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授业更要解心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身体健康会使人充满朝气、生机勃勃;心理健康则会使人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古人说:“养身必先养心”“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说的都是一个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生力军,是时代的主宰者。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体魄健全、奋发有为的一代社会新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据调查显示:“初中有4.5%的人患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青少年受到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有的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难以经受挫折和困苦的磨练。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阴影,甚至带有明显的偏执倾向。主要表现为:厌学和不求上进,心理承受力过分脆弱,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差,性格自闭、孤僻抑郁或自卑心理严重,自我中心严重、不懂得尊重他人,难以同别人合作、对周围环境不适应等;在行为上往往表现为:骂人、打架、说谎、逃避责任、嫉妒他人,挑衅敌对美好事物,靠吹毛求疵、制造事端、设置障碍获得心理满足,严重的甚至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这一学年以来,我担任了七年级六个班的思想品德课,通过这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这门课程开设的重要性。七年级《思想品德》围绕“成长中的我”这个中心,有机地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生活、成长的需要。教材素材包括具有教育启迪的小故事、带有知识性的相关链接、蕴含诗情画意的抒情诗、精美流畅的散文、语言优美的阅读、充满温馨的话语对白等。思想品德课更是一门人文科学,针对这一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思想品德教材在编写中融入了许多人文、人性的东西。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树立自信心理、排解青春期遭遇的种种“成长的烦恼”等等。
一、加强生命教育,珍惜与保护生命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其中,每年自杀身亡的儿童人数大约为2583人。生命是最为宝贵的,也是最为脆弱的。无论是飞来的横祸,还是当事人自己一时的想不开,生命都有可能在瞬间陨灭,不复存在。活着,本是一种生物本能,但现在对人类来说,它却变成了一种选择。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会有怜悯之心,珍惜生命的价值,帮助弱小与不幸的人。只有懂得爱,青少年才会爱父母、爱师长、爱同伴、爱社会。对此,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的生命教育的知识和有关素材。如“家中被盗、路遇歹徒、网上交友、突降火灾”等若干少年自护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的方法和技巧;勇于战胜挫折,做生活的强者;防微杜渐,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等等,从而做到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 揭开青春隐秘,感悟多彩青春
青春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充满着迷茫、困惑,也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憧憬、期待、渴望。“自古英雄出少年”,青春年少确定的志向,打下的基础,直接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此外,中学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是人体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步,容易引发诸多的矛盾冲突,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三、人际交往,走进你我他
学会沟通,让心靠近;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感恩生活、感谢父母。有人说,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的是对青少年心灵的感染,缺乏对实际生活的穿透力……教育应该靠感染,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所谓“身正为师,德高为范”,用我们的情感、态度和爱去影响学生,使他们同样用“爱”回报父母、他人与社会,这种做法远远比刻意为学生做什么的效果会更好。
面对正处于青春十字路口的学生,让其解读青春的含义,感悟青春的多彩;亲历身边的感恩故事,珍惜与回报父母恩情;善于接纳自己的缺点和挫折,争做生活的强者等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觉得应时刻提醒自己,在传道、授业的同时,更应解开学生的“心惑”,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学生一起克服“成长中的烦恼”。
林少娴
【授业更要解心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相关文章:
中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培养初探04-14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教师中心稿)04-14
中学生速读能力培养初探(网友来稿)04-14
普遍存在 中学生课堂麻木现象初探04-14
教师教书更要读书04-1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案06-23
谈谈中学生上网问题 (网友来稿)04-14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04-30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案05-08
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