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考场作文点拨:审题要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1、在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
对于题目,应从头到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要审读的内容包括:
(1)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2)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3)文题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4)文题中的标点或其他符号及其含义。
(5)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
(6)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7)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审题的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题目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
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的不能在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等等,那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如果说能够寓理于事,从初同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熟悉的题目。
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可供取材内容也是不少的。其实这个题目也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那个“美”字上。稍不注意,就会由于觉得这个问题似曾相识而忽略对“美”字的品读。由于没有抓住这个“美”字,就会写成“丰富多彩的课余”“好玩的课余”“有趣的课余”“热闹的课余”等等内容,而没有凸出这个“美”字。
第三种,看似很相像的题目。
如“风景这边独好”这个文题,也是一个宽题,题目似乎很“形象”,但远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那么简单。它既可以写实,如一个地方上的风景,写一个地方的景物特点,写一个地方的景物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写这个地方的发展,写这个地方的特色,写这个地方表现出的时代进步。再换一个角度思考,它不仅可以写“地方”,还可以写人,还可以写事,等等。
第四种,看似很直观的题目
如“礼物”这个题目,好像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它可能是实指--某种物,更多的的也许喻指---像“礼物”一样的美好事物。用“喻指”来写文章,其思路更广,其情感更丰富。
要记住,不管命题作文的形式多么复杂,你的眼睛要永远盯着它的题目。再熟悉的题目面前不要激动,不要以为他就是做过的“原题”;在生疏的题目面前不要紧张,不要以为你的心目中就没有他的影子。
2、在取材立意上,要做到“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我们先来看一下面一些信手拈来的作文题:
“学语文的故事”“母亲的爱”“我生活在集体的怀抱里”“他做得对”“同学,你不能这样”“在错误和挫折面前”“谈谈我们的课堂教学”“雨中”“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等等。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好像只是画出了一个取材立意的框框,需要我们用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将其具体化。
对这样一些文题,要做到“大中取小”,将其“具体化”。
第一、将宽题变“窄”。
所谓宽题,就是从内容上看,可以包含许多题材、许多素材的题目。由于它的“宽”,似乎许多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写作文,我们就必须选准材料,把作文的内容“浓缩”到一个点上,使之变“窄”,以便顺利成文。
如“火柴的联想”是一个宽题,他可以让你联想到非常多的事,非常多的人,非常多的现象。但必须从这丰富的联想中决定一个供展开的“联想点”,才能开始考场作文的写作。
第二,将大题变“小”。
所谓大题,其实也是一种宽题。从“意义”上看,有些题目的主题比较直露,比较追求一定的“意义”。如文题“变了”,就是从这个“变”子上看就是要求你在文中一定要点示出来某种“意义”。
对于这样的题,我们可以用加“限制”的方法将其变“小”。如“变了”这个题,我们可以在题目上前加上限制性的的语言,如“兰兰变了”“我们家变了”;也可以在题目后边加上副标题,如“变了--从一件小事看我们的班风”“变了--他又回到了我们的班”。经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开始构思了。
再来看下面一些常见的作文:
“我的一天”“记我受到的一次小挫折”“家中小事”“记一堂我喜欢的语文课”“我的老师”“常人小传”“令我深思的一件事”。这些题目对内容的要求都很具体,选材也比较容易。
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做到“以小见大”。“小中见大”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选点生发”,也就是说,要选一个能够让你很好的展开叙述、很好的展开议论的“点”,再从这个“点”上写上去。
3、在构思上,要做到“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
“或一点式伸展,或多点式铺陈”这句话,可说是中考作文构思的总策略。“一点式伸展”就是一篇文章内只将一个内容写好、写细、写完整;“多点式铺陈”就是在文中多写几个内容,将他们有机的组合在一起。
看下面几个中考作文题的构思方向:
家乡变了:用几个画面、事例组合来表现“变”----这个就是“多点式铺陈”。
我在家中的故事:可写一个故事的始末----这就是“一点式伸展”。
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或谈一个观点,或回忆几件小事。
天下无难事:可通过记一件事来突显主题,也可用几个例证证明观点。
读书乐:可乐在一处,乐在一点;也可乐在几处,乐在几点。
我眼中的同龄人:必须进行“多点式铺陈”,写几个同龄人的生活。
一件小事给我的教益:必须进行“一点式伸展”,先写事,在写理。
以这种模式为基础进行变化,设计好开头、结尾,安排好不同表达方式的穿插,作文的框架便能够设置的完整、规范。
4、在表达上,要做到“注重文体特征,变现个性特点”
注重文体特征,就是要充分准确地表现文体特点,而不要出现将“读后感”写成“读后叙”、在“家乡变了”中穿插一半篇幅的议论、将“自强的我”写成自我介绍等文题模糊的错误。
表现个性特点,就是要表现考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就是要认真遣词造句,稳妥布局谋篇,从语言、结构、主题方面尽量表现出自己的实际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力争做到“常中出新”“平中有奇”。
吴巧兰
【中考考场作文点拨:审题要瞻前顾后,一字不漏】相关文章:
高考作文审题技巧01-28
点拨法的精髓及课堂运作07-05
话题作文莫轻审题(网友来稿)07-02
碰壁--点拨教学模式及其内涵08-06
话题作文审题方法举隅(网友来稿)07-14
浅谈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网友来稿)08-20
把语文点拨教学推向21世纪05-16
初一考场作文:成长,需要01-16
梅花岭记点拨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