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 导学案(九年级上册)

时间:2024-06-23 00:03:18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出师表》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出师表》 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备    注

点 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学习课时: 四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知识链接------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一、预习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疲弊(bì)         陛(bì)下      恢弘(hóng)                 驽钝(núdùn)

  裨(bì)补阙quē)漏           行(háng)阵和睦                夙(sù)夜忧叹     

妄自菲(fěi)薄(bó)      陟(zhì)罚臧(zāng)否(pǐ)      崩殂(cú)

以彰其咎(jiù)   以塞(sè)    驽钝(nú)  裨(bì)补阙(quē)漏   

郭攸(yōu)之      费祎(yī)      行(háng)阵和睦      长(zhǎng)史   

猥(wěi )自    咨诹(zōu)    以遗陛下(wèi)   斟(zhēn)酌(zhuó)损益

2、朗读课文。(读课文二三遍,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3、读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重点词句的含义。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欲报之于陛下也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俱为一体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盖追先帝遗德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试译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③需要你思考:

A、诸葛亮开篇分析形势,对蜀汉来说,有什么不利条件?又有什么有利条件?

先帝中途去世,益州疲惫,是危急存亡的时刻。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客观形势固然堪忧,但转危为安还是有力量、有希望的。

B、诸葛亮开篇分析天下大势,有什么用意?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章起始并不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入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机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就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有了前面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再提建议,就将是否广开言路与关系国家存亡、关系忠于先帝联系起来,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

为全篇议论张本。

C、诸葛亮在分析形势的基础上,向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4、我的疑惑:

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三、当堂检测

1、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停顿。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惫,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④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志虑忠诚,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⑤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的所。

2、解释下边加点的词

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崩殂: ⑵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

⑶引喻失义  义:                  ⑷陟罚臧否  臧否: 

⑸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刑:          ⑹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理:

3、下边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帝感其诚             B.诚宜开张圣听           C.以光先帝遗德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4、为了不堵塞“忠谏之路”,诸葛亮建议后主刘禅应当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从这两段文字看,诸葛亮对后主刘禅执掌朝政有哪些告诫? (用原文回答)

6、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处罚)”的是_____的人,应该“赏(奖赏)”的是____的人,(用原文回答)

7、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妄自菲薄________和___作奸犯科。

8、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C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说说我的收获。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一、预习导学

1、写出下列重点词句的含义。  

 ⑴此皆良实  ,志虑忠诚       ⑵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⑶性行淑均 ,晓畅军事

⑷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⑸  悉以咨之     ⑹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7)必能使行阵和睦                (8)亲贤臣,远小人,此后汉所以兴隆也            

(9)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10)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试译第三、四、五自然段。

3、需要你思考:

① 作者举荐了哪些贤臣?这些贤臣分别有哪些贤能?举荐的目的是什么?

   宫中:良实、志虑忠诚的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营中:性行淑均、晓畅军事的向宠将军;

其他;贞良死节之臣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等。

这是诸葛亮出师前在内政、军政上作的安排,目的是消除北伐后顾之忧,使自己出师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也为下文提出“亲贤臣”主张做铺垫。

②作者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③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条建议是如何提出的?

亲贤远佞。诸葛亮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从正反两面概括两汉兴亡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作为告诫,促使后主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

4、我的疑惑:

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三、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A.亲贤臣,远小人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D.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用原文回答“众议举宠为督”的原因是什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   远小人

3、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此皆良实   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   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   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   千方百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 

6、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 ②为了汉室之隆

7、你觉得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意义?

无论是国家干部的选拔,还是公司人员的任用,只有知人善任,任人唯贤,才能使国家强盛,是公司持续发展。“亲贤臣   远小人”的建议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说说我的收获。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第六 、七自然段

一、 预习导学

1、写出下列重点词句的含义。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不求闻达于诸侯 猥自枉屈,咨臣以当世之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受任于败军之际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夙夜忧叹   以伤先帝之明         

 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 试译第六、七自然段。

3、 需要你思考:

① 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既然“不求闻达于诸侯”,为什么又答应刘备出山呢?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诸葛亮被刘备感动,出山帮助刘备建立霸业,以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③第六段作者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那其作用是什么?

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激先帝的知遇之恩,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茅庐”,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

④“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应如何理解?

