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之课内文言文3
姓名 班级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古来共谈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沉鳞竞跃 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又能与其奇者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课文内容理解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 , 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又被称为 。
2、全文分三部分。“ ”总领全文。中间部分具体描写 。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3、请你赏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句话的表达作用。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三、课文内容理解
1、《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2、请你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的妙处。
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
4、“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28、观潮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方其远处海门
仅如银线 乘骑弄旗标枪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人物略不
随波而逝 披发文身
江干上下 珠翠罗绮溢目
虽席地不容间也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2、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三、课文内容理解
1、《观潮》作者 ,写的是 地方的潮水。
2、全文共四段,请分别概括各段的内容。
3、最后一段写人多马众有什么作用?
29、湖心亭看雪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 余挐一小舟
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惟长堤一痕 与余舟一芥
湖中焉得 余强饮三大白
是金陵人 客此
及下船 舟子喃喃
相公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课文内容理解
1、《湖心亭看雪》选自《 》,作者是 ,字宗子,又字石公,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作品有《 》、《 》。
2、“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展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这是一种怎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4、舟子说作者“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痴”字?
5、苏轼说自己是“闲人”,张岱借舟子之口说自己“痴”,这两人一“闲”一“痴”,有什么相同的情怀?
徐秀形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导学案(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10-28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05-25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08-24
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反思05-23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6-16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6-03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优秀01-28
(精)《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11-07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精选17篇)06-21
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