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课改下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教师随笔
-- 陈爱强
如果语文是一个天使,那么“阅读”和“写作”就是天使的两个翅膀;只有这两个翅膀才会让这个美丽的天使飞得更高更远
- 田玉教授
不论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还是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以及正在提倡的“同课异构”,无非是想打造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俗话说:“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门。”不论采用哪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不论进行怎样的教学改革,也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往往关注人在理性、认知、过程方面的发展;“人文性”往往关注人在非理性、情感、动机方面的发展。如果只强调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或者只强调人文性,忽视工具性,将会造成人的片面畸形发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以使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情感、过程与动机得到有机的整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语文教学改革,还要明确语文教育之“魂”。
语文教学要回归语文教学,首先要把语文教学丢失的“魂”招回来。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魂”。?
这就不能不回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中小学究竟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
民族语不仅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而且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本身,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的教育,是传承、延续、发扬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必然选择,而这个任务在中小学的各门课程中毫无例外都由语文课承担。换言之,中小学设置语文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下一代进行民族语的教育。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民族教育,即母语教育。民族语教育正是语文教学“魂”之所系!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民族语。读和写(包括听和说),作为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民族语的主要实践方式,其中“读”又是基础,是根本。从语文课程内部的课时分配看,阅读教学占的分量最重;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也首先表现在阅读教学的改革上。道理很简单:阅读是学生学习民族语的主渠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范文的诵读、品味、赏析,生成语感,积累语料,学习民族语的丰富的表现力;与此同时,也受到范文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情操的熏染。民族语作为一种工具,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更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丰富精神世界的工具。我想,一位语文教师,如果确实教得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民族语,能读会写、能言善听,此外还有什么呢?
总之,语文教学认定了民族语教育这个目标,多一点对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尊重,也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魂”。少一点花里胡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实实在在地触摸语言,实实在在地学会读书和作文(包括听和说),语文教学是完全可以教好的,决不会“越教越不会教”。
实施语文教学改革,更必须明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基本策略;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语文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
四、实施语文教学改革,关键在于狠抓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把握住了以上四点,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也只有如此,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打造出简洁高效的语文课堂。
赵厚、宋春晓老师针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课,设计的“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打造出简洁高效的语文课堂提供了范本。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一篇新闻。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学习写新闻。赵厚老师重在指导学生“写”,宋春晓老师重在指导学生“读”。先看赵老师的课堂教学:先写后教。结合生活实际,即针对正在举行的教职工篮球赛,让每一位学生写一则消息,并展示;然后读课文,了解消息的特点。了解消息的特点,赵老师做得很好。紧扣文本,很好的发挥了文本的“工具性”作用。比如:4月22日22时的发报时间很好的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特点;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共计“百万”的数字,“西起九江”后的“(不含)”,“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充分体现了新闻“准确”的特点。另外对本课标题、导语、主体的分析,概括出新闻撰写的实质:同一件事写三遍,一遍更比一遍详。之后让学生对照新闻的特点修改自己的作文,同时指出修改中的不足--“篮球比赛还未结束,怎能说A队已大获全胜呢?”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新闻必须让事实说话,不能想当然啊。赵老师敢于放手,走出课堂,走向操场,拓宽了课程资源;写读结合,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学生展示互评老师点拨指导,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化繁为简,通俗易懂,有条不紊,学以致用,简洁高效。
按说新闻题材属于客观如实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件,很难谈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即体现语文“人文性”的一面。但宋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优势,扬长避短,巧设情景,模拟播音,以“我当小小播音员”为主线贯穿课堂,分组模拟播音朗读,并分组选代表展示,学生参与评价,老师模拟示范指导,学生无不感受到解放军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的英勇气势,敌人丢盔弃甲抱头鼠窜的狼狈情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通过朗读指导,宋老师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新闻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的特点。“读”熏陶了情感,积累了语感,奠定了写作基础,可谓“一读多得”啊!
根据以上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教学,我们应该有所启发。
第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特点,不要盲从,更不能邯郸学步,要扬长避短,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
第二,这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这节课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教什么”是重难点问题,“怎么教”是教法问题,“怎么学”是学法问题,“学会什么”是课堂效果问题。课堂教学的成败是一看“知识与能力”(工具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文性)目标是否达成;二看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技巧等等。
第三,“懒婆娘养勤快孩子”,“懒人出智慧”。老师要学会“懒”,学生才会“勤”--多让学生动起来。
第四,老师一定不要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该学生自己做的事。
语文死了,可是语文老师还活着,活着便只有痛苦;不想痛苦,就不要再用我们的体力做教育(靠延长学习时间做大量的习题来提高成绩),而要靠脑力做教育,走科研之路--做温暖人心的语文教育。越老越值钱的是脑力劳动者,越老越不值钱的是体力劳动者,你属于什么者?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的写作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
-- 田玉教授
陈爱强
【新课改下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模式探微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05-28
同课异构教学反思08-10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3-26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热门】10-18
同课异构的心得体会02-27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02-17
(必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总结05-29
语文同课异构活动总结范文02-06
语文同课异构心得体会10-06
同课异构活动总结精品(15篇)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