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学案设计(九年级下册)

时间:2024-10-17 14:05:04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主备人 高山

《愚公移山》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使用时间

学案 

 23  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熟读能译,积累文言词语。

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4、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4

学习时间:4课时

课型:新授课

资料链接:

简介《列子》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熟读课文。2、翻译课文并积累文言词汇。

过程:

一、读

1、听范读后,自由朗读。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突出;富有节奏,读后强调:

2、对子组互读,纠错。

3、朗读展示。

4、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落实词句。自主翻译课文,注意特殊现象归纳。 

(通假字、重点虚词、特殊句式)

1、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   同措(放置)

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2、重点虚词的用法

“之”的用法

⑴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以君之力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京城氏之孀妻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操蛇之神

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    汝心之固

⑶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⑷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

“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而”的用法

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         笑而止之

表顺承:聚室而谋        何苦而不平?

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其”的用法

⑴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        帝感其诚

“他”:   惧其不已也

⑵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

3、特殊句式

⑴被动句    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⑵倒装句 

      ①、主谓倒装:甚矣,(谓) 汝之不惠(主)

      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

      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   

⑶省略句

      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 (室人)杂然相许

      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    一厝(于)朔东  一厝(于)雍南

二、对子组互译,巩固记忆并注意纠错。

第二课时

目标:1、翻译课文并积累。2、理清故事情节。

过程:

一、小组准备展示翻译。(重点字词、疏通文意、内容讲解、拓展)

二、抽签展示。

三、合作学习,研读课文,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

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6、山最终移掉了吗?

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

第三课时

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2、 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过程:

一、小组模拟对话,分析人物形象。(独立思考,组内交流,自由展示。)

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

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3、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

4、看来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说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们男生和女生分成两派来,对两个观点“愚公不愚”、“愚公实愚”分别想想理由,锻炼一下嘴上功夫,来个小小的辩论吧。

二、想像一下,如果没有神的帮助,移山的结果会怎样?

三、归纳寓意: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四、总结写作特色:你从这篇寓言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小组探究。)

第四课时

练习巩固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     ) 惩山北之塞(       )(      ) 出入之迂也(           ) 荷担者三夫(    )            始龀(       )汝(     )   无穷匮也(        ) 一厝雍南(        )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

(2)甚矣,汝之不惠(         )

(3)河曲智臾亡以应(         )

(4)一厝朔东(          )

二、文言文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                                    ;

智叟的态度是:          。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山

【《愚公移山》 学案设计(九年级下册)】相关文章:

浅谈学案设计07-13

比喻的种类及其作用 导学案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下册)10-22

苏武传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09-13

《孔雀东南飞》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学案设计)09-05

《小鸟找家》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10-22

赤壁之战学案设计(通用10篇)06-29

《勾践灭吴》教学案 教案教学设计04-30

怀念红狐(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07-04

《一面》学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学案设计)10-08

愚公移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