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不神秘--谈高考作文评分特点(高三)

时间:2024-06-26 08:13:2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神女不神秘--谈高考作文评分特点(高三)

 高考作文阅卷,就像是在云遮雾笼之中的起舞的神女,在广大考生心目中一直显得异常神秘。那么,揭开高考作文阅卷的神秘面纱,继而打破神秘,是我们在高考冲刺的最后七天里了解高考作文评分特点、把握高考作文写作、冲击高考一类文的“节能钥匙”。

神女不神秘--谈高考作文评分特点(高三)

一、评卷之前,先树标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阅卷犹如“选秀”, 由于作文评分的主观性较强,所以阅卷之前, 必须先确定“选秀”标准。

“选秀”标准确定的程序:

1.专家组研究确定评分标准

2.抽取部分试评以试卷确定不同分数档次的标杆卷

3.阅卷专家分析解读作文题目和评分标准

4.阅卷老师熟悉评分细则并试评标杆卷

5.专家组监督、抽查、调控

2011年湖北卷作文“旧书”的部分评分细则:

关于作文题目:题目是“旧书”,属于命题作文。没有写题目要扣2分;自拟题目要扣1分。

关于审题立意:“旧书”有实指义和虚指义。实指义,是指以前出版的书;虚指义,即“旧书”的比喻意义,“旧书”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载体。从实指义言,可以介绍“旧书”的性质,记叙“旧书”的经历,评析“旧书”的内容,论说“旧书”的价值,或者以“旧书”为线索讲述故事,都是切合题意的。从虚指义言,议论分析作为喻体的“旧书”给人的某种启示,以及这种启示的重要意义,叙述描写抒发像“旧书”一样的经历、事物带给人的联想与情思,也切合题意。如:

一位考生文章将历史比作一本旧书,抓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说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来追溯前世过往,展示这部历史大书的全貌。立意新颖,体现了对“旧书”的感悟,受到阅卷老师推崇,被评为首篇满分标杆作文。

关于标杆作文:标杆作文是专家组试评试卷总量的10%之后确定的一、二、三、四类文类型卷,每类大概三到五篇作为阅卷老师评阅试卷的参照。如:一位考生围绕紫檀箱中珍藏的“旧书”展开联想,回忆往事,抒写感受。古人“晒书节”对仓鼠的炫耀,毛泽东征战途中不弃旧书的史实,爷爷对旧书的珍惜……这些材料无不表现出中华民族爱书、读书、用书这一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以及书籍的巨大作用,立意高远,用例典型,得到了阅卷老师的一致赞誉,被评为满分标杆作文。

二、评卷过程,一评再评:鉴于高考作文阅卷的主观性,各地高考作文阅卷都尽量设置“保险杠”以保证阅卷的相对公平。

普通作文的评定过程:每位阅卷老师面前一台显示屏,联网阅卷系统随机给每位阅卷老师的显示屏分发作文,每篇作文实行阅卷老师“背靠背”电脑阅卷打分,即每位考生的作文至少要由两位老师在不同的电脑屏幕上各自独立评阅一次,这就是所谓的一评、二评。

争议作文的评定过程:如果两位老师对同一份作文的评分相差不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评卷系统会自动取两个评分的平均值作为该文的得分;如果两位老师的评分相差超出规定的误差范围,评卷系统将作文自动调给第三位老师评阅;如果第三位老师的评分与前两者之一的评分之差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评卷系统会取这两个相近评分的平均值作为该题的得分;若第三位老师的评分与前两者的评分相差都超出了规定的误差范围,评卷系统会自动“告知”评卷小组负责人,由其裁定该题的最终得分。这就是所谓的三评、四评。

阅卷标准:“选秀”潜规则

“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 、“明规则”而言的。它没有明文规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约定成俗、广泛认同。“潜规则”不独存在于体育界和娱乐界,高考作文“选秀”也有它的游戏规则,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取得让阅卷老师认可的评价。因此,了解高考作文阅卷的“潜规则”,对我们避免误入高考作文的“雷区”,顺利冲刺高考作文一类文大有裨益。

,顺利冲刺高考作文一类文大有裨益。

一、阅卷老师爱“江山”也爱“美人”:

