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构思,列纲定局

时间:2024-10-14 03:15:2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整体构思,列纲定局

刘芳扬  

   高考作文指导与训练系列之三 

   高考作文的全过程,在审题、联想之后,应是:整体构思,列纲定局。

   整体构思,指的是: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找到恰当的表现形式。这是作文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不少考生朋友临场作文的薄弱环节。有些考生朋友在考场上往往草率构思,匆忙执笔,习惯于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结果常常造成一些构章中的错误:或走题,或前后不连贯,或头重脚轻,或横生枝节,有的甚至返工,难以卒章。

   在联想中梳理的认识层次,有时可以直接拿来结构成文,但一般情况下,还需要作一番内容上的选择和形式上的整理。因为,认识的纲,是从题旨的开掘考虑,是一种发散性思维;而下笔成文则必须从表达上考虑,要迅速收束,以认识的纲为核心:缩小层面,增添血肉,突出某一方面或某一线索,选取恰当的主旨句,连头带尾、过渡照应,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整体构思之后,应落实到一个提纲上。列纲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根据自己的表达习惯作不同的处理。但一般短文,还是以自然段列纲为好。关于文章的体式,前人给我们总结了许多不同的模式,只有平时有所掌握,考试时才可以潜移默化地起作用。但高考临场时切不可用固定的框框来套内容,而应根据内容的特点来决定形式。以自然段列纲,就可以避免各类框框的套用。列纲的步骤不妨分两个部分来考虑:①开头和结尾。开头如何提出论题?或开门见山,或形象导入;结尾如何收束全文?或顺势终结,或深化开拓;首尾如何呼应?大体有个着落,不必在表达方式上犹豫不定。②本体部分。主要考虑根据认识的纲需要用几个自然段来表达;每个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按什么顺序排列,或横向、或纵向,要合乎事物的认识规律,同样,不必刻意追求某种论证方式方法。纲要的概括方式不强求一律,最好能标出实质问题,或要义、或内涵、或意义,切忌大而不当,起不到制约写作的作用。列不出明确的纲,表明构思并不成熟;列出的纲越明确,表明作者的思路越清晰,闭目寻思,可以浮现出全文的整体形象来,呼之欲出。做到这-步,写起文章来就顺利而又自信。下面举两例以分析之。

   例一 

   题目:富有莫过于知识 

  这是1999年国家高校文凭考试作文题。本题在[系列之一]中曾作过审题练习。这一题目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富有"一词既可以指"物质财富",又可以指"精神财富";题旨既可以从个人的角度立论,又可以从社会的层面来表现。但从题目的整体倾向看,似应从个人的角度来展现"知识"拥有的社会效应和意义。审题之后,展开联想,对知识的作用,以认识的纲列出,其要点是: 

   1.知识决定人的本质和水平;

   2.知识决定社会精神文明的程度;

   3.知识决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可以作为资本直接创造财富;

   5.当前,新的技术革命关键在于需要掌握高度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 

   这一认识的纲,要演变成文章的具体结构形式,还需按照自己确定的中心点作整体构思,加以取舍、梳理,列出明确的段落提纲来,才能定局。 

   试拟两个不同主旨的段落提纲供考生朋友参考。 

   其一: 中心点-- 知识是创造巨大财富的源泉和资本 

    1.开头(设问导入):什么是真正的富有?(金钱、地位、美貌)

    2.个人的拥有必须从知识的获取开始: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成功之路; "成功的秘决就在于知识"; 从对知识的迷恋到尖端技术的掌握;

    3.知识的拥有是永恒的、不可掠夺的财富: 目睹二战时期侵略者的掠夺、屠杀; 爱因斯坦誓言:"他们可以掠走我们的钱财、生命,却永远夺走不了我们的知识"; 

    4.知识的应用和创新决定人的社会经济地位: 当前,我国产生一批以知识为资本创造巨大财富的新型"知本家";如:王选("北大方正"软片工程的成功源于知识),倪光南("联想"集团的最大资产是高科技知识),张瑞敏("海尔"集团的管理知识是产业财富);

    5.结尾(展望未来)--新世纪的共同追求: 对知识的强烈追求;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创造共同的"富有"; "预测未来的最佳途径是发明未来"(苹果电脑公司艾伦凯)。 

