文全部是围绕爱情这一主题,有表达新时代女性对男女真正平等爱情向往与呼唤的爱情宣言--舒婷的《致橡树》;有男性为了心爱的女子甘愿奉献一切,甚至付出生命的爱情表白--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有中学语文课堂上成功的爱情教育课--曾宏燕的《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有凄美的爱情悲剧--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还有军人凄婉悲壮的爱情故事--《雪山上的红盖头》。另外分散在教材里,散文有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小说有莫泊桑的《项链》、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戏剧有曹禺的《雷雨》等等。这些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是“人的生活教科书”,对净化人的心灵,塑造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格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有必要对中职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这些爱情作品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爱情观。
如何用文学作品引导中职生认识爱情?针对中职生的生活阅历和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渗透爱情教育,让学生自然走近“爱情问题”,并在鉴赏爱情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一、把爱情搬到讲台上
十六七岁的中职生正是青春发育时期,是爱情的朦胧期,对“爱情”这样的话题特别敏感但他们不敢公开说,更不敢公开去了解去谈论,而内心的却强烈地对异性或爱情的话题产生兴趣和好奇。如果这种求知欲望不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获知时,街头那些淫秽的书刊杂志、影视节目的镜头及网络中美眉便乘虚而入,成为学生心中“挡不住的诱惑”,欲望中的食粮。这个时期的中职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对性知识缺乏科学理智的认识,性道德观念尚未形成,是非不清,好坏不分,所以,那些病态的东西很容易侵蚀学生的心灵,对他们身心造成伤害,早恋现象的频繁出现就是一个证明。再说,时代已走向开放化的阶段,成年人的恋爱已公开化,大街小巷都是年轻人卿卿我们的特写镜头,电影网络都有为“爱”作宣传广告,唯独对中职生实行“禁欲主义”的封闭式教学,显然只会把学生推到极端。要知道,越神秘越好奇,越禁止越想探求。宁可让那些不良的淫秽的垃圾乘虚而入,不如大胆公开的利用健康美好的爱情精品来熏陶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与人生观。如在进行国外文学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授课时,教师即能够为学生们进行讲述:该作品是作者裴多菲送于未婚妻子尤利娅的一首爱情诗篇,作为一首向心爱的姑娘表白的诗篇,诗人自爱情观进行着手,阐述了自身对于爱情甘愿奉献的思想。诗人认为:对于爱情就是要保持忘我的投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以忠贞的态度为心爱的人带来幸福。通过为学生们讲授该诗篇中所描绘的爱情理念,使学生能够在倾听中,形成对于爱情的个人感知,且教师还能够为学生们穿插相应的课外小知识,激发学生对诗人情感态度的认可度。如:诗人在充分奉献自身的精神下,终于感动了其心爱的姑娘尤利娅,在写下此首诗篇后的不久,诗人便与尤利娅共结伉俪。使学生明白,只有真诚的奉献付出自身的努力,担负起对爱人的责任,以忠贞的态度忘我投入,方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而非简单的行动便可得来,那样的话对于自身而言即为责任的缺失,以此使学生明晰自身的爱情观念。
二 、 让学生在爱情艺术的领域中享受美
爱情是个敏感的话题,对教材的处理不当,就会变成低俗无聊的谈论,不但不能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教育,反而使课堂变成真正谈情说爱的场所,老师成为早恋学生的教唆者,其后果不堪设想。笔者认为,对于教材中的爱情作品,课堂上可以抛弃讲经布道的分析,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让情感的气氛涵盖课堂,使审美的发现的喜悦闪耀眉间。讲授《雨霖鈴》一课教学时,配乐朗读全诗,让学生在声情并茂中感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分难舍的恋情,品味婉恻动人的离情美。比如讲授诗歌《致橡树》时配乐朗读,13网管班的曾嘉敏同学推荐配音《一生只爱一人》,非常吻合诗歌主题,被采用后并叫她朗诵,同时安排学生用手机录像,然后当场回放,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浓情境界,使学生进入纯美的氛围,感受爱情的美好,这对学生好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三 、引导学生分清爱情美与丑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指出:“教授的艺术就是如何懂得引导。”中职生鉴赏力差,模仿性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职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有高低强弱差异,有家庭、文化、道德的差异,对美的评判固然不同。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项链》一课,看似不写爱情,可实际上它是一篇爱情赞歌,可引导学生认识玛蒂尔德尽管花十年的青春去赔偿一条项链,可她是幸福的。理由是在这艰辛的十年中,她的丈夫始终支持她、关心她、爱她,她的艰辛始终有爱的陪伴。借助这种观念让使学生懂得爱情不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交易,而是患难中的扶持,挫折中的安慰。《雷雨》中所描绘的三角恋情,更暴露封建资产阶级道德的败坏,从而引导学生明白爱情是专一的,是圣洁的。在语文教学中进渗透爱情教育,首先要对教材中的爱情篇目进行合理的整编。大部分篇目大都分散在教材的各册中,都受制于不同的知识点、不同体裁或训练目的,爱情主题不明显、不突出。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整编,突出其爱情主线,明确其思想内容。其次,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认识爱情的本质,领会爱情的真谛。教材告诉我们,爱情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本质。
1.爱情的精神本质。爱情作为异性之间特有的一种感情,是人类最崇高圣洁的精神活动,是人类感情的升华,是异性间心灵碰撞、感情交融而绽放出的绚丽的光芒。《荷花淀》中水生嫂对水生的爱情。要做到这点,双方必须在自尊、自爱、自信、自立的基础上,相亲、相爱、相扶、相持。只有这样,才能幸福、才能长久。诗歌《致橡树》就告诉我们,像凌霄花那样攀附式的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像痴情的鸟儿那样,“夫唱妇随”,由于缺乏个性,也不是真正的爱情,至于“像泉流”“险峰”“日光”“春雨”那样的爱情,尽管它可以给情侣带来慰藉和“衬托他的威仪”,由于女性始终处于陪衬的地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橡树之与木棉,“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两人“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各自独立,“又终身相依”。