评分标准是阅卷教师的唯一准绳,按照评分标准写作是作文稳中求胜的关键。我们必须真正的弄清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下面以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深刻”和“有文采”为例来看看怎样的考场作文能让阅卷老师眼为之亮、心为之动、笔为之倾。

1、“江山”--阅卷老师眼中的“深刻”。阅卷老师眼中的“深刻”和我们理解的“深刻”并不完全等同。考场作文的“深刻”并不是指具有哲理意味或含蓄深邃。阅卷老师判定“深刻”的标准往往看考生能否关注现实生活,关心国家的发展;能否独立思考,创意表达,即“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能否从“人性”“文化”“精神境界”“道德品质”等富有高度、深度的角度立意;能否用新鲜而独特的材料去论述论题等。

如果考生写作时能够从关心国家、民族的现状,思考展望国家民族前景;能够从文化、文明的高度或人性、精神的深度俯瞰题目,用“大”思维将论述和材料贯穿起来;或者在论据的使用上能够胜人一筹,用人之未用、想人之未想,通过论据深化论述主题,都可以算是敲开了作文一类文的大门。也就是说,考生如果足以在作文立意或文章论据的出现频率上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就算掌握了高考作文一类文真正的秘密:文化散文中对于“深刻”的解释为“独立见解和思想个性”,可以说,“独立”和“个性”几乎可以作为一些“深刻”的显著特征。如2011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牢记我们的衣食父母》:

想起了农民工。现代城市建设,农民工功不可没,干牛样的活,吃牛样的食,拿最低的工资。一身臭汗坐上公交,城里人往往视若乞丐,避之惟恐不及。每每看到这种场景,心中便如刀绞。“如果有一天我们发现,中国当真就这么‘和平崛起’了,那么我们不要忘记,一定要为连续几代数以亿计的苦力劳工,修一座最高最大的纪念碑,来铭记他们的超常牺牲!”这是一位思想家的深切呼喊,这是人性光芒在城乡问题上的一缕灿烂阳光。城里人哪天发自内心地喊一声,谢谢农民工,你们来了,会激出多少农民工积压多年的泪水!

这位考生引用一位当代思想家的话从人性光芒的高度盛赞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的牺牲和奉献,站得高、挖得深,让阅卷老师“心有戚戚”、“眼冒金光”,自然而然地就拿到了满分。

2、“美人”--阅卷老师眼中的“文采”。阅卷老师眼中的“文采”文采并非华丽而空洞的排比“美句”、矫揉造作的“抒情”, 而是“思路清晰”“富有内涵”。也就是说,华丽的文辞并不足以使你在作文中取胜,而结构是否清晰、材料是否新鲜、甚至字迹是否清晰,都比“文采”这个虚无缥缈的概念来得更重要,因为它们能让阅卷老师明明白白地看到你的文字功底。很多考生靠高考前背诵几篇锦绣华章,然后在考场上生拉硬拽、大段默写、七拼八凑写成所谓的“丽文”,是让阅卷老师很反感的“效颦东施”;相反,如果能够扎扎实实地训练布局谋篇能力,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灵活调动与众不同的素材,用或娟秀、或遒劲的清晰书写将你对文题的理解呈现在阅卷老师面前,一定能让阅卷老师“芳心大悦”,进而“慈悲大发”“笔下含情”。如 2011年辽宁省高考满分作文《无愧天地,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

……

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惟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的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

文章引康德的话阐述人有敬畏之心才能慎独严己,快乐生活;然后引路易十五的话表现人若无所顾忌就会无所不为,心安理得地制造“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行为,阐明鼠目寸光、良知泯灭,“肆意的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的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作者旁征博引,用例新颖。

二、阅卷老师喜真情表露厌“搔首弄姿”:

曾几何时,高考作文中引用诗词歌赋,词藻华丽,就能轻轻松松拿个50分以上。--在考生的文学积淀普遍较低的情况下,积淀深厚、出口成章自然能够得到阅卷老师的欣赏。如今的高考作文评卷中,阅卷老师更喜欢能抒发真情实感、抒写独到生活感悟的文章。如2011年四川省高考满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

总有一种期待,期待用自己的行动回报母亲无私的爱,无尽的付出。所以我期待:在暖阳初升的时候,细细梳理母亲的发丝,让她笑如花开;在夕阳西下时,拉着母亲的双手漫步于田间小路,共赏绿叶红花;在星辉交映的晚上,烧一盆温水,为母亲按摩双脚,洗去她一生的疲倦。

