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复习(高三)
◆生字: 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 ◆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 召.滑(shào) 俯首颈系.(xì) 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 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 蹑足行.伍(háng) 将.数百之众(jiàng) 度.长絜大(duó) 比权量.力(liáng) 万乘.之势(shèng) 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5.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6.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二、古今异义 1.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2、不爱珍器 古义:吝惜。今义:爱惜。 3.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0.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人。
三、词类活用 (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南,向南) ⑤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 (内,对内;外,对外) ⑦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2.名词作动词①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牖,当作窗户;枢,当作门轴) ②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 外连横而斗诸侯(连横,采取连横的策略) ④ 履至尊而至六合(履,登上) ⑤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 ⑥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引,招致,名做动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 ⑦ 会盟而谋弱秦(盟:结盟)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跑的军队) 2.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 外连横而斗诸侯 (斗,使……相斗) ②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漂,使……漂浮) ③ 吞二周而亡诸侯(亡,使……亡,灭亡) ④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⑤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⑥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崤函之固 (固,险固的地势)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利,有利的形势)
2.形容词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小,变小;弱,削弱)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弱,削弱②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使……愚昧) ③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弯,使……弯)
四、一词多义
1.制 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岳阳楼记》 名词:规模 ②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过秦论》 动词:统率、指挥 ③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过秦论》 动词:控制、制服 2.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过秦论》 动词:丢失、失去 ②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过秦论》动做名:逃兵、逃亡的人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通“无”,没有 ④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使动用法,使……灭亡 3.固 ①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动做名:牢固、坚固(的防御工事)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动词:巩固 ③吾固知公子之还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副词:本来 ⑤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形容词:固执、顽固 4.利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形做动的使动用法:变得锐利、锋利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形做动的使动用法:使…变快 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有利、条件好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过秦论》 形做名:有利的形势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形容词:锋利 5.遗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过秦论》 动词:丢失 ②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封神演义》 动做名:丢失的东西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 动词:遗漏、忽略 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 动词:给予,赠送 6.度 ①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名词:尺码、尺度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过秦论》 名词:规章、制度 ③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 名词:风度、常态 ④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过秦论》 动词:量、计算 ⑤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动词:越过 7.因 ①蒙故业,因遗策 动词:沿袭 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介词:凭借 ③因击沛公于坐 副词:趁机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者,表判断) 2.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也,表判断) 3.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① 余威震于殊俗 ②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 ③ 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④ 锄樇矜,非铦于钩戟长铩?.宾语前置句 ①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②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定语后置句 铸以为金人十二
(三)被动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为“表被动。 (四)省略句 ①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省主语) ② 以(之)为桂林、象郡(省介词宾语) ③ 聚之(于)咸阳(省介词) ④ 委命(于)下吏(省介词)
六、成语积累
①因利乘便:指凭借有利的形势。 ②瓮牖绳枢:一破翁做窗户,以草绳系门轴。比喻家里很穷。 ③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④比权量力:比较权衡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也用来指衡量两方面的轻重。 ⑤同年而语:犹言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⑥揭竿而起:坎削树木当武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人民起义。
《六国论》 苏洵
一、重点词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攻破)(兵器) 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都,皆)
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4、此言得之(适宜得当)
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开始)
7、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招致)8、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
9、后秦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击退) 10、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1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依附)
二、古今异义
1.思厥先祖父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祖辈父辈 今:父亲的父亲 古:以致 ,以至于今:表让步的连词
3.可谓智力孤危 4.后秦击赵者再
古:智慧力量 今:智商 古:两次 今:又一次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旧事 今:一种文体
6、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古:不去 今:能力差
7、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古:咽下咽喉今:吞咽
三.重点词语
1、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日削月割 人皆得以隶使之(2)形容词用作动词: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名词作动词:以地事秦 义不赂秦 (4)动词的使动用法:李牧连却之
五、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不是)
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不能)
2.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 ②此言得之(适宜)③诚不得已(能够)
3.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优势) ②其势弱于秦 (势力)
4.以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②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用
⑦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凭借
六、文言句式
1.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被动句: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c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d洎牧以谗诛。
3.省略句:至丹以(派)荆卿(刺秦土)为计……举(之)以予人
4.状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
七、通假字
1、暴秦之欲无厌 餍 2、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倘
八、重点句子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 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译文: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译文: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易判断(出高低来)呢。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译文: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九.文学文化常识
苏询,字明允,号老泉,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有<<嘉佑集>>传世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二、常见实词归类
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③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4、族: 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7、使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
三、文言虚词
1.焉
(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
(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2.而
(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2) 连词,表转折。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其
(1) 代词。 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
(2) 代词,自己的,作定语。 使六国各爱其人
4.于
(1) 介词,到。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2) 介词,表比较。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5.之
(1) 动词,往,去。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2) 助词,的。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3) 代词。 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动词
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 2、朝歌夜弦 (奏乐)
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5、楚人一炬 (火把) 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二)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把玉……、把金……、把珠……
数词用作动词 :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名词作动词。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当作铛、石、块、砾)
(4) 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5) 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疑问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代词“奈何”表疑问)
(3)谁得而族灭也(疑问代词“谁”与“也”表疑问)
省略句
(1)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2)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3)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4)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倒装句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
(2)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
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
李金羽
【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复习(高三)】相关文章:
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05-21
备战高考:关于文言文复习的几点建议10-15
高考政治知识点复习资料9篇10-05
高考语文复习指导:文言文阅读备考六要素09-24
文言文复习建议09-02
高考复习文言文之倒装句(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通用6篇)10-05
高三学年的数学知识点及复习资料08-25
高考复习心得03-20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