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章小峰
多年来,数学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往往过于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不能积极地扬弃与创新,使得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了无源之水、无木之本。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创新的源头活水,营造创新的天地呢?笔者谈一些看法:一、创设宽松和谐教学氛围,激发创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努力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造的过程,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即使学生说错了,教师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否则往往会抑制甚至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学习了凑十法后,在学习7+6时,有学生说出以下三种想法:
(1) 因为5+5=10,2+1=3,所以10+3=13;
(2) 因为6+6=12,所以12+1=13;
(3) 因为7+7=14,所以14-1=13;
又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76页第10题:学校每天吃九棵白菜,一星期共吃多少棵白菜?有三位同学的想法分别是这样的:
(1)因为一个星期是7天,所以9× 7=63(棵)
(2) 因为星期天食堂不开伙,所以9× 6=54(棵)
(3)因为一星期休息二天,食堂开伙五天,所以9 ×5=45(棵)
以上两题的不同想法,不同的答案都有道理,表现了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就是创新。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的思路远离教材、教参或自己的“套路”而加以否定,要耐心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要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养成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索的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发挥创新的潜能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多来自科学家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因此教师不要对“爱钻牛角尖”的学生顺斥、嘲笑,不要对他们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不予理睬。相反应当倍加关注那些爱幻想、爱标新立异,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充分挖掘其“异想天开”中的合理因素,发挥其创新的潜能,鼓励其勇于创新。
一年级数学课,老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金鱼缸里养了7条金鱼,死了一条,金鱼缸里还有几条金鱼?学生踊跃发言,一位学生说:“还有6条,因为7-1=6。”另一位学生立即反驳:“还有7条,因为那条死金鱼还在金鱼缸里。”这时教室里悄然无声。突然一位学生举手说:“还有6条。”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他却理直气壮地说:“那条死金鱼浮在水面被馋猫叼走了。”说的太好了!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创新。老师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不怕失败,开拓进取的精神。
三、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许多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极好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敢于大胆创新。例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思考题: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么种?学生知道,每行散棵,6行就需要18棵,可现在只有7棵树,缺11棵树,怎么种?这个超乎常规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这是老师要把握机会,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老师可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1) 5棵树种成2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
(2) 7棵树种成3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
(3) 6棵树种成3行,每行有3棵。怎么种?
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引导他们发现“共公树”的作用,掌握一棵树有时可以顶上两棵树甚至三棵树的不同排法,使上述思考题得以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由此得到培养。/总之,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相关文章:
优化作文教学 培养创新精神(网友来稿)10-21
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中心稿)09-08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教师中心稿)10-10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论文寻找创新的源头活水 --浅析创新能力的培养09-05
谈谈创新作文的兴趣培养(网友来稿)09-04
孜孜育新人--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创新意识06-29
重视思想的考察(网友来稿)08-01
教育随笔:重视孩子进步06-28
大学生创新实践心得02-07
课堂培养学生习惯教学总结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