小作者披情入文,“梳理母亲的发丝”“拉着母亲的手漫步”“为母亲按摩双脚”等细节包涵着对母亲的深切感激之情,读之动心动情。

三、阅卷老师也会审美疲劳“喜新厌旧”:

“审美疲劳”,是对于一种事物的反复欣赏所产生的一种厌倦心理。阅卷老师每天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看文章,而且是同一题材千篇一律的文章,很容易审美疲劳、喜新厌旧。因此,考场作文要力避以下俗滥做法:

1.“穿靴戴帽”式文章。

不少考生背诵了不少范文或“万能材料”,考试时搬出来,加上“引论”,补上“结论”,贴上“标签”,穿靴戴帽,生拉硬扯,迅速成文。

2.“新八股文”式文章。

这种新八股议论文多是“三段模式”,开头引论,中间分为三层,最后是结论;或选取几个历史名人,分成几个板块,各用几个小标题,大量采用排比句、排比段去铺展;或开头一句警句,末尾一句警句,中间是名人逸闻、名人诗句的汇编,一篇文章下来,犹如一场热热闹闹的名人论坛……

3.材料陈旧的文章。

每年高考的日子里,屈原不断地跳江,司马迁不断地受宫刑,苏轼不断地被贬黄州;诸葛亮一次次出师一表真名世,李白一次次直挂云帆济沧海,许三多一次次士兵突击,不仅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更咬噬着阅卷老师的耐心。

如此“穿靴戴帽”式的膏药文章、“新八股文”式文章和论据俗滥的文章,投机取巧、生搬硬造,僵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用心良苦的语文老师总结的这些“应考经验”,让考场文“千文一面”,阅卷老师自然会审美疲劳、心生厌恶,打低分自然在所难免。所以,考场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想方设法使文章新鲜脱俗,尽量减少阅卷者的审美疲劳。

四、阅卷老师公认的作文“险区”“雷区”:

高考作文写作还要力避误入一些公认的“险区”和“雷区”:如作文必须体现积极的人生观,切忌低俗或偏激:尽量不写校园恋情、社会黑暗、抨击高考制度等危险题材;语言表达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冷僻方言、网络术语等。

总之,研究高考阅卷的游戏规则,了解作文阅卷打高分的“潜规则”,有意识地靠近这些“潜规则”,给阅卷老师一个为自己加分的理由;清楚阅卷打低分的“潜规则”,避免高考作文不必要的失误,不给阅卷老师任何扣分的机会。

阅卷内幕:“伯乐”很疲惫

每年高考之后,总有一些自以为考场作文水平发挥不错的考生会默默祈祷,希望自己的作文有幸遇上一位“识文”的“伯乐”,从而在作文分数上超越别的考生。然而,高考阅卷的事实是:

一、“走眼观文”定分数:

很多考生可能不知道,作文阅卷进入正常阅卷阶段后,速度是很快的,而且是越来越快。有文章介绍说高考阅卷30-60秒评定一篇作文的分数,曾引来考生和家长的担心;事实上,大部分的文章不需要用30秒就可以判定等级和分数。

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准确评判一篇关乎考生命运的作文的优劣呢?有经验的阅卷老师总结出了一套“作文阅卷窍门”:

先快速整体扫描题目、开头部分、结构框架和结尾部分,大致确定文章等级;然后再回头快速扫描语言、材料和立意,从而确定具体分数。

除非你的作文在题目、立意、语言、材料、情感等方面很有特点,特别吸引人的眼球,特别打动人的心灵,引起了阅卷老师的注意或共鸣,紧张的阅卷场才会出现“奇文共欣赏”的精彩场面。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阅卷老师将你的试卷“走眼观文”“扫描”一下,作文的分数就可以基本确定了。

所以,考场作文拟一个靓丽醒目的文题,写好的开头和结尾是博得阅卷老师好感的“催情弹”。

二、疲惫“伯乐”巧阅卷:

