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学习的三大思想
大凡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语文要学好,必须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必须有较强的分析、发散和整合的能力;必须有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学生是否爱学语文,能否学好语文,与以上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这三个方面其实可具体为语文学习的“三大思想”。
一、 咬文嚼字的思想
汉语具有较强的表意功能,这一特点从汉字本身就可以看出来。对一个词语,如果我们观其字形,看其组合,就可大体推测出它的词义;相反,我们一旦发现了一个词语的含义,就可以在其组合上研究一番,以便找一个最好的办法巩固它。比如,看到“尔虞我诈”一词,我们不了解“虞”的意思,但我们如果看到了“尔、我”的对应性,知道了“诈”的意思,就可以大胆推测出“虞”是“欺骗”的意思。经验告诉我们,汉语的词汇中,同义对举、反义对举的情况是经常出现的。那么,我们为何不在探究语义的过程中大胆的尝试呢?
再如,“提纲”一词的书写。如果我们告诉学生“纲”和“目”的含义和关系,再指出“提”与“纲”的构词关系,学生怕不会再将其牵强附会为“题目之纲”了,因为他们的心目中有“提网的总绳--纲”。汉字极强的表意性,需要我们咬文嚼字,只有这样,我们在引领学生学习中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生也才能咀嚼出语文的美味,会爱上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
当然,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不是一味的望文生义,如果身边有工具书,我们最好还是查一查,看我们是否牵强附会了,就应试而言,出题者往往要抓住你的弱点给你挖一个“陷阱”,让你义无返顾的跳下去。所以,咬文嚼字的思想,是既要“咬”住,还要“咀嚼”的,多一个心眼,多一份辛苦,不怕嚼不出让你会意的一笑。
二、 语法修辞的思想
在商场上提得最响的两个词语,一个是法规,一个是包装。离了法规的营商是难一想像的,不讲包装的商品是没有好的销路的。语文学习也需要懂法规,讲包装,语文的法规就是语法,语文的包装就是修辞。语法和修辞既是重要的语文知识,也是解决语文问题的重要工具。不懂语法和修辞就不懂语文,不重视语法和修辞就学不好语文,学习语文的人必须具备语法修辞思想。
文章是由段构成的,段是由句构成的,句是由词构成的;句有单、复之分,词又有它的结构方式。如果能借助于句法和词法,不怕我们抓不住阅读信息的突破口和重点,阅读信息的突破口和重点找到了,我们还怕难点吗?我们只要推敲一下“但是”,文句的重心便一目了然,我们只要抓住了主句、主词,何愁要义不能水落石出?
介词是古今汉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说它重要是因为它有极强的劫掠性。一个介词蹿在句首劫持主语,会搞得这个句子蓬头垢面而令笔者和读者不知。如句子: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下来。如果我们认识不到介词“经过”的劫掠性(使“老主任再三解释”做了它的宾语,失去了主语的地位,从而使得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就发现不了这个句子错在何处,在语言实践中我们也常常受到这个黑客的攻击而不自觉。再如古汉语中的介词“于”或“以”,它们经常带上宾语成为动词的后置状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前置到动词前面。这个特点与英语有着惊人相似之处。
如果说语法解决了“信”和“达”的问题,那么,“雅”的问题则是修辞的要务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修辞成就了一篇文章,反过来讲,要写好文章,我们心中既要有语法,也要有修辞,特别是诗歌、散文,没有修辞,就失去了它们的光彩,甚至生命。我们常常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比喻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作用,我们也常常在文章中感受到了排比宣泄的强烈感情,不管是语音的推敲,还是语义的锤炼,也不管是句子形式的选择,还是修辞格的运用,只要我们在语言上独具慧眼,讲究起来,不怕我们品味不出语言的效果,也不怕我们的学生写不出奇文妙章!
三、工具习惯的思想
语文课是工具课,有人曾说它是“各科学习之母”,而我们的学生有几个把语文当作了工具来重视?在他们眼里,语文中有的是故事,有的是热闹,而往往在故事、热闹之后,他们又获得了多少积淀呢?哗众取宠的华而不实往往培养出了一大批师者的欣赏者,而非文章的欣赏者和未来的学者和作者。但愿我们的学生能认识到:不认真学语文,也就学不好语文,也就很难为数理化助一臂之力,使其如虎添翼。
谁不明白语文以外的科目要用语文去理解?数学是理科中的工具,可是,我们完全可将数学当作一种特殊语言,一种用数字、符号、图形来进行思维的语言,但要解读它,离不开语文的“春风化雨”。不只是数学,理、化、生、政、史、地也是如此,外语更是如此,张口闭口的语法使得本来就对汉语语法知之甚少的炎黄子孙瞠目结舌。语文的工具作用能有几个教者引领学生重视了?语文的悲哀是我们老在看她如何装腔作势,而不是关注她的内在。
恰恰就是这工具性未能被学生认识、重视,我们的语文也将学生的兴趣引领到了可悲的境地。如果说我们的一些学生对语文还感兴趣,只能说这兴趣往往是一种他动的兴趣、短期的兴趣,而非主动的兴趣、长久的兴趣。他动的兴趣是他(师)的表演使我(生)感到有趣味,他演得好,所以我便认为他教得好,我便爱学语文,至于学到了什么,怎样学,有时连自己也搞不清。所以,我们提倡要给学生语文学习的真正兴趣,这兴趣除了文化、精神和个性之外,就是语文的工具,我们要让学生看到闪闪发光的金子,更要让他们自觉的去获得更多的金子!
再说习惯。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爱看范文的学生,往往欣欣然的写出了好文章,只看热闹的读书郎,常常在作文面前抓耳挠腮。同样是看,但动机不同,效果也就迥异。语文学习说回来是一种习惯,习惯了积极方面的听说读写,也便有了丰厚的积淀,也便学会了正确的分析、发散和整合,也便多了几个作家的梦。语文教学必须从习惯养成抓起,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而这习惯又是谁也不能代替的。知识的零散性,学习的经常性,情感的实践性都需要习惯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任何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学习对象的规律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上见解只能说是教学的一点发现,几点感受,为了唤起众同行和众学子的重视,也不妨冠之于“思想”云云,但愿这思想之雨在语文的沃土上实实在在的催生出些希望。
薛杰
【语文学习的三大思想】相关文章: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06-24
思想品德学习计划通用08-21
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心得11-28
思想品德培训学习心得01-12
转正思想学习工作总结12-23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教案10-13
教师思想品德学习心得07-13
语文学习计划(精选)07-13
(精选)语文学习计划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