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谈科技文的阅读(教师中心稿)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学校 许国庆
语文试卷中的科技文阅读,习惯上称作小阅读。阅读的文字量一般在700~800字,单篇设计4道客观题,总计12分;试卷序号为17~20题。
就历年来的考试实际情况而言,小阅读考核的重心在于考查学生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如1999年的四道题目的题干是这样的:
17、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9、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2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四道题目全是考查学生这种能力。2000年的四道题目中有三道也是如此:
18、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看了题目我们就可以感觉到,它们只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在文中筛选并提取出“是”或“不是”,“符合”或“不符合”的信息。所以在阅读科技文时,同学们切忌被文章本身的“科技”内容搞得心烦意乱,更不要被陌生材料中那些一系列高深莫测的名词术语“吓晕”。因为考试本身它不考你生活中已经掌握了某方面的科技知识,而是考查你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的提取能力。我们在阅读这类科技文章时,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阅读文章本身。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时“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呢?首先我们要精读原文,着眼于科技文的表层信息,正确(不走样)地把握住文章所提供的内容,正确地把握文章各局部(或某些局部)的主要细节,尤其要把握住提供信息的关键语句。再则,就是要求我们能够在知道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思考,能对文章的整体、局部(或方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作出自己的解释或推断,能根据题干“指令”辨别信息,并排除谬误。这里要指出的是,命题者设置错误项,往往会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法,或者是“似是而非”的手法,人为地扭曲文章中的一些信息,在关键处造成混乱。只要我们能在阅读文章时,根据题干要求对文章本身有效地作出“复述性”或“解释性”的理解,就能正确的“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还是举2000年试卷为例。第18题“不属于”“所做”实验的一项是D。因为D项“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是韦尔奇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是韦尔奇“将做”实验的内容,而不是他“所做”实验的内容,这就是“张冠李戴”。第19题“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 因为原文倒数第2自然段只说,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做对比的”、需要“延迟一段时间”发送的光脉冲信号,要比利用光缆有效的多,而没有说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所有的光脉冲信号,都比利用光缆有效。这就犯了“似是而非”的毛病。至于第20题,就要求考生能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做出“推断”。原文第3自然段说“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言下之意就是说当光速通过高温铷气时,光当然要跟铷原子相互作用,光的传播速度当然也会降低,这就是选项B的意思呀。
我们在阅读科技文时,如果既能整体认知,把握住关键,又能严格地、不走样地根据“指令”对文章做出合理的“复述”和“解释”,对所提供材料进行辨别和筛选,那么,提取信息的准确度一定会是比较高的。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谈科技文的阅读(教师中心稿)】相关文章:
师生走进作文中(教师中心稿)10-19
中心阅读原则的含义(教师中心稿)10-23
语言误解例谈(教师中心稿)08-10
中心阅读原则含义例析(教师中心稿)07-29
谈教学中教师情绪的控制(教师中心稿)10-21
压缩语段技巧例谈(教师中心稿)06-25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方法(网友来稿)09-03
文言文中其字的三种词性(教师中心稿)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