有的考生可能会说,重要到几乎可以决定考生命运的考试,阅卷老师“电闪雷鸣”式的阅卷速度不是“草菅人命”吗?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所期待的“伯乐”很疲惫,他们每天至少要评阅300份文章,除去午餐、上厕所等的时间,一份800字以上的作文平均的批阅时间大约只有30-60秒;他们长时间工作,易产生疲劳,没时间也没精力细看作文,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阅卷老师们无奈中生出“机智”,总结出了“作文阅卷窍门”:

看标题首尾,主题不清,立意不明的,基准分之下;看句子用词,语言干瘪者,基准分之下;看得费力,主题句没找到或不好找到的,打低分;看得吃力,字迹模糊,扫描不清,打低分;潦草涂鸦者,不屑一顾,不得翻身……

你不必担心这种快速浏览的作文阅卷方式会埋没自己的才华、会降低自己的作文得分,因为你和其他考生的作文都是这样被快速扫描之后给出的分数,宽严粗细一样的尺度,何况与平时相比,高考作文的给分尺度总体上还是遵循鼓励原则的。

阅卷智慧:得分有巧法

我们知道,高考阅卷是个苦差事,一个老师每天要看几百份作文,而且大部分的作文都是很“大众化”的作文。就像食堂的饭菜,每天都是青菜炖豆腐,难免倒胃口。如果哪天能吃到糖醋排骨、油焖鲫鱼,那份愉悦自不待言。

总之,写文章是讲究技巧的,往大处说,技巧是为了给人以审美的享受;往小处讲,技巧是为了不使阅读者反感。

所以,你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你必须为了分数而取悦阅卷老师。高考前你要牢记一点:阅卷教师看我们的作文的时间很短,我们必须让自己的作文适应阅卷教师的改卷需求。

高考前你要做好四点:深研作文阅卷“规则”,巧学一类文技巧,巧练一类文写法,巧取高考一类文。

要冲刺一类文,必须学会的六种技法:

一、立意高远文分高

高考作文是一场见识的大比拼、、才情的大展示,考生必须尽可能在800多字的篇幅之内展示自己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才有可能在千篇一律的考场作文中被阅卷老师发现,从而获得理想的分数。

纵观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立意“大气”,富于理性,才识不群。

“大气”是弃“小我”写“大我”,深刻高远的立意总是与“自我”“世俗”无缘。“有人终于当上某公司的总裁”“有人终于挣得了一百万”如果解读为成功,绝对是立意的低俗;必须超越自我局限,上升到更高的精神、价值、情感层面,用人生的、长远的、世界的目光去审视生活、生命和人生,才能触动人的灵魂。如2011年四川卷满分作文《总有一种期待》:

时间正在招摇过市……

我们的文化却在渐行渐远……

当“火星文”夹杂“梨花体”翩跹而至,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却溃不成军时,我总有一种期待:我们的文化何时回家?

当“偷菜热”携带“疯狂英语”席卷神州,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却被遗落在那个蒹葭苍苍的年代时,我总有一种期待:我们的文化何时回家?

当绝大多数的考生在期待成功、期待真诚、期待幸福的时候,这位考生期待的是文化的回归,文明的传扬。可谓视角独特、立意高远,大气非凡。

二、语言灵动文生彩

当你抱怨自己的作文得不到阅卷老师青睐时,不妨扪心自问:我能保证在炎热躁动的六月,阅卷老师看我的文章一眼就被吸引吗?生动、简练、有表现力,三者有其一吗?清新、深沉、耐人寻味,三者有其一吗?

优美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考生的“文采”决定着作文的成败。那么文采从哪里来?从生动的用语、灵活的句式、漂亮的修辞等方面来。

要学会从四个方面“扮靓”你的文章:

一是巧施粉黛,词句靓丽,二是参差错落,三是善用修辞,文采斐然,四是镶嵌名句,意蕴丰厚。摹形、着色、描态、绘声是巧施粉黛,可以产生画面美、色彩美、动态美、声韵美;综合运用长短整散句,巧用疑问句和感叹句,活用常式句与变式句,可以使语言灵动自然;善用修辞则文采斐然:排比是作文亮丽的风景线,比喻是文章增彩的语言花,拟人是文章鲜活的杀手锏;而以名句为题,画龙点睛;以名句开篇,先声夺人;用名句议论,形象深刻;用名句结尾,则深化主题。如2010年高考甘肃优秀作文《慢尝书香》:

慢尝书香,我们仿佛走进荷香四溢的湖畔;慢尝书香,我们欣赏到无限美好的风景;慢尝书香,我们走进了漫天星辰的夏夜;慢尝书香,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慢尝书香,“黄金屋”中风景独好!

