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芝为何被遣归

时间:2023-04-14 15:31:01 晓怡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兰芝为何被遣归

  刘兰芝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女子,遵循古时极为崇尚的三从四德,而她和焦仲卿最后的结局则是封建爱情的必然结果。当然,刘、焦二人的悲剧与他们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现在,从刘兰芝的形象特点来分析《孔雀东南飞》这个经典故事。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芝为何被遣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 封建家长制下的逼迫。

  这是传统的观点。刘兰芝的悲剧首先是一个时代的社会的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2、 焦母的“恋子情节”。

  从文中可推知,仲卿父亲去世较早,焦母一手把儿子拉扯成人,而且,在她的多年努力下,家境尚较为殷实。长年的生活磨难,使得她练就了铁一样的手腕;多年的相依为命,使他对儿子有一种特殊的依恋。她心中的好儿子,就是要处处唯她命是从。所以他不甘心自己儿子的渐渐离他远去,不能忍受儿子对自己片言只语的反抗。在这种情形下,美丽贤慧的兰芝只能是她眼中的祸害的根源。

  3、 仲卿的懦弱

  仲卿始终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面对衷爱的妻子和敬爱的母亲,她太难取舍。她尊敬她的母亲,可以推想,除了遣归兰芝以外的事,他都能迁就他的母亲。然而,无率他怎样坚持,兰芝终被遣归,他除了说一些“海枯石烂,此情不移”的话以外,实在无能为力。你能指望他和母亲断绝母子关系吗?这绝不可能,和母亲多年的相依为命,使他怎么忍心作出这样的决定。他是善良的,因此他也是无奈的,从而在行动上也表现为某种懦弱。

  4、 兰芝的“贤慧”

  某些情况下,美丽会成为一种错误;同样道理,某些情况下,贤良也会一种罪恶。在焦母的心中,兰芝是抢走自己儿子的罪人,所以她的眼中,当然视兰芝美德于不见;何况,兰芝是十全十美的吗,我们细究的她“自诉”、“遣归”的语言,为什么感到那么刺耳?

  5、 兰芝的“不孝”

  没有人否定兰芝是美丽的、贤良的,她的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能给焦家留有后代。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结婚三四年来,兰芝为何和仲卿“相见常日稀”呢?为什么结婚三四年了,还称其为“新妇”?所以,对焦母而言,有什么比为焦家留有一个后代更为迫切呢?(这一说法在安徽潜山一代流传甚广)

  拓展:刘兰芝的形象

  被誉为“古今第一长诗”的《孔雀东南飞》,塑造了一个具体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刘兰艺。凡是读过、学习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刘兰芝独特的美丽所倾倒。她如一支九月灿然开放的菊花,虽然经历风雪的扼杀,但却仍然永远美在人们的心中!

  一、美女刘兰芝

  现代汉语辞典对“美女”的解释是容貌漂亮的女子。

  刘兰芝就是一个美女,而且是一个不折不扣气质高雅的美女。

  你看她离别夫君:身着严装,“著我绣夫衣君”“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衣着华贵的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从容优雅的步态;还有“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的容颜……可以想象平时居家的刘兰芝也一定是个举止端庄,温柔美丽的女子,而此刻“严装”的刘兰芝更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女,她光彩照人,明眸善睐地与丈夫告别,怎能不让丈夫心痛不已呢?当她貌美如仙,严肃地穿着典雅的服装,从容镇定的与婆婆告别,又怎能不是给婆婆一个有力的回击呢?尽管她无力抵抗命运的不公,但她用自己的行为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刘兰芝心地善良,对爱情忠贞不渝,她的美女形象也因此以她美的神情表现出来,而且是以神情的凄美形象出现。她不舍与小姑的妹妹情,“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她不舍自己劳作多年的家,“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她不舍与夫君离别,“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她被逼允婚,听到婚期时“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人说“娇女泪多”,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被世事摧残,如梨花带雨无限悲威,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一种壮美呢?而这种壮美更能动人心魄,使读者不能忘怀。

  二、淑女刘兰芝

  淑女是指温和、善良、端庄美好的女子。

  刘兰芝就是这样一个让无数现代人倾倒的淑女。

  她本性温和,通情达理。她一个人在家挑起生活的重担,但她没有抱怨,只说“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她“奉事循公姥,昼夜勤作息”,仍被婆婆挑剔。面对无理的婆婆,她没有抱怨,没有分辨,更没有指责,只是说“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她被婆婆驱谴,与婆婆告别,“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她忍辱回到娘家,在拒绝了县令家的求婚后,她的哥哥不能容忍她再拒绝太守的儿子,面对冷酷无情的哥哥,她没有抱怨,只是说:“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美好的爱情、你侬我侬的情义是刘兰芝的追求,丈夫的理解和支持是她面对困难的勇气,可是焦仲卿听说兰芝要嫁给太守的儿子,讥讽她说“贺卿得高迁”“蒲苇一时纫,仅作旦夕间”,听到这如冰一样的语言,兰芝的心都碎了,但她没有反唇相讥,她说“何意生此言,君尔妾亦然”!同时被逼迫何必互相倾轧呢?这都是命运的不公啊!

