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
预习导读--评价单
设计人:罗宏涛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10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学习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以及常见的文言现象。
2、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3、通过鉴赏文本,让学生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学习重点】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感受文本真挚的感情。
3、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难点解决】祭文的写法。
【学习方法】诵读讨论辩论
【学习内容与过程】
一、布置预习(各项均由专人负责):
1、 作者(课前板书要点) 2、 背景(课前板书要点) 3、 文体介绍
4、 熟读(准备课上范读) 5、 生字(课前写在黑板上)
6、 文言知识(文本上做好标记,准备课上交流)
二、诵读
1、个别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注意读音(课前由专人板书到黑板上):
闻汝丧及长 不省所怙 兄殁南方 省坟墓 归取其孥 丞相薨 佐戎徐州
夭其嗣 汝遽去万乘之公相 殒其生 窆不临其穴 尚飨
2、多媒体配乐朗诵: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三、文言知识
方法:小组简单交流后,学术助理(或负责本课的值日小组)主持交流。
(一) 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 (羞通“馐”,美味食物。) 2、皆不幸早世 ( 世通“逝”。)
3、敛不凭其棺(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4、终葬汝于先人之兆(兆通“垗”,坟墓。)
(二)、古今异义
1、当不复记忆 复 古义:再,又。 今义:重复,往复。
2、明年,丞相薨 明年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3、吾去汴州 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几何 古义:过不了多久。 今义:几何学的简称。
5、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 古义:青年男子。 今义:年少的孩子。
6、而齿牙动摇 动摇 古义:牙齿松动。 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7、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 古义:成长立业。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三)一词多义
1、省
①动词,xíng,知道 不省所怙。 ②动词,xíng,看望 汝来省吾。
③动词,shěng,减少 省徭役,减征赋。
2、致
①动词,表达 乃能衔哀致诚。 ②动词,使……来 将成家而致汝。
③动词,达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④名词,情趣,兴致 树草栽木,颇有野致。⑤名词,诚意 乃能衔哀致诚。
⑥ 动词,招纳 致食客三千人(《孟尝君传》)。
3、诚
①假设连词,如果,果真 诚知其如此。
②副词,实在,确实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
4、就
①动词,趋,赴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②动词,就职上任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③动词,接近 金就砺则利(《劝学》)。 ④动词,完成 三窟已就(《冯谖客孟尝君》)。
5、知
①动词,预知 而寿者不可知矣。 ②名词,灵魂 死而有知。
③动词,知道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④动词,主持 产将知政。
⑤动词,了解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⑥动词,识别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⑦名词,知觉 手等有痛痒之知。⑧ 名词,知己,朋友 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⑨ 名词,知识 两小儿笑曰:“孰为(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⑩通“智”,名词,智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四).词类活用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远,形容词作状语,在远方。
2、莫如西归 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3、吾书与汝日 书,名词动用,写信。
4、东亦客也 东,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在东边居住。客,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5、而视茫茫 视,动词用作名词,视力。 6、恐旦暮死 早晚名词作状语。
7、将成家而致汝 致,动词用作使动词,使……来。
8、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业,名词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9、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夭,动词用作使动词,使……夭亡。
10、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全,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11、长吾女与汝女 长,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长,养育。
(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惟依兄嫂”。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宾语前置句,应为“尤何”。
(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4)从嫂归葬河阳 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
(5)未可以为信也 省略句,应为“未可以之为信也”。
(6)何为而在吾侧也? 宾语前置句,应为“为何”。
(六)重要文言虚词
1、其:
(1)是------还是
例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其然乎?其不然乎?
(2)副词表示反问 例句: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3)副词揣测 例句: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4)副词婉商 例句: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5)表示期望 例句: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2、而:如果 例句: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3、以:在 例句: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四、重点文句翻译
(方法:学生交流疑难句子的翻译后,教师指导留存的疑难。)
五、把握感情
(一)感情
问题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线索:情)
问题2、本文有“至情之文,千秋绝调”之誉,其蕴含了那些情?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尽量用原文句子为例证。
(明确:思念之情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追悔之情 人生无常 宦海沉浮)
(二) 作者介绍,理解情感。
(学生介绍,大家共同补充)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其传世的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2、背景介绍,理解情感来源。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六:小结与作业。
作业:为辩论做准备。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本节课的
学习情况
优秀 ( )
良好 ( )
努力 ( )
我的收获与反思:
《祭十二郎文》研讨拓展--评价单
设计人:罗宏涛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10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鉴赏韩愈散文边诉边泣,于叙事中抒情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3、理解虚词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作用。
【学习内容及过程】
一、诵读。 个别读,散读。再体会感情,为分析做准备。
二、深入鉴赏:
(一)问题:本文为何如此感人?
