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选修)

时间:2022-04-14 10:36:4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文学常识:“诗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篇、全联或全句的词语,它是读者窥探诗歌内容的窗口。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写作背景: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携家人折回成都,投奔严武。本来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旅行中写的。

三、解题:

旅夜书怀: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 

四、整体感知诗意:

首联:岸上的细草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瑟瑟的声响。江上只有一只孤舟,依岸而宿。

颔联:诗人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颈联:名声难道应因为文章而显著吗?做官应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尾联:“我”在这世间漂泊,恰似那在广阔天地飞翔的一只沙鸥罢了。

五、赏析

(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1、请找一下首联和颔联中提到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意象有: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星 、平野、月、江

画面:(近景)--孤弱的细草在微微的风中飘摇不定;孤立突兀的危樯和孤独的小舟对抗着漫漫长夜。(远景)--星空低垂愈显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2、前两联勾勒的画面中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艺术手法?

答:远处,星辰低垂,平野开阔;近处,月影翻涌,大江流动。在这苍茫的背景下,诗人所处的一叶扁舟,显得更加的渺小与孤寂;在大自然雄伟瑰丽的景象之前,人生命运更显孤单凄凉。 

此处用“平野阔”、“大江流”与“孤舟”形成对比,突出孤舟的孤单与渺小,这也正是诗人命运的写照。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去世,这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3、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因夜景之广漠寂寥而起身世之深悲。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艺术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答:这两句诗运用了反语的表现手法。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病休”。 作者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实非己愿,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读来令人心沉。“官应老病休”看似自我解慰,实乃牢骚之语。这里用含蓄的方式吐出了胸中块垒,虽然此时作者确已老病,但休官主要原因是被排挤。以此暗示作者心中的不平,揭示作者晚年孤凄飘泊的主要原因。立意含蓄,悲愤更深。

艺术手法:直抒胸臆

(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用比喻的手法,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以沙鸥自比,自伤飘泊;广阔的“天地”,映衬一微小的“沙鸥”,愈显出自己漂泊孤零的可悲与可叹。

(四)、小结:

此诗前半部分极力渲染描绘旅夜江上壮伟之景,后半部分尽意宣泄孤舟漂浮的悲怀。 

天地虽大,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寂而悲愤的心境。

主旨: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漂泊无依,老境凄凉的感慨。

六、拓展练习:《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意理解:

首联: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颔联: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想像新颖,有独创性。 

颈联: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尾联:楼高风急,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2、请将杜甫的《登岳阳楼》与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同是写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李白这首诗写于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南游岳阳时。开头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接着把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融入到眼前景色中去:雁儿高飞,带走自己愁苦之心;月出山口,仿佛君山衔来好月;然后浮想联翩,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最后写楼上凉风习习,衣袖飘飘起舞,多么潇洒自如。这首诗写岳阳楼、洞庭湖的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快欢乐,交融成一个似真实似梦幻的迷人境界。这个意境与杜甫《登岳阳楼》的沉郁悲壮有很大不同。

 在艺术风格上,杜甫的《登岳阳楼》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概括。李白这首诗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等手法,想像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来概括。

 

刘芳

【《旅夜书怀》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旅夜书怀》《扬州慢》课时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管仲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屈原列传》导学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04-14

《方山子传》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11-14

《庖丁解牛》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论语》十则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梦游天姥吟留别》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04-14

杜甫《旅夜书怀》教案(精选5篇)03-23

《背影》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