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主患难与共的深情。

⑤“临崩寄臣以大事”指的是哪一件事?作者为什么要回忆这件事情?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回忆这件事,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刘备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也交代了出师北伐的原因。

⑥作者为出师北伐做了哪些准备?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是出师的思想基础;“南方已定”体现了作者的战略思想;“兵甲已足” 是出师的物质基础。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安抚夷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安定了后方,做好了战备。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我的疑惑:

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三、当堂检测

1、解释词语

此后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知之分页

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

先帝不以臣卑鄙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臣本布衣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           )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③故五月渡沪(         )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⑤深入不毛(           )        ⑥臣本布衣(                )

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 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自 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 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①六出:______________②东和:______________③收二川:______________

④七擒:______________⑤北拒:______________⑥排人阵:______________

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以伤先帝之明  C、悉以咨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划线语句 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答案2、①感动、激动②奔走效劳③所以 (因此)④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⑤苗⑥平民⑦探望3、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三顾茅庐临崩寄大事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 激励刘禅。

5、①六出:六出祁山②七擒:七擒益获③东和:东和孙吴④北拒:北拒曹魏⑤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 (6)排八阵:摆设八阵图(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6、D7、三顾茅庐8、先帝不以臣卑鄙,狠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9、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拔除奸凶,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10、自叙三顾茅庐之恩。追忆白帝托孤,并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11、突出先帝"三顾茅庐" 的恩德。

四、课堂小结:说说我的收获。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学习第八、九自然段。总结全文。

一、预习导学

1、写出下列重点词句的含义。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若无兴德之言,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臣不胜受恩感激       临表涕零

2、试译第八、九自然段

3、需要你思考:

①诸葛亮在本段明确了各方面的责任,请结合课文具体阐述。

臣的责任:讨贼兴复;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要“斟酌损益,进尽忠言”,要有兴德之言;陛下的责任:“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②作者是如何表达出师的决心的?

以出师为己任,“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立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③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表明了作者临行前百感交集,无限依恋之情。

④从全文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中,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要反复强调?

反复强调的是亲贤远佞。其余两条虽然说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只有做到亲贤臣远小人,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陛下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

⑤理清楚文章的结构:

全文的前三部分都着眼于“出师”二字。

第一部分谈治国大计,是为了解除出师的后顾之忧;

第二部分追述身世是为了打动后主,支持出师;

第三部分在出师之际,对己责、臣任、君职三方提出要求。

第四部分为表文的结束语,但情真意切。

⑥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在议论中融有叙事和抒情,请举例说明。

第①②段寓情于议,叙议结合,兼用抒情。向后主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兴复汉室的主张,同时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

第⑥段寓情于叙,记叙抒情相结合。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⑦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有关他的事迹、传说、俗语、诗句有很多,课外收集三到五条。

有关典故如:初出茅庐:火烧新野:借东风;空城计;失街亭;气周瑜等等

    有关成语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

    有关名言警句如: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等

    有关俗语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4、我的疑惑:

二、合作学习,交流展示。

三、当堂检测

1、讨论: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宁静淡泊,知恩图报,谨慎细致;对先主刘备忠心耿耿,竭力辅佐后主刘禅;为建立蜀国大业鞠躬尽瘁,死后已;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智慧的化身等。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以”字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以告光帝之灵 

④以光先帝遗德:     ⑤以伤先帝之明: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    

⑦咨臣以当世之事     ⑧悉以咨之           ⑨愚以为宫中之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 ,远小人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课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中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5、翻译句子

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与危难之艰难。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6、整理本文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的词语。

四、课堂小结:说说我的收获。

五、课外作业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C  )  (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C )  (2分)

A、(1)元方入门不顾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②以光先帝遗德(          )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④悉以咨之    (       )

①时 ②发扬光大   ③选拔    ④询问

4、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5、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

6、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课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8、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0、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       、                         和“临终托孤”。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三顾茅庐  临危受命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 激励刘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夙夜忧叹             D.临表涕零

 ("夙夜"的古今义都为"朝夕"、"日夜";"卑鄙"的古义为"地位卑微,目光短浅",今义是指品德低劣;"驱驰"的古义为"奔走效劳",今义是"驱赶,奔走";"涕"的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2分)

A.以伤先帝之明              盖亦以精力白致者

B.若无兴德之言              何陋之有?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1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①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先帝    

②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Zhòu;  “身”的意思是 亲自  ,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不长庄稼(的地方),意思是荒凉的地方。

③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恢复汉室一统霸业(或:“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兴复汉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等)

④“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天下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年华

【《出师表》 导学案(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导学案结题报告11-14

导学案心得体会09-26

《幽径悲剧》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06-14

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09-28

皇帝的新装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9-19

《化石吟》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09-15

导学案结题报告3篇11-15

使用导学案心得体会10-23

导学案结题报告(3篇)11-15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