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时间:2024-08-07 01:49:31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

                             授课:覃玉

知识目标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能力目标1、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

2、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情感目标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痛苦和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最痛苦和最快乐的事。老师认为,最痛苦的是失去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而最快乐的就是旅游看风景。同学们也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明确论题

    首先看一下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如果改成《苦与乐》好吗?为什么?

      提示:题目是一个并列短语,前后两个词语意思相反。改成《苦与乐》不好,因为改后题目太宽泛了,作者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并不是泛泛而谈。(明确:文章论题不是论点)

  

三、作者简介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文风:流畅、犀利、凝炼

著作:《饮冰室合集》

四、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阅读前教师对较难字词的音义加以指导:

①注音:

   契约(qì)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②结合文中注释解释词语: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③ 补充解释词语:

   莫若:不如。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结构

 (一)师生讨论课文内容:

  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提示:“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关于人生最苦的许多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提示:“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了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责任?(从第4、5段中找答案)   

  提示:应该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二)根据以上问题的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由此可以看出全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提示:分--总

 (三)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提示: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老去、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是无法排解的。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提示: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提示:认为:人因有责任而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 ( 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

  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提示:负责任乃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为人生最大快乐。(或“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第二课时

(复习上一课的文章结构,导入新课。)

研读课文。

(一)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馈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二)讨论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三)讨论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小结:学生讨论填写句子,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感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是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阅读开头的5个设问句,体会它们的作用。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另人信服。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以上的举例外,还可让学生自己找精彩的语句加以分析。如“曾子还说哩”叙述语气,带上了语气助词“哩”。使原本凝重的语气变得轻灵。)

八、谈谈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何收获。(学生畅所欲言)

九、结束语

  在人生的旅途上,尽管人人盼望快乐,无人喜欢忧伤,但“痛苦与快乐”本是一对孪生姐妹,永远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学习知识也是如此,为了那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而呕心沥血;为了那令人心痛的作文而费劲心思。这些表面上看来确实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串欢乐的音符。相信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当责任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应该勇于尽责,就让我们在尽责任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覃玉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最苦与最乐》教案设计08-26

《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08-18

【精华】最苦与最乐教案三篇07-30

中学语文《最苦与最乐》优秀教案10-02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初一12-24

《我最熟悉的人》教案设计10-19

课文《哪座房子最漂亮》教案设计10-16

初中生活的苦与乐作文04-13

最简单最真诚的道歉信11-01

巴东三峡之四(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