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青春在沙漠 教师随笔
“我的青春在沙漠,这里需要我,这里的学生需要我”,这就是我作为一名特岗教师的心声。
我叫曹文斌,今年27岁,甘肃白银人。2008年6月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中文与社会教育专业,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了一年,又在一所私立高中任教一年,之后我没有选择回到白银,而是来到有“玉枣”之称的皮山农场中学,这所兵团最偏远最艰苦的学校。初到这里,我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学校孤零零的像一座城堡立在沙漠上,满地黄尘飞扬,每走一段路鞋子就会蒙上一层灰,连衣领上也是黄沙蠕动,这般情境真叫人瞠目结舌。在学校,因为听不懂当地话(维语),和老师学生们交流起来更是困难重重。
我之所以选择了这里,其原因有二:第一,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默默无闻的在三尺讲坛上挥洒了近40个春秋的汗水,可他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从不见一句埋怨的言辞,他爱自己的学生胜过爱我们兄妹,正是那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精神,熏陶感染了我。第二,我在电视里看到过跟这里相似的很多场景,特别是那一张张可爱的面孔,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让我怜悯之心油然而生,不禁潸然泪下……毕业时,我对自己的未来做了详实而慎重地设计,决心到边远地区做一名乡村教师。可是,眼下的实情对我一个从未出远门的人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里别说有什么文娱生活,就是平日出门买点日用品也会困难重重。每当遇到沙尘天气,眼前只是灰蒙蒙的一片,让人感觉到呼吸极度困难,这里的天气,冬天特别寒冷,夏天又十分炎热,据先来的教师说,这里以前雨雪不滴。
经过一年的相处,我发现农村的孩子并不比城里的孩子笨,特别是他们身上的某些优点是城里孩子所没有的,憨厚、纯朴、生活很节俭。由于语言障碍,孩子们显得格外调皮。当地教育落后,家长思想观念相对很差,作为特岗教师的我也曾几次与学生家长发生过矛盾,这是一种极限的挑战(语言不通,沟通、交流、解决矛盾实属难办)。为使教育教学工作有声有色的进行,我决定学好维语,做一名合格的双语教师。
做一名农村特岗老师,有苦,也有甜。这是我的好朋友李飞老师的感言,他是07年的唯一一位到这里的美术老师,据他说:“初来时,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素描、速写、色彩,很难谈得上是汉语教学了。”
我是一名汉语教师,而学生的汉语水平很差,一些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在教学中我不断采取各种方法进行启发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他们不同层次的知识,拼音,生字,课文……
2011年的第一学期,学生的摸底考试平均分是18分,甚至有十多个0分,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几乎闲暇时间都在教室,教他们学拼音,学写字,读课文,就这样一学期结束了,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在期末考试中平均分达到40分,没有0分,最高分75分,这样的结果,对我来说无疑是精神上的一大鼓舞。
作为一名身处边缘地区的农村特岗教师,应对学生更多一份关爱、一份支持,不但要关心学习困难的学困生,更要关注经济困难的特困生以及孤儿、单亲、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学生,将尊重和帮助给予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人生的快乐。记得一次,班上有个学生纪律非常散漫、学习不求上进,有好几次竟然不到校上课。我通过班主任联系,才知道他父母去外地打。我决定和班主任到学生家里看看。对农村孩子的家访,每一次都是一个难忘的过程。从学校出发,来回的路程要1个多小时,通过家访我们发现这位学生是爷爷、奶奶照顾,但二老身体欠佳,又农活繁忙,许多时候是孩子自己照顾自己。知道这些情况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从此我对待我的学生们就像自己的兄弟、姊妹,经常找学生谈心,给他们亲人的感觉,不让他们感到孤独,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虽然我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常常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挑战自我,用自己的汗水谱写辉煌的青春。现在,我越来越离不开这些朴实可爱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感觉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
做特岗教师已经1年了,我亲眼见证了农村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依恋和对知识的无限渴盼!农村需要我,学生需要我。我要在这片土地上浇灌出最美的花朵,因为我深爱着这里的孩子们。
曹文斌
【我的青春在沙漠 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何处是我的故乡教师随笔(通用40篇)09-06
习惯 教师随笔07-31
《向沙漠进军》教案10-07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07-15
《沙漠中绿洲》说课稿09-24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09-10
《向沙漠进军》教案03-07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04-03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上进的孩子今天我来盛饭05-29
教师教育孩子随笔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