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因声求气朗读教学法
有位语文教学名家说过:语文课如果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就不算好的语文课。确实是这样,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对课文达到理解与欣赏,而朗读与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不通过一定的朗读,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就不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言文,若是离开了朗读,只靠默读和分析讲解,那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和干巴巴的说教,根本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会深入得多,欣赏起来也有了基础。
所谓“因声求气”,就是说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气韵、主旨。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诗词时候,喜欢带着学生朗读,而教其它类别的文章就懒得让学生朗读,特别是教文言文,更会忽视课堂朗读。其实,朗读可以培养起很强的语感,培养起学生丰富而细致的感情,同样适用于文言文教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当然也应该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文言文的诵读,最主要的不是字音读得准不准的问题,而是要读出文言文的特点,读出文章的气韵,读出文言文的魅力。具体来说,文言文朗读,一是要读得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读破句子;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符合文章内容,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教学要开展得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就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适合文言文教学的朗读方法。
1. 示范法:即通过教师的范读,促使学生模仿朗读。但要注意学生的模仿朗读,也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不要机械模仿。
2.讲授法:即以分析为先导,教师先讲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学生动笔作适当的记号,然后再练读,指导读。
3.欣赏法:即组织学生聆听优秀的朗读录音,使他们感受朗读中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以及语言的气韵和美感,以此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对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用是很大的。
4.背诵朗读法:就是通堂朗读,达到背诵,对于《劝学》《师说》《赤壁赋》等要求全篇背诵的文言文,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背诵,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检查朗读背诵情况。
下面我就苏教版必修三的文言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谈谈自己的文言文朗读教学的尝试。
在学生充分预习,把握文章大体意思的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作以下几方面的朗读指导。
第一,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氾南 缒而出 君之薄也 共其乏困 许君焦、瑕
不阙秦,将焉取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逢孙、杨孙
第二,指导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焉用︱亡郑以陪邻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夫晋,何厌︱之有
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国,惟君︱图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第三,指导重点句子的语速、语气和语调
第一段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语速要慢,“也”字要拖长音)
第二段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烛之武的感叹,要读出抱怨、无奈的语调,“矣”“也已”二字要拖长音)
第三段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要读得心平气和,语速较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过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要读得平缓又委婉。“焉用亡郑以陪邻?”一反问句,语调要略高,读出反问的语气。)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用中速读,语气诚恳,“若”字要拉长音,以引起考虑)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夫晋,何厌之有?……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指责晋国背信弃义,贪得无厌,语速要稍快,读出愤激之情。两个反问句一定要读出反问指责的语气。)
第四段
晋文公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冷静退兵,所以要读得中速,平和,“吾其还也”一句要读出无可奈何的语调。
第四,指导朗读的情感基调的把握。
《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叙事文章,全文以对话为主,朗读的重点难点是对话的朗读。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出当事人说话的语气语调和思想感情的变化。
第二段是佚之狐和郑伯,郑伯和烛之武之间的对话。佚之狐说“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出佚之狐对国家的担心和对烛之武的理解与信任的语气。烛之武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过“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虚词,读出他的满腹委屈和牢骚感情来。下面郑伯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这里郑伯的自责,感情真切,要读得深沉,有后悔之意。
第三段是烛之武烛之武对秦伯说的一段话。这段话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关键,体现了烛之武高超的游说技能。面对强秦,烛之武不卑不亢,侃侃而谈,这段话说得委婉谨慎,但又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力量。诵读时要特别注意说话的口吻和层次,口气是沉静有力、胸有成竹的;注意内容层次的停顿,每一层的语气语调应该有所变化。第一层是说秦、晋围郑国,郑国必亡。烛之武是欲扬先抑,好像是局外的人,说郑国必亡正符合此刻秦伯的心理,这是在套近乎。要读出沉稳、不卑不亢的语气。第二层说明亡郑国对秦国没有好处。第三层说保存郑国对秦国只有好处。这两层要读得语气激昂,体现烛之武对秦国诚挚恳切,一片忠心。第四层是烛之武见秦伯心有所动,趁机挑拨秦晋两国关系,还是为了秦国的利益着想,所以要读得慷慨正义。
第四段是晋文公对子犯说的话,语句整齐,思维严密,表现出晋文公的洞察时局,机智退兵,要读得沉稳大气。
第五,课堂朗读训练
教师先给学生范读,然后按照上述的四个方面的朗读要求,找学生分项训练朗读。也可以在研习文章时候,相机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教学的突出特征是多安排学生朗读,以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让学生读,教师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朗读的水平,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
吴培金
【浅谈因声求气朗读教学法】相关文章:
朗读的日记12-05
求诸人莫若求诸己10-17
朗读教学的反思09-23
蛙声初中作文06-19
《声现象》教学反思07-10
声现象教学反思07-20
求原谅的道歉信05-15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0-23
求近似数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