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追求精致
阿信
“精致”就是精巧、细腻、别致。其向下的反义是“粗糙”,其向上的另一境界是“质朴”。“精致”是这样的一种美:如钻戒,小巧而别致;如老农用了多年的烟壶,柔滑而光润;如星星,放射着光芒。“粗糙”似乎本就与人类的天性相悖,所以我们躲避荆棘,厌恶蟾蜍,恐惧于鳄鱼。而“质朴”不同于“粗糙”,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美,是夜幕降临时的“夕阳无限好”,是岁末的“晚来天欲雪”,温馨平淡而有着种种味道。但夕阳之美是因经了午后的灿烂,冬雪之美是因有了夏木繁阴。以“质朴”为文,则闲闲起笔,娓娓而谈,纵横捭阖而又无不恰到好处,妙趣横生;以“质朴”为人,则有童子之心,壮夫之勇,从容练达而又无所凭待。此种境界,多少人孜孜一生仍不能得之皮毛,我辈驽钝之才,岂能求之。为文、为人如此,授课亦是如此。“粗糙”令人厌弃,“质朴”遥不可及,于是,我们选择追求“精致”。
“精致”,首先是构思上的精与巧。一节课,讲哪些内容,总要有个选择,若不加选择,面面俱到,就会失之于“粗糙”。渐渐地,懂得了一节课哪些内容应当着重的讲,哪些则可一带而过,而哪些则无须提起,则已渐渐脱离了“粗糙”,但还不能称其为“精”,当研磨透了一个单元,一册书,甚至整个教学大纲后,再回过头来看每一节课应讲的内容,就会发现原来自以为当重点讲的内容,在此大可不必讲,如此,则已近于“精”了。讲解每一篇文章,总要有个切入点和讲授的主线,最简单的就是先作者介绍,再背景介绍,再把文章从头到尾的串下来,这是我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就会的。这种方法不是不可用,但篇篇如此,说来就像流水帐,这其实就是一种“粗糙”,语文课的魅力就会在这流水帐中顺水而去,最后留在学生脑海中的只能是一片空白。其实,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种切入文章的方法,或先抑后扬,或以情导入,或联系现实,或几篇重组合讲。总之有许多种,关键是如何找到一种最适合这一篇的切入点,使得这切入点既能把这节课要讲的重点串起来,又能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最好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每一篇都能找到自己认为最恰当的切入点,且能灵活运用,则已近于“巧”了。
精致,又意味着细腻和别致。这细腻既表现在表达的内容上,更表现在语言上。讲解时,需反复强调处却浮光掠影,当深入讲解的地方却隔靴搔痒,就是在表达内容上失之于“粗糙”。语文课,本质上是语言课。教授的文章的语言是美的,教师的语言也应当是美的。几年前,当我还刚大学毕业不久,讲授了一节公开课。一位老教师说我的“授课”语言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当时自己还恬不知耻的接受了,现在回想起来,羞愧之情,难以言表。若当时地上有个洞,自己会毫不犹豫的钻进去。像那样的授课,只能说是“粗糙”,离着“质朴”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我想讲课的语言亦是如此。教师上课的每个字都能富有磁性,每一句都能够流畅自然,甚至要富有诗意。在讲授《琵琶行》时,最后推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只一句“从而推出了”了便可,然而简则简矣,但总觉其生硬,教师讲起来生硬,学生听起来亦是。思索后,改为“在这溶容月色下,茫茫江水边,一个轻轻的弹,弹的是思妇情,漂沦情;一个静静的听,听出的是流放意,贬谪意,于是在这样的夜晚,诗人被晚风吹皱的灵感,浸润了歌女苍凉的呐喊,饮一口琵琶弦上的清风,道出了那一句千古传唱的名言”让学生如临其景,如闻其音,自然而得之。如此,大约已渐离“粗糙”了吧。
当然,“精致”绝不是花哨,听一节课,像进了绢花店,虽色彩斑澜,却毫无生气,如播放一些与文章毫无关联的音乐,图像,讲一些可有可无的笑话,除了影响学生的注意力之外,别无益处。精致也决不是摈弃必要的幽默和插科打诨,因为语文课的轻松感和感召力往往缘于此。以上两点,如浓妆与皱纹,化妆虽好,但八十岁的老太太浓妆艳抹总不免有些滑稽;皱纹虽不好,但一个老人若没有皱纹,就不仅是滑稽,而且有些让人害怕了。
也许我们还要在“粗糙”的池沼里徘徊良久,但我们已开始寻求那份“精致”。
【追求精致】相关文章:
运动精致加油稿07-29
追求话题作文07-05
改革追求什么?08-07
梁实秋汪曾祺 精致中渗透人生10-04
幸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10-28
母亲节精致祝福语短句07-17
生命的追求优秀高中作文09-03
关于追求的初三作文02-23
追求完美议论文12-13
初中优秀作文:敢于追求梦想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