  她性本勤劳,受到良好的家教,从小刻苦学习女工技艺“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嫁到夫家,也不改勤劳本色,克守为妇之道:“鸡鸣入机织”“三日断五匹,昼夜勤作息”。

  她本性善良,坚韧持重。遭遇不公平的待遇,不指天骂地四处指责,不言语激烈地埋怨别人,在被驱谴之时还惦念着年迈的婆婆“妾不堪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她顺托小姑在自己离开后“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她用自己广大的胸怀和气度回报了婆婆的刁难和挑剔。她守礼节,有教养,结婚多年,受婆婆驱使,勤心劳作,“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尽管知道婆婆容不下她,但她并没有愤怒地吵闹,也没有不辞而别,她“便可白公姥,及时相谴归”。临去之时也要“上堂拜阿母”。这一切一切都与她所受的教育有关,她“十六诵诗书”,“诗书”中的文章一定教给她很多生活的道理,母亲对自己的女儿是了解的,对自己的家教是有信心的,面对刘兰芝不请自回,阿母又吃惊又气愤,“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之,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良好的教养无力抗击不公的命运,十全十美的淑女也被不公正的待遇打击。

  三、才女刘兰芝

  “才女”在字典的解释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女子。

  刘兰芝虽然没有能力反抗命运的不公,但她却以她的言行向世人昭示:她是个令人佩服的才女。

  刘兰芝心灵手巧,她“十三学织素,十四学裁衣”,在她穿上严装与焦家分别时,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她的衣装美丽大方,可以想象这些美丽的衣服都是刘兰芝自己裁作的,衣服的设计一定精巧而又美丽。还有她妆匣里的绣襦、罗裙、斗帐、香囊、镜匣、丝绳等女用物品,也一定美丽异常,也一定是刘兰芝精巧心思的结晶,每一件物品都能显示女主人的心灵手巧。

  刘兰芝语言含蓄、准确、切中要点,而又守礼节,文中的语言描写中无不体现她言语有度。

  刘兰芝洞悉事情的发展,对事情有准确的预见性。在离别丈夫之前,焦仲卿百般不舍,他对母亲还有幻想,他也想安慰妻子,他说“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刘兰芝知道自己的勤劳赢不来婆婆的喜欢,知道自己的善良孝敬赢不来婆婆的容留,所以她说“仍更被驱使,何言复来迎”!离别之际,焦仲卿“誓不相离卿,誓天不相负” 。刘兰芝感动焦仲卿的痴情,也真正的不舍自己的爱情,也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的幻想,也盼望着焦仲卿再来接她,但她也知道“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事实证明,兰芝的兄长逼她再嫁。无论再嫁的婚衣多么豪华美丽,再嫁的排场多么风光无限,也不能掩盖生无所恋的悲戚。刘兰芝面对红妆千里的盛装,没有强装的笑颜,没有敷衍的喜悦,甚至用无悲无喜的表情留给世界最后的记忆。

  那时一定是秋末初冬时节,寒风摧残着树木,树叶飘零;庵庵黄昏,寂寂人定,斜月清冷,严霜满地,偶尔地自空中传来一、两声孤鸟的悲鸣。当爱情破灭,生活没有未来之时,刘兰芝踉踉跄跄地离开了青庐,趁人不备,“举身赴清池”,用她的生命来诠释情爱的坚贞。

  刘兰芝放着“金车玉作轮,青骢马,金镂鞍”的富贵之家不去,甘愿为情而死,令人赞叹。作为人们心中的美女、淑女和才女的形象陨落,那一圈圈涟漪不只荡漾在历史的长河里,还激荡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刘兰芝就如那一枝灿然枝头的菊花,有美丽的容颜,有坚强的傲骨,虽然在凄风冷雨中凋零了自己美丽的花瓣,却永远回荡着一首悲壮的乐曲……

【兰芝为何被遣归】相关文章:

初中作文:为何08-17

《访兰》的教案08-24

切葱为何流泪日记11-10

虎尾兰日记10-29

《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03-10

美丽的松兰山写景作文09-13

君子兰记叙文09-10

幼儿教育随笔-孩子为何要撒谎07-28

精选松兰山写景作文四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