这段文字长句、短句交错,比喻、排比兼用,读起来朗朗上口,明快流畅,有力地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三、巧妙包装文抢眼

 “人靠衣裳马靠鞍”,讲的是包装的作用,“买椟还珠”讲的是“包装”的成功。我们要想向阅卷老师“推销”自己的作文,同样离不开“包装”。

1.题记简洁文旨显

题记,占据着标题之下、正文之前的“抢眼”位置,如果能拟一个或开宗明义、或画龙点睛、或渲染气氛、或意味绵长的题记,“画出作文的灵魂”,不仅可以增添文采,还能激发阅卷者的阅读兴趣,导引情感倾向,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艺术效果。如2011年北京卷优秀作文《制约与发展》:

“一道黑色的铁幕在柏林缓缓落下,世界将面临新的瓜分,但我预言,二十年内世界将保持和平”--丘吉尔

众所周知,这是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说,从那时起,美国和苏联对立长达四十余年,两个超级大国互不相让,争霸全球.但与此同时,我们的地球已远离大面积的战乱六十多年了,丘吉尔的预言现在看来太过保守了。两强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换来了世界的相对和平与飞速发展,不得不说,是两强的相互制约,为世界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条件。

作者用丘吉尔的话作为题记,从而展开议论,不仅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而且展示了自己丰富的阅历,一石二鸟。题记可以借用名人名言,可以引用或自拟小诗,可以是俗语箴言,可以是一段自我感悟。简洁的语句,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的情感,深刻的哲理能营造愉悦的阅卷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作文的“印象分值”。

 2.凤头亮丽文养眼

“好的开头是事情成功的一半”,一个不同凡响、引人入胜的开头,能让阅卷老师“尝一口想喝一杯”,“凤头”乃文章的关键,如果考生在文章的开头又激起了评卷者的兴趣,那就为获取作文高分加重了砝码。如2011年全国卷优秀作文《因为诚信》:

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

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着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的传承后仍然光彩依旧。

考生暗用三个古代故事,采用段落排比的形式引入话题,厚重鲜明,大气活泼,扣人心弦。开头要诀是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出语不凡,文采斐然。

3.回眸一笑音绕梁

精彩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为文章留下最后一抹亮色,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令阅卷老师“龙”颜大悦,击节赞叹,喜判高分。如2011年甘肃卷优秀作文《为自己的人格涂上一层亮色》:

让我们向这位业主一样,树起理想的风帆期待诚信,让诚信像一根小小的火柴,燃亮一片心空;像一片小小的绿叶,倾倒一个季节;像一朵小小的浪花,飞溅起整个海洋,像一根长长的木棒,撬起整个地球……

让我们向这位业主一样,用充满生命的希望期待诚信,让诚信成为我们人生的准则,让自己对诚信的履践萌生出对心灵的感动,让生命因诚信而获得一次畅快的呼吸,为自己的人格涂上一层亮色。

在充分地论证之后,考上将诚信比作“火柴”“绿叶”“浪花”等,用排比的形式再次强化诚信的作用,并进一步升华:“让自己对诚信的旅行萌生出对心灵的感动,让生命因诚信而获得一次畅快的呼吸,为自己的人格图上一层亮色。”这样的结尾,生动与气势兼而有之,深刻与文采集于一体,可谓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余音绕梁三日绝”。

如何让最后的“回眸一笑”打动阅卷老师呢?巧妙发问,引人深思;言为心声,呼唤号召;引用佳句,多姿多彩;抒情议论,气势不凡;卒章显志,感悟升华等都是屡试不爽的结尾之道。

四、巧裁妙剪个性美

新鲜的作文材料就像枝头的红杏,可以写就无限的春意;而俗滥的材料就像深秋的枯叶,只会让阅卷老师审美疲劳惹、心生厌烦。有没有想过几天内看屈原跳十几万次江,项羽一次次地抹脖子,司马迁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宫刑,韩信干脆赖在别人的胯下不起来……是什么滋味?