2.爱情的物质基础。爱情不是幻想,而是一种很现实的情感生活,它必须依托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散发出诱人的温馨。爱情的物质基础首先是心理基础,它必须是两个人格成熟、心理稳定的异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彼此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一见钟情或纯粹是满足生理需求的欲望,不能说是爱情。其次是经济基础,也就是爱情赖以存在并为之发展的物质生活基础。缺少了物质基础,爱情就无以为继。《项链》中的路瓦栽夫人之所以长期陷入痛苦之中,固然是因为她有不切实际的追求所谓高雅生活的虚荣心,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物质基础在爱情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中职生连生活都得依靠父母,当然谈不上爱情基础了。
3.爱情的道德本质。爱情是一种精神生活,也是一种行为表现,因此,爱情还必须受到社会道德的规范。诚实守信、忠贞专一是爱情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要求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险阻,遭受多大的挫折,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初衷。《项链》中的玛蒂尔德,因贪图一时的虚荣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他们并没有“夫妻似鸟同林宿,大难来临各自飞”,而是咬紧牙关,同心协力,一起分担巨额债务而毫无怨言,这也是女主人公虽有缺点,但还不令人讨厌的原因之一。《雷雨》中的周朴园,先是爱上女仆人鲁侍萍,在她生了两个孩子后,便迫不及待把她赶出家门而迎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子繁漪,然而,这新娶来的妻子却与他同床异梦,爱上了他的儿子……这种玩弄女性,道德沦丧的人是注定不能享受爱情的甜蜜的。
4.爱情的责任与义务。要使爱情花之长开不败,弥久益醇,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爱情的责任与义务。爱情的责任具体的说,就是对对方负责、对家庭负责,进而对社会负责,因为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成份。恋爱毕竟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个体的组合,因此,爱情的义务,就是双方为了爱情都应该有所付出、有所奉献、甚至做出牺牲。《荷花淀》里的水生嫂等一群妇女,毅然承担了全部农活和照顾老小的家务,全力支持丈夫参军。那种不想负任何责任、不想尽任何义务的自私自利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爱情的幸福的。对中职生进行爱情教育,还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情爱的迷宫,迈上健康向上的发展之路。一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一些描写爱情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爱情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荷花淀》中的水生嫂等一群妇女也是这样一种典型,她们能够把爱丈夫和爱国家结合起来,个人的情爱服从国家和民族的需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对中职生进行爱情教育,并非要教学生去恋爱,而是教育他们认识爱情的本质而成为懂得情爱的人,明确爱情的责任和义务而成为有责任的人,坚持爱情的道德标准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一句话,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也就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也应该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 、让学生畅谈对爱情的看法
身为教师,责任是引导学生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不能一味的让学生接受自己观点,在授课中,定要创造机会给学生谈自己的感想,老师尽可能做到以朋友的身份来平视学生,用赞赏的眼光来注视学生,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让学生大胆地畅谈“爱情”这个敏感的话题。对学生的言论,老师绝不能歧视,若学生谈的是真实的体会,更应该以鼓励为主,即使有偏见,也要友善的引导。可以通过辩论或其他方式让学生评价婚恋作品或说出自己的看法。《雷雨》一课内容分析后,便把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辩论“周朴园是否爱鲁侍萍”,学生便在辩论的中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只要我们老师更新观念,带着一颗平常的心态,正确看待婚恋作品,引导学生在爱情作品中感受美感受善,教材中的婚恋作品就能真正发挥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本着教师职业所赋予我们的职责,怀着“师者,父母之心”,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时刻关注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洞察当代青少年存在的思想问题,并充分利用“语文”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辛勤播种,努力耕耘,适时适当地渗透爱情教育,收获中职生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文昱.高中语文教学中爱情观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08.
[2]禹明华.谈爱情教育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曾宏燕.爱情教育:一块不该忽略的教育领地[J].人民教育,2002(4).
[4]严芳.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对中职生爱情观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余思达
【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爱情教育】相关文章: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网友来稿)10-24
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让生命教育点亮学生的心灵(人教版教学案例)08-28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07-09
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总结08-23
中职语文教育教学期末总结10-16
中职语文教学总结09-24
中职语文教学反思07-15
中职语文教学反思05-16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学总结06-09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教学总结范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