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静水 教师随笔

时间:2022-04-14 11:06:2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如静水 教师随笔

           作者:湖北麻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陶建军

心如静水 教师随笔

    中国古代文人,特佩服两个人:陶渊明和苏轼。

    陶渊明,当年身为彭泽县令,可是偏偏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不做,当起了自己的真隐士。在“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生活环境中,仍然“晏(yàn)如(18)也”。一个县令,书上说书上说是个小官,可是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县令这个官位最少可以让他衣食无忧吧,可是陶老先生偏偏不买账,过着“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的逍遥日子。看他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充实,看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们不能不赞叹的是,他面对着权势和诱惑,与世无争,淡薄功名。“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终身无权无势,可是却因为自己的一片片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活在中国历史上,活在无数人的心中。

    另一个人,苏轼,一生坎坷,命运多舛,屡遭贬谪。特别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那会,可以说是刑余之人。但是看他在黄州那次的夜游,作者看到的月色:“厅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没有内心的宁静,眼中能有这么幽静的景色吗,这样的景色,李白没有、杜甫没有、辛弃疾没有、李清照没有,他们不可能有,因为他们或者激情澎湃,或者无限感伤,或者无边忧虑,他们的心没有安静过。而独苏轼有:那种处变不惊,那种盎然大气不能不令人佩服。几年前,有人曾经解读过,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说,这个“闲”字,既有环境的悠闲,还有内心的闲适,同时还有自己怀才不遇、被贬的淡淡忧愁。让人不敢苟同,看苏轼的另一篇名作《明月几时有》,里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我们可以看到,词人对人生的各种遭际,想的很开。我们不能把这位文豪想的太小气,他并不是怎么在乎自己仕途的起伏。他最倒霉的时候,成就了赤壁的“两赋一词”,没有一篇能够让人感觉到无限的哀怨,相反让人更多的感觉到的是开阔大气。没有内心的平静,他能做到吗?有人说,黄州成就了苏轼,苏轼也成就了黄州。如果那时的苏轼,没有心静如水,能够如今还是人们心中,北宋文学的巅峰吗?

    人生苦短,我们可能会面对的是权势的吸引,财色的诱惑,权贵的欺压,仕途的坎坷,事业的挫折,工作的困难……最难以做到的恐怕就是像上面的两位,心如静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繁华的人世间,在忙碌的追求时,不要太在乎自己的权势有多大,不要再太在乎自己的银行卡上面数字的位数,不要太在乎灯红酒绿的生活,更不要太在乎自己在史册上的位置。让自己的心思沉静下来,去看看春花秋月,去品品夏雨冬雪,去读读千古美文,去会会同窗旧友,去又有风景名胜。用一些日子去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将积极的心灵沉寂下来,明了起来,或许我们能够体会到生命的更多精彩。

    本文刚刚写完,把文章题目输入百度,一搜索,有这样的歌词,恰好可以引用作为结尾:“请你静卧花丛中,轻清合上眼睛,听我为你唱支歌,银弦荡春风,阳光洒在大地上,微风抚摸绿草坪,白云飘在蓝天下,水面划过帆的影,啊,心静如水,似睡似醒,啊,心静如水,如诗如梦 。”

 

陶建军

【心如静水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如厨 (教师随笔)04-14

肖培东:静水流深才是语文(教师随笔)04-14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心12-11

教育随笔:孩子宽容心02-12

找到我们自己的心--谈语文教材钻研(肖培东随笔) (教师随笔)04-14

学校如监狱?(教师中心稿)04-14

教育随笔:孩子好奇心08-05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心3篇12-11

幼儿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心09-29

教育随笔:善待孩子好奇心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