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八年级上册)

时间:2024-06-10 12:43:0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山海经》,可不要小看这本书啊,它素有“天下第一奇书”的美誉,书中有许多神秘奇异之图。(手持一本《山海经》向学生展示书中插图)有意思吧!想拥有一本吗?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生:想!

   师:鲁迅小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渴望能拥有一部《山海经》,那他的愿望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谁?

   生:鲁迅(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对《山海经》这部书已是略知一二了,那阿长又是谁呢?请大家浏览课文并筛选出相关信息说一下阿长的真实姓名、外貌和家庭情况。当然了,大家还要注意掌握一下生字词。过一会,我们看谁能把阿长的情况介绍得全面准确,把生字词掌握得扎实牢固。开始!

   学生浏览课文,完成相关任务。

   师:先来看一下我的“非常7+1”,八个字词。

   (学生读卡片上的字词)

   师:掌握得非常好。那再来看一下阿长的基本情况,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生:叫做什么姑娘的,祖母叫她阿长,鲁迅叫她长妈妈,憎恶她时也叫她阿长。

   师:反正绕来绕去,她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姓名。那我就有一个疑问,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什么阿长在这个世界是走了一遭,连个真实的姓名都没留下?

   生思考后回答:没什么人记得她,普通卑微,不被人重视。

   师:其实,在鲁迅的作品里这是常见的现象。比如阿Q,一听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姓名;再比如孔乙己,听着倒像是个人名,但实际上这也仅仅是一个绰号而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普通得、卑微得连个名字都没有。阿长的外貌和家庭情况文中倒是有所体现,谁来说一下?

   生:有一个过继的儿子;青年守寡的孤孀。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一下阿长的家庭,通过介绍我们知道阿长是一非常不幸的人。谁来说一下她的外貌?

   生:她生得黄胖而矮。

   生:生得不好看;颈子上有许多炙疮疤。

   师:由此,你可以推测到阿长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生:经过了战争年代。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颈子上有许多炙疮疤。

   师:炙疮疤是生病时留下来的,不是战争的伤痕。

   生:非常贫穷,靠当保姆来养家。

   师:对,若是很富有可能就雇保姆而不是当保姆了。推测得很有道理。文章开头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那今天,大家也不妨“阔气”一把,假如你也要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为什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开始。

   生读课文

   师:愿意聘请阿长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相当多,看来阿长还是很有人缘的。不愿意的请举手。

   师:也有一部分同学不同意,那我们先来问问同意的同学吧,你为什么愿意?

   生:阿长给我讲故事,还给我买书,对我很关心,我觉得她很好。

   师:阿长买了什么书?

   生:三哼经

   师:也就是刚才我们看的《山海经》。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部分包含着深情,写得确实精彩。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19到29段,读完后,我找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只有读得认真才能答出问题,只有读得仔细才能答得精彩。开始!

   生读

   师:谁能告诉我,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能回答吗?

   生:不能,文中没写。

   师:那我们不妨再现一下阿长买书的过程,假如你是阿长,(指定一名学生)你走进了一家书店,售货员就要问你了:“请问你要买什么书呀?”

   生:我买“三哼经”。

   师:“三哼经”?稀奇,没听说过,你到别处去看看吧!于是你(指名学生)又走在了大街上,东找找西找找,终于又找到了一家,售货员还是要问呀,请问你要买什么书?

   生:三哼经。

   师:“三哼经”?我们这里只有《三字经》,没有“三哼经”,您到再到别处问问吧。(稍顿)看来,仅凭“三哼经”这三个字是买不到书的。于是阿长就得想办法,谁来给阿长出出主意?

   生:阿长对售货员说:“我要的书里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在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师:真聪明!通过书名买不到可以描述书中的内容。大家不要认为阿长什么都不知道,她对《山海经》还是有所了解的,不信请看第22段。注意听我读,听听我读得有没有问题。(师读,故意删掉“太”“连”“向来”“都”。)我读得有问题吗?

   生:没说“连”字。

   生:没说“太”“都”。

   生:没说“向来”。

   师:我觉得去掉这几字我觉得没什么影响啊,谁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生:我认为只有加上这几个字才能表现出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

   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点?

   生:“太”字

   师:对,“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生:“向来”、“连”字能表现出阿长对我的关爱。

   师:对,阿长很热心。

   生:“都”字说明鲁迅对《山海经》很了解。

   师:很有道理。作者也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心里所有的心事都对她说了。阿长肯定也细细地记着迅哥的话,于是当她走进书店买书时她就可以向售货员描述书中的内容。售货员听后,可能会说:“有这么一本书吗?我找找看吧!”找来找去没有找到,(指一名学生)这本书到底有还是没有呢?

