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时间:2024-10-26 19:03:4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课型】新授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篇事物说明文,它是按总分总的结构顺序来说的。先总说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共同特点,最后说我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学生学习的课文绝大多数是记叙文,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中一定会有困难,教师要把学习说明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说出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方法]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的能力。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语,搜集整理有关作者情况。

2、教师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

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板书课题),了解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二)作者介绍

师:关于茅以升,你知道哪些情况?

生交流后看课本注释,师强调要点。

(三)生齐读教学目标

(四)检查预习情况

小黑板出示词语,认读字音并检查对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有不少杰出的发明创造,石拱桥的建设成就就令世人赞叹不已。今天,让我们看看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是怎样向读者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生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板书小结。 

石拱桥: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教师总结过渡: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中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作者分别介绍赵州桥、卢沟桥,说明的顺序基本相同。 

教师总结:课文基本上是按照地理位置、修建时间、结构特征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教师: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思考: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 

(“石拱桥”“桥”“拱桥”能否替换?为什么?) 

2、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比较”一词,去掉行吗?) 

3、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不但”“而且”能否删去?“结构坚固”“形式优美”能否调整顺序?) 

4、《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加粗的词能否去掉?) 

5、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去掉行吗?) 

6、(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最长的石桥。 

7、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②卢沟桥宽约8米(两句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朗读句子,思考、体会,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

1.不能互换。因为课文是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所以第一句紧扣题目,使用“石拱桥”的概念。远古时候,人们只能以神话的形式认识世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只能用“桥”,才能跟“神话”相照应。至于“把拱桥比作虹”则紧扣“拱桥”桥洞呈弧形的特点。 

2.“比较早”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 

3.“不但”“而且”不能删去,如果删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变成了并列关系。先说外观,再说功能,符合人们的认识逻辑。并且对于桥来说,其实用价值远远重于形式,所以二者不能调整顺序。 

4.“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使发言的根据增加可靠性。 

5.“几乎”强调了石拱桥分布范围广,但并不排除有的地方没有石拱桥的可能。 

6.“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7.两句对比,可以发现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座50多米长的赵州桥,能精确到0.01米,这是多么准确的说明。“约”表示卢沟桥的桥宽不是刚好8米,这表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师:你觉得课文中还有类似的句子吗?找一找。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在班上交流。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本文主要是写中国石拱桥特征的,为什么最后还用两段揭示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并且写解放后兴建的各种桥梁? 

生回答后,师归纳小结:第9段写我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反映了我国石拱桥发展的本质特征。第10段写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说明科技的发展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写这两段不仅使全文结构严谨,而且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五、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引自《辞海》对卢沟桥介绍的文字,然后与课文相比,多了哪些内容?是否因此觉得课文里对卢沟桥的说明不够全面? 

学生明确:《辞海》还提到的内容有:碑亭内有“卢沟晓月”汉白玉碑;桥东附近宛平城内建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纪念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旁另建有新桥等内容。 

教师总结:课文里介绍卢沟桥,着重介绍了它身上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地方,如果像《辞海》那样面面俱到,势必会模糊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写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来写,不能面面俱到。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结束语。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七、布置作业

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 

八、板书设计

中国石拱桥

    茅以升

石拱桥:出现得较早,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形式多样。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设计巧妙,形状像弓,用料省,艺术价值高。  

卢沟桥:石拱相联,结构精巧,坚固耐用,形式优美,艺术价值高,历史价值突出。  

[课后反思] 

 

张信玲

【《中国石拱桥》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答谢中书书》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08-13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通用5篇)08-25

《荷塘风起》教学设计、评点及教学后记(鲁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04-19

《珍珠鸟》导学提纲(鲁教版七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08-21

鲁教版语文教学计划10-28

鲁教版七年级下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09-14

中国石拱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8-02

《中国石拱桥》教案设计优秀10-10

藤野先生 教学设计(鲁教版八年级必修)07-15

中国石拱桥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