   这个纲是从一篇考生的作文中提炼改造而成,在具体运用时列纲的用语应更为简化,这里列举的观点和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需要。纲的背后应是一篇文章,列纲时就要对全文的思路和表达层次有个明确的考虑。这个纲的开头和结尾,是从个人的富有达到共同的富有,这就体现了从个人角度展现知识的社会效应与意义的主题特点,首尾的呼应要把握这一线索。本体部分是从三个方面论证主题的,即:知识可以创造财富,知识本身是一种特殊的财富,知识可以成为独立资本,推动社会发展,达到共同的"富有"。这三者之间是横向联系,但又有不断深化的纵向关系。在构思中有时会出现一些稍纵而逝的闪光点,如生动例证、名人名言、好的用语等,在列纲时可以及时写在该段旁边,以备行文时提醒应用。

   其二:

   中心点--知识是人的最大的精神财富

   1.开头(开宗明义): 题旨中"富有"特指"物质财富",但人的精神财富更要靠知识积累;

   2.知识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崇高的追求): 钱钟书毕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淡泊名利,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

   3.知识可以充实人的生活内容(高尚的情趣): 张海边残疾一生,追求知识一生,从学医、学外语到写作,换来充实的一生; 

   4.知识可以实现人的最高理想(美好的人生): 鲁迅从知识中探求真理,弃医从文,矢志不渝,塑造了美好的人生;

   5.结尾(顺势终结): 联系实际,说明"真正的富有是知识"。

   这一纲要的题材大家是熟悉的。核心部分三个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把握住不同的侧面和特点;每一个例子都是完整的,但从所需要的一个角度去选取、表达,应是列纲和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例二

   材料:知足常乐的古语,有人认为不足为训。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进取精神,最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然而,也有人认为,不知足也未必常乐,最简单的道理是,或不如说事实是:人的欲望并不是总能得到满足的。

   要求: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似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这则材料,审题之后,联想的大体思路是:

   1.问题的提出: 

    肯定--知足常乐;

    否定--知足常乐不足为训;

    否定之否定--不知足未必常乐。

   2.问题的分析:

    知足--作为封建统治工具,不可取;作为个人生活信条,未必不有益。 

    不知足--作为学习、事业追求,是动力、乐趣;作为享乐的欲望,是灾难、烦恼。

   3.问题的实质:

    人生观(苦乐观); 

    如何正确对待--事业与生活;追求与享受。 

    这一思路是选择任何一个角度立意的共同认识基础。下面,提供一个考生作文的段落提纲。

   题目:谈"比"--从"知足常乐"谈起 

   1.开头(古训导入):提出"比"的话题。 知足与否,常乐与否, 皆因"比"。

   2."比"的内容: 比事业与学习(提倡"不知足");比生活与享乐(还是"知足"为好)。

   3."比"的方法: 看到自己长处--增强自信;多看别人长处--找到不足。

   4."比"的态度: 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对待;看到自身的条件,取现实态度。

   5.结尾(联系实际): 当前社会有盲目攀比现象;形成不少病态热点;应从"比"的正确对待中克服。 

   这一提纲,从"比"的角度将"知足常乐"的这一是非争论统一起来加以分析,线条理得很清楚。从这里可以看出认识的纲如何演变成文章的段落提纲。有了这样的纲,主旨、结构、条理就有了保证,下面就看内容和语言的表达了。

  

   练习 

   题目: 

    A.大兴勤奋学习之风 

    B.滴水穿石的启示

   要求:列出上列题目的段落提纲。

   提示:

    A.本题是从社会的角度谈培养学风的重要性,与"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题旨不同,但其内核"勤奋学习"却是一致的。列纲时应从社会发展着眼,如市场经济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提高民族素质及现代人的人生境界与生活内容等方面说明不断学习的必要性。 

    B.要列出本题的提纲,首先要弄清:滴水为什么能穿石?除了最新的科学解释,就通常理解,有这样三个方面原因:长期滴落,方向始终专一,微型的穿透力可以积微成巨;穿石之功是这三者合力的体现;然后,据此用来对学习或致力于某种事业以必要的启示。 

摘自: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整体构思,列纲定局】相关文章:

智取生辰纲教案04-30

智取生辰纲教案优秀11-21

庄子《列御寇07-10

《智取生辰纲》的教学反思05-17

位置与方向列2教案12-17

整体转让合同10-07

《智取生辰纲》教学反思(通用6篇)06-24

《不朽的失眠》教学构思(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6-12

公司整体转让合同05-01

整体阅读要素之我见(网友来稿)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