   生:有

   师:你不想难为阿长了,那就有吧!于是阿长终于得到了这部书,那阿长会有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于是阿长一见到迅哥儿,就将这书递给了他,高兴地说--

   生齐读: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师:我觉得,高兴之中还颇有些自豪啊!我们再尝试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很有韵味!--这本书质量如何?

   生: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怀,眼睛是长方形的。

   师:那这样一本书,鲁迅为什么还称之为“最为心爱的宝书”?

   生:因为鲁迅太想得到这本书了。

   师:对,她满足了我的愿望!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书虽粗拙,但它饱含着阿长对我的爱。正是体会到了这种爱,所以当迅哥接过这本书的时候,引起了他心中极其强烈的反应。让我们齐读25、26段。

   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通顺,但我觉得大家还没有读出迅哥的惊喜和震憾,大家是否可以在第25段合适的位置加入一些语气词来表现那种惊喜?大家尝试一下。

   生: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哇!真得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师: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最不可能的人完成了我最大的心愿,于是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板书:新的敬意)既然有新的,那肯定就有旧的了,请大家浏览13-17段,说说幼年的鲁迅在什么时候还对阿长产生过敬意?

   生:阿长为我讲长毛的故事。

   师:大家对这一部分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听了长毛的故事就产生了敬意?

   师:阿长说,只要她站在城头上,炮火就放不出来了。这可能吗?同学们觉得,这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

   生:舍已为人

   师:是自愿去的吗?看来你对这个地方的理解还存在一点问题。

   生:阿长有些迷信。

   师:我们认为阿长的讲的长毛的故事不可思议,实际上,据一些文献记载,在中国的明清时期,无论是官方军队还是农民起义的军队,都曾有人相信,将妇女或将她们的尸体置于城墙上,以此可以产生魔力,防止攻城者的炮火!由此,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纷乱无序的、缺乏安全感的生活,更看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的屈辱与恐惧。当然,童年的鲁迅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他反而认为阿长有“伟大的神力”,并对阿长有了“特别的敬意”。(板书:特别的敬意)但这种敬意后来就完全消失了,变成了“严重的诘问”,(板书:严重的诘问)这又是为何?

   生: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

   师:阿长做过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怪不得刚才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聘请阿长做自己的保姆。请大家浏览3-12段,说说阿长还有什么缺点。

   生:睡觉的时候会占很大的空。

   师:有一个很形象的字

   生:“大”字。

   师:多么有表现力!对于睡相的问题,鲁迅的母亲是怎么说她的?

   生: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师:说得多委婉呀!什么意思?

   生:让阿长给我腾出点地方来。

   师:阿长改了吗?

   生:没有

   师:这实在是无法可想!(板书:无法可想)谁再来说?

   生:说话切切察察。

   生: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师:爱打小报告,这样不好。

   生:知道许多规矩

   师:最烦琐的是什么?

   生:吃福橘。

   师:这一部分写得很详细,作者把吃福橘称之为“元旦辟头的磨难”。我们浏览7-11段,来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磨难。

   生浏览看课文

   师:有一个地方,我感到奇怪,“第二天(我)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为什么阿长能把时间拿捏得这么准?

   生:阿长认为这件事很重要。

   生:肯定是阿早已在我的床前等了很长时间了。

   师:有道理!阿长也不轻松啊,你看,她先是极其郑重地交待,而后又是惶急地等待,最后又欢喜地笑将起来并准确地将福橘塞到了我的嘴里。阿长信神,重运气,在那个年代,冥冥中的神灵或许是唯一的一种安慰,一种寄托。她的愿望是朴素而美好的,只不过是……

   生: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师:但是当时,作者是感到不耐烦的。(板书:不耐烦)至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批评阿长还是怀念阿长?

   生:是怀念。

   师:既然是怀念,为什么还写了她这么多的缺点?

   生:欲扬先抑的手法。

   师:这种手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阿长无名无姓,无丈夫,无儿女,孤苦无依,但从本文来看阿长是善良的、朴实的,是有情有义的,是富有爱心的。我们不知道阿长在告别人世的时候是什么情形,但今天,我很想给阿长写一幅挽联,我想了一句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板书),大家能否对出一个下联?

   生:有爱有亲有真情(生鼓掌)

   生:有爱有情有关怀(生鼓掌)

   请两名同学把对联写在黑板上。

   师:我想,假如阿长泉下有知的话,她肯定会对我们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写出阿长的特点;假如鲁迅先生泉下有知,他肯定也对我们写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在文章的最后,鲁迅先生不也是深情地呼告吗?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长妈妈的魂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鲁迅先生的魂灵!下课! 

葛有进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八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05-13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05-04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01-21

阿长与《山海经》说课稿09-01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08-08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04-28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05-1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反思08-20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12-24

阿长山海经教学反思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