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祝福》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基本字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理顺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命运与作品感情基调。
3.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结合文体分析文章。
教学重点:理顺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体味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教学方法:圈点阅读法、文体梳理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一、导入
我们在初中曾经学过鲁迅的小说《故乡》《孔乙己》,其中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
二、作家作品
1、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和《彷徨》。《呐喊》收入鲁迅1918--1922年间所写的14篇作品,保留着“五四”前后奋起呼喊的时代特色,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故乡》《社戏》《孔乙己》以及今后我们将要学到的《药》《阿Q正传》等都选自《呐喊》。《彷徨》收入鲁迅1924--1925年所写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共11篇小说,反映了鲁迅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思想的苦闷,表现了他不断探索真理、寻求出路的可贵精神。《祝福》是我们在中学阶段所学的鲁迅小说中唯一一篇选自《彷徨》的小说。文中“四书”指《 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 》,“五经”指《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五部经典著作。
2、文体知识: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文学体裁),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3.祝福的习俗:“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宰杀家禽,置备牲肉,并将牲品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文学常识
1、字音积累
钝( dùn )响 寒暄( xuān ) 朱拓( tà ) 间( jiàn )或 悚( sǒng )然 踌蹰( chóu )( chú ) 不更( gēng )事 谬( miù )种 淡( dàn )然 俨( yǎn )然 雪褥( rù ) 瑟( sè )瑟有声 尘芥( jiè )堆 形骸( hái )脸颊( jiá ) 沸反盈( yíng )天 贺家墺( ào ) 荸荠( bí )( qí ) 絮絮( xù )呜咽( yè ) 驯( xún )熟 桌帏( wéi ) 讪讪( shàn ) 咀嚼( jǔ )( júe )赏鉴 渣滓( zhā )( zǐ ) 瞥( piē ) 拗( niù )不过 蹙( cù )缩
门槛( kǎn ) 窈( yǎo )陷 惴惴( zhuì ) 歆享( xīn )( xiǎng )
牲醴( shēng )( lǐ ) 蹒跚( pán )( shān )
2、字形积累
寒暄 (喧哗) 烟霭(和蔼) 走投无路 (回头) 形骸 (惊骇 弹劾)
惴惴 (揣摩 湍急)
3、字义识记
俨然∶形容庄重严肃。 讪讪 : 不好意思的样子
怔怔 :呆愣的样子。 怨府:大家怨恨所集中的对象。
沸反盈天 :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4、小说三要素是 细致的人物刻画、 完整的故事情节、 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包括 开端 、 发展、 高潮、 结局四部分。
四、快速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完成下面的表格,明确本文的情节内容。
顺 序 情节 内容 时间
倒 叙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凄然死去 三个半月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两年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约两年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五年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五、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小说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在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且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
六、作业布置
1、熟悉课文内容。
2、《创新设计导学案》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一、知识积累
1.文化常识: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从四德:“三从”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宋明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还有补叙、分叙)。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故事的一种方法,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它可以造成悬念,增强艺术效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这种写法叫插叙。它可以帮助情节的展开,丰富作品的内容。
3.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二、请学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其他学生评析、补充。
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有了丈夫
到鲁镇元年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到鲁镇十三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
三、先回顾: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外貌 、 动作 、 语言 、 神态 、 心理 、等。再引导学生分析小说出现的人物。鲁迅说,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找出文章描写祥林嫂外貌(特别是眼睛)的地方,画上横线,大声朗读一遍,并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分别表现了她怎样的特点?然后完成下列表格。
找 眼 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 安分
再到鲁镇 --顺着眼,眼角带着泪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捐 门 槛--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再受打击
行 乞--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小结: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祥林嫂的性格特点,从作者对她眼睛的描写可见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生动具体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形象,她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四、讨论、归纳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1、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2、勤劳、善良、安分耐劳,有一定反抗性3、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鲁四老爷: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是“皱眉,讨厌她是寡妇。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的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 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里面没有丝毫是对祥林嫂的同情。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转折连词,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第二次说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第一部分有一部分对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及其书房的描写。这一切都能可看出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对祥林嫂的迫害大都是他授意或得到他默许的,是他通过“祝福”阻断了祥林嫂的生路,把她逼向死地。他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人物。
作品中的“我”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我”反感鲁四老爷,厌恶封建礼俗,同情祥林嫂,但另一方面又是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小说结构上,“我”又起着线索作用,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反映,“我”是事件的见证人。
五、作业布置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作品主题;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一、 分组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试归纳小说主题。
“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地里赶,是一样使她增加痛苦。” --丁玲
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作品中,封建礼教(鲁四老爷为代表)、家庭(婆婆、大伯)、社会(鲁镇的人们),无不一步步把祥林嫂推向绝境。社会迫使她不能守节,又不能不守节,“要做奴隶而不得”,正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造成了祥林嫂的悲剧。《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二、文中故事发生的大环境是在鲁镇的祝福节日中,作者为什么让故事在这个节日里发生?这些环境的描写对表达主题和刻画人物起什么作用?学生研读序幕和结尾部分有关环境描写。
提示: 1、环境描写的分类: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提供人物生活的场所。②反映时代特征、社会特征。③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④侧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烘托人物形象。⑤暗示、推动情节的发展。
1、学生自读课文第1-2段,思考: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开头的祝福景象:小说在开头就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幽微的火药和人们忙碌的景象。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写得层次分明,具体形象,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课文中用“沉重”的晚云,“阴暗”的天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等语句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气氛的反感和贬抑。其中有一句话“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值得注意。这句话点出了辛亥革命以后农村风俗习惯依旧,封建思想依旧。这些语句,勾勒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基础。
2、学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其作用和特色。
结尾的祝福景象: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第一句是过渡,与前面转入回忆的句子照应,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渲染了热烈气氛,同时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最后一句故意虚写,那些“醉醺醺”蹒跚的“天地圣众”,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悲哀。这个结尾,以“我”的感受来写景,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3、讨论小说起名《祝福》的含义。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联系。鲁四老爷正是通过祝福把祥林嫂逼上绝路的。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题为“祝福”就用祝福的热闹气氛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福而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
三、作业布置
电影《祝福》有这样一个情节:祥林嫂捐了门槛,仍然被禁止参与祭祀活动,于是拿起菜刀,跑到土地庙怒砍门槛。你觉得增添这个情节妥当吗?写一篇短文,说说你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细节描写分析: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常见的几种细节描写:肖像(表情变化、服饰)、语言、行动、心理活动、事物细节描写等。
五、教学后记
如何学鲁迅的文章: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一提起鲁迅的文章,就会想到他以笔作刀枪的战斗精神。“鲁迅先生的笔就是一把利剑,直接刺向他那个时代的丑恶和黑暗”。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是与鲁迅的创作目的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所以学鲁迅的文章,一定要结合鲁迅的精神,分析病态社会下人物命运悲苦的原因。
陈少蝶
【《祝福》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黄山记(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08
论毅力教案(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0
汉乐府两首(粤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09-18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7
《钱》教案(粤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10-23
孔雀东南飞(粤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08-28
高一语文必修2古文单元翻译极其知识点整理 备课资料(粤教版高一必修二)07-10
小学粤教版科学教学计划09-18
将进酒(粤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