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勤》教例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
[教例简述]
备课思路:
全课计划用两课时教读。第一节完成训练重点2: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第二节完成训练重点1: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提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
现在是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入:
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以一只“狗”的“地位”的变化,引出主人的公奥楚蔑洛夫态度的变化,以此来刻画其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征。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勤》,以一个“人”的地位、身份来变化,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两篇小说都是通过人物前后不同态度的变化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我的叔于勤》,并结合课后练习二来理解小说情节。
二、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练习二。
三、教师讲解欣赏小说的几个要点:
1、理解小说的要素;2、分析小说的情节;3、揣摩其塑造人物的方法;4、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此为较低层次的要求。
1、理解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析小说的线索;3、品评小说的细节;4、评价作者的风格。此为较高层次的要求。
四、请同学们结合练习二,口故事情节,拟出课文的情节结构提纲。
从全文层次看,提纲为:盼于勤--赞于勤--遇于勤--避于勤。
从全文情节看,提纲为:赶于勤--盼于勤--赞于勤--遇于勤--避于勤。
就上述提纲让同学们初步体会《我的叔叔于勤》巧妙构思、情节曲折的特点。
五、同学们再读课文,就课文“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进行体会,发表一点儿看法。
同不会发言,教师修正:
1、小说运用了插叙,使全文情节曲折动人。2、小说将悬念设置于情节之中,好像连结尾都是一个县念。3、“于勤”是结构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4、对于勤,是先扬后抑,先虚后实,抬高跌重。5、课文着重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极度盼望、赞美与惊恐、咒骂的对比,情节大起大落。6、小说围绕于勤的命运构成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六、教师小结:
这节课解决了训练重点二,并初步了解和实践了欣赏小说的方法。
[评析]
这节课步骤简单,手段平常,为什么说教者“意在笔先”?
我们可以这样看:
1、本课所在的单元是文学欣赏单元,这一节课的设计具有文学欣赏课型的基本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品评鉴赏课文“”构思巧妙,情节曲折的物特点,教眼没在“理解、鉴赏”之上。
2、本课所在的单元是小说单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小说教学的特点,突出了情节分析和人物分析。
3、本课是教读课文,教师设计了读中之“教”的内容,让学生初步知道了一点欣赏小说的角度、方法。
4、本课是教学名篇,但教师不企图铺展出许多内容,只根据教材规定的重点组织教学。
看来,教师在设计教学之前已对教材的“身份”、“地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相当出色地把握和突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这就是“运筹帷幄之中”,这就是“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成如容易却艰辛。
“意在笔先”,教师必须具备的优秀的教学素质。
【意在笔先--《我的叔叔于勤》教例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准确掌握分析的入射角--《愚公移山》教例评析 教案教学设计08-06
空城计教例一: 教案教学设计09-19
我的叔叔于勒(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11
《胡同文化》教学实录及评点--语文双促双发教改实验教例 教案教学设计06-08
大傻教《我的空中楼阁》 教案教学设计09-20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5-16
《我的叔叔于勒》教案05-22
我教《荷塘月色》(第二节) 教案教学设计09-25
我教《荷塘月色》(第一节) 教案教学设计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