1、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野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清代古文家刘大櫆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2、深沉叙事,倾泻情感。
侄儿的突然死去使作者想到身世的不幸、家世的凄凉,父母早逝全赖兄嫂抚养,自己的孤独全凭有侄儿相依相慰;侄儿死后,其子女幼小无依而自己未老先衰,万念惧灰。一幕幕一桩桩,回忆过去,面对现实,叙述时不加修饰,不做渲染,诉说琐事显得平淡,但字字句句发自骨肉至情,真实而且深沉。在深沉的叙事中融着作者奔流起伏而倾泻的悲伤之情。开篇是含着眼泪的诉说,进而呜咽抽泣,进而泪流满面,安排侄儿身后事时已是号淘痛哭,直到罪己责己已竟是顿足捶胸,呼天抢地了。在情感的倾泻中,有怀念、有感激、有悔恨、有哀愤、有自咎、有乞望,或徐或疾,或高或低,直至“言有穷而情不可终”仍是悲哭不已。可以想见,作者一面哭一面写,一面写一面哭,一边叙述一边抒情,百思萦集,情不能已,真是催人泪下。
3、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4、边诉边泣,独特语言。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5、语词妙用,增强感染。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使用也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多处接连不断地连用“而”,“邪”,“于”,“也”“矣”字。加重语气,强化情感,并使形为散体的这篇祭文,含有了韵味,节奏也更加顿挫有力,从而更能打动读者。
揣摩文章第5自然段中的“邪”、“也”、“乎”、“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①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②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设语气。
③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④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⑤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⑥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二)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文体
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上高中后,我们已学过两篇祭悼之文,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却是完全从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三、再读品位
不同朗诵水平的同学交替读,感受文章深切诚挚的感情。
四、拓展阅读,加深情感体会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韩愈
( 一)
河之水,去悠悠。我不如,水东流。我有孤侄在海陬,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日复日,夜复夜。三年不见汝,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 二)
河之水,悠悠去。我不如,水东注。我有孤侄在海浦,三年不见兮,使我生苦。采蕨于山,缗鱼于渊。我徂京师,不远其还。
五、探究性学习
辩题: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1.学生推荐两个小组进行辩论(在课下准备材料的基础上)。
正方观点:亲情、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可丢。
反方观点:商品经济时代,适者生存,不能因亲情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2.双方稍作准备后辩论开始。
(参考内容)
正方: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尊老爱幼、亲情友爱是传统美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丢的。试想一个丢掉传统不顾社会舆论的人,即使有经济头脑,他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是寸步难行的。因为丢掉亲情,就意味着冷酷无情,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因此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就不能丢掉亲情。
反方:亲情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商品经济时代,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商场如战场。如果一个人一味地顾及亲情,就会为亲情所累。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大部分人员都是亲戚朋友,那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员工犯错不能说,违规不能裁,没有忧患意识,没有竞争意识,这样的企业怎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因此在商战中,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为亲情所累。
六、本课总结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地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七、课下练笔
为《诸葛亮吊周瑜》写一段鉴赏文字
附:
《诸葛亮吊周瑜》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割据江南。吊君壮力,远镇巴丘;景升怀虑,讨逆无忧。吊君丰度,佳配小乔;汉臣之婿,不愧当朝,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吊君鄱阳,蒋干来说;挥洒自如,雅量高志。吊君弘才,文武筹略;火攻破敌,挽强为弱。想君当年,雄姿英发;哭君早逝,俯地流血。忠义之心,英灵之气;命终三纪,名垂百世,哀君情切,愁肠千结;惟我肝胆,悲无断绝。昊天昏暗,三军怆然;主为哀泣;友为泪涟。亮也不才,丐计求谋;助吴拒曹,辅汉安刘;掎角之援,首尾相俦,若存若亡,何虑何忧?呜呼公瑾!生死永别!朴守其贞,冥冥灭灭,魂如有灵,以鉴我心:从此天下,更无知音!呜呼痛哉!伏惟尚飨。
【反思评价】
不管开心还是忧伤,老师会一直伴你成长!
本节课的
学习情况
优秀 ( )
良好 ( )
努力 ( )
我的收获与反思:
涛声依旧
【《祭十二郎文》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虞美人》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10-28
《祭十二郎文》教学反思02-19
读《祭十二郎文》(网友来稿)09-17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8-25
至情出至文,至文感人心--《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比较谈(网友来稿)09-16
《求谏》学案(4)(人教版高二选修)06-06
导学案结题报告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