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准确掌握本文生字的读音和意义。
2.默读课文,感知王几何老师的形象。
3.学习本文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等不同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继续培养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默读,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王老师画圆和三角形的用意。
课前预习:
1.解决字词读音和释义。
2.查资料,了解作者其人。马及时(1946-- ),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3.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第6课《我的老师》中,我们认识了温柔美丽深受学生爱戴的蔡老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另类”老师,他的风格迥然于蔡老师,却同样赢得了学生的青睐和赞誉。他是谁?(板书“王几何”)绰号“王几何”的王老师。
二. 检查预习
1. 同桌之间互查注音
2. 齐读两遍
3. 检查默读效果: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他本来叫什么名字?他的“王几何”的绰号是怎么来的?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什么?
三.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默读指导:眼到、心到,手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带着问题默读:在你的印象里王老师是一位________的老师,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交流王老师的几大“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动笔。
学生答案预设:
长相特别:方头大耳、矮胖结实
出场特别: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间就站在了讲台上。 (灵活的胖子)
行为特别:一句话不说,哑笑两分钟后,反手画圆和三角形 (吸引学生好奇心,展现绝活)
自我介绍特别:自曝绰号。(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幽默)
教的内容特别:让学生画圆和三角形。(欲擒故纵)
教学方法特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用欲擒故众的方法告诉学生简单朴素的道理。(引导:王老师的拿手绝活是什么?用意何在?效果如何?这个方法好不好?你喜欢吗?)(善教学,有方法)
教师总结并板书:出场特别、行为特别、自我介绍特别、教的内容特别、教学方法特别……这是对王几何老师的正面刻画。
2.面对这位特别“特别”的老师,学生的反应如何? 画出来读一读。
学生反应:大吃一惊,更安静了--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齐哄堂大笑--惊讶--被镇住了,大气也不敢出,一个个睁大眼睛,屏息静听--全班男生、女生哄堂大笑--同学们轮番走上讲台;人人都笑得满脸泪水,喉咙发肿--满教室鸦雀无声
3.这是一篇写老师的文章,为什么要详细地写学生的反应呢?
预设答案:衬托老师教学有方,深得学生喜爱。写学生也是在写老师。侧面描写。
4.一句话总结:学生吃惊,欢笑,笑后是思考,这是一堂__________的几何课。(成功、有趣、充满欢笑、有教育意义)
四. 写作借鉴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作者是如何描写王老师的?你觉得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你可以借鉴?
预设:⑴从不同角度描写王老师,抓住王老师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正面描写,写学生反应进行侧面描写。
⑵夸张手法。
五. 我手写我师
读了《王几何》,我们不由得想起我们的老师,从幼儿园到初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位老师?请说说他的特点或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最常做的一个动作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幕。
提示:抓住老师的特点、说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王几何》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王几何》教案01-09
我若为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14
我若为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10
滕王阁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7-30
小班几何教案01-13
中班艺术设计几何图形拼贴教案02-29
初中数学几何教案06-22
几何图形教学反思08-06
《夏》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