那么,选取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使阅卷老师“心有所动”“喜上眉梢”“分添卷首”呢?陌生引发兴趣,疏离产生美感。另辟蹊径搜罗一些阅卷老师似乎了解又不清楚的事例,比如:鲁迅也会爱钱,巴金也曾说谎,李白也要狎妓;记一些正面语境下不那么公开宣传的人物事例,比如:曾国藩、纳兰性德、曹植等;重新解读经典素材,用现代意识进行改造,或者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之处挖掘出新的内涵,也能写出个性和新意。如2011年上海卷满分作文《风中的余香》片段: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文段重新解读左光斗被魏忠贤迫害的故事,雄辩地说明犹太王的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还要学会跳出第一人称。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得多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合理虚构,都可以写。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如2011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拒绝平庸》片段 :

不由得想起早上过来赶考时瞅见的一家小餐馆,名为“风沙渡”。独这三字,意境全出,那杂乱的店面也仿佛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种粗犷渺远的豪情在胸中激荡了。

……

我必去“风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后,与老板相视而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作者把赶考路上看到的一家独特小餐馆的个性店名“风沙渡”作为素材,可谓功力非凡。

总之,看题目第一眼就想到的东西不能写,第二眼看到的也不能写,看第三眼想到的才能写--这才是新鲜的。

 

一、审题--若即若离

  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比如上海2007年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 

  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

  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

  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

  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

  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要么记叙一件事,有骨架没血肉;要么议论一个道理,观点+例子+结论,缺分析少论证;要么连例子都没有,翻来覆去,空谈漫议,写到哪儿算哪儿,凑够字数为原则。 

  规避:积累材料。一是在高三这段时间里继续收集鲜活的材料,并选记一些名言警句;二是把长期以来的“库存”分门别类筛选一下,选择出可供用于写作的精品材料列出提纲。

  六、语言--艰涩难懂

  有的考生喜欢使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其实这是要冒一定风险的。有的阅卷教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就会对考生有害无利。高考大纲对于作文的要求是语言通顺、用词贴切,文句有表现力。因此,考生应当尽量用优美、有内涵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要用最规范、最传统的语言来写作,最好不用或少用网络语言。 

  规避:平时写作时尽量不使用网络语言或少数人才知道意思的语言。 

  七、形式--千篇一律

  考场作文,事关重大,不仅内容要出彩,形式上也应该不拘一格,使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完美统一,方可获得高分。但教师在批改作文中却发现,形式创新的寥寥无几,多为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老面孔”,这应当引起注意,尤其是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不要因为形式的“不适宜”而失去了本不该丢的分。 

  规避:运用题记、后记、演讲稿、采访记录、日记体、书信体、小标题等新奇的形式来诠释思想,表达意旨。 

  八、文体--似是而非

  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好像属于“四不像”的文体,因而阅卷老师难以读懂、把握这样的文章,判分就有争议。所以,一般说来,文体还是明朗为好。 

  规避:就高考作文而言,最好多使用记叙文(夹叙夹议)、散文(记事、抒情)、议论文三种常见形式,少采用或不用诗歌、戏剧、文言等体裁。 

  九、结篇--虎头蛇尾

  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分配好答题时间,以致在写作文时所剩时间不够了,有的考生来不及结尾,结果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被视为未完篇处理。因为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文章的整体,虎头蛇尾的文章是要被扣分的。 

  规避:考生平时要训练自己在大约45~60分钟内能够写出一篇完整作文的能力,最后交上的作文无论如何都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作文。 

  十、卷面--乱涂乱改

  现在是电脑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会影响分数。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作文使人赏心悦目,印象分立即增加;而字迹潦草、涂改得难以辨认的答卷,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高考作文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得分也会大打折扣。2008年高考作文对错别字要求更高,有的省已经规定每错一字扣一分,应予以特别重视。 

  规避:养成好的书写习惯,不会的字、词要查字典、词典。

 

王斌

  

【神女不神秘--谈高考作文评分特点(高三)】相关文章:

对高考作文说不(网友来稿)10-10

谈文学天才高考作文只得25分06-17

访谈录高考摭谈(人教版高三必修)09-05

高考作文05-23

高考作文好句06-05

天津高考作文01-26

友善高考作文02-07

高考作文满分06-13

山东高考作文05-17

面对高考作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