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老师,您让学生造句了吗?
陈志平
记不清什么时候,听过一节小学语文课。这位教师讲到文中新出现的一个词--“把”,字形、笔顺、字音、字义讲过之后,让学生摹仿课文中的用法(小学生可不知道文中的“把”是介词用法)用“把”字来造句。一个男孩说:“把刀拿起,把人杀死。”话音刚落,另一个男孩站起来说:“老师,这个句子不好。”“怎么个不好?”老师微笑着问:“太残忍了。”这个学生说。“那你怎么说?”“把刀拿起,把坏人杀死。”全班学生立即鼓起掌来。又一个学生,是个女孩,站起来说:“这个句子还不好,听起来怪怕人的。”“那你造个句子给大伙听听。”老师鼓励她说。“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别人。”这时,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节课留在我脑海里的印象太深了,想不到短短几分钟的造句训练,作用竟然如此之大: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词的用法,而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熏陶。可是近两年来,笔者由于工作需要,听了不同层次的中学语文课二百来节,发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很多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造句训练。
新授课上,学生总要接触到一定数量的新词语。好多教师只满足于音、形、义的教学而疏于学生的造句训练。有的教师似乎也知道造句的重要性,但一到课堂上,由于担心学生造不好句子,“白白”耗费时间,教学进度变慢,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便人为地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以讲代练。
既然课上不进行口头训练,那课后布置的作业中有没有“造句”方面的练习呢?从我调查了解到的三十几所学校来看,基本没有。绝大多数教师布置的关于词语方面的作业通常以加点字注音、词语解释、字词填空等为主,而且受中考、高考试题影响,题型大多是选择题。
学生手头拥有的诸如“每日一刻钟”语文课课练“全程复习优化设计”等资料也都很少有造句方面的题目。笔者手头有一本名叫《抽点时间练练》的资料,粗粗统计一下,词语方面的练习有上百条之多,但“造句”练习只有可怜的两道题。至于各学校征订的名目繁多的种种练习或试卷,从中更是难觅造句题目的影子。
学生只是看看课文中的范例,或者偶尔听听教师举一些例子,印象当然不深。学生课上课后得不到锻炼,其结果,新词语学得不少,学生会读会写,也会解释,就是不会运用。但是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了一个新词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熟练地运用。
我曾在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听一位高一老师上《琐忆》。课上,这位教师不厌其详地对文中的词语进行讲解训练,又是正音齐读,又是辨形默写,又是引经据典解释词义,真是既“全面”,又扎实。课后,我选了课上老师重点讲解的五个词语(睚眦必报、指桑骂槐、不期而遇、游刃有余、如坐春风)设计了几道题目让全班学生做。结果,音形义方面都掌握得很好,就是造句不能令人满意:语法不当的有,感情色彩搞错的有,词义轻重失当的也有。全班48名学生造的句子中完全错误或不很妥贴的有157句子,错误率高达65.4%。这还是省级重点中学学生的造句情况,一般中学可想而知。
现在,学生作文很多不如人意。但我们知道,作文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而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词语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学生既然用词语造句都成了问题,自然就害怕在作文中运用新词语;即使勉强运用了这些词语,写成的作文在遣词造句上肯定也是纰漏百出。这样看来,学生作文词汇贫乏、句子不通,也就不足为怪了。
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从现在起都来重视对学生的造句训练吧!
(原载2000.12.12高中版《语文报》)
【老师,您让学生造句了吗?】相关文章:
亲情怎样造句08-01
中班健康今天你喝水了吗教案09-2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03-28
你家纳米了吗(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9-27
中国认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案教学设计10-24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教案07-1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07-0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反思10-12
中班健康今天你喝水了吗教案3篇07-01
中班社会教案《今天你微笑了吗》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