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悲怨向谁泄?--谈《孔雀东南飞》兰芝遣归的四种可能原因(网友来稿)

时间:2022-12-17 00:56:23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江悲怨向谁泄?--谈《孔雀东南飞》兰芝遣归的四种可能原因(网友来稿)

张旭升

一江悲怨向谁泄?--谈《孔雀东南飞》兰芝遣归的四种可能原因(网友来稿)

[摘 要] 《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遣归终究为哪般?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兰芝遭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四种,即:数年未育、恋子情结、近乎完美以及婆母嫉恨。

[关键词] 刘兰芝;遣归;未育;恋子;完美;嫉恨

引 言

《孔雀东南飞(并序)》是一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久经不衰的经典诗篇,被现行的人教版(2006年11月第2版)高中语文教材安排在必修②中。作为一首汉乐府长诗,它与另一首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足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艺术上的成就。该诗描述了汉末建安年间一对恩爱的青年夫妇焦仲卿与刘兰芝在封建家长制的淫威下遭逢的悲剧命运。

其中,女主人公刘兰芝,一个近乎完美型的女人,却遭逢遣归,多少让人无法接受。然而,万物有果终有因。那么,兰芝遣归终因为哪般?本文,笔者试图就此作些粗浅的探析。

一、 数年未育,难容焦家

这很可能是刘兰芝遣归的致命伤。婚后数年未育,诗中虽无明确交代,但只要我们稍做分析,还是能够找到相关线索。

在这一桩焦母强迫离散的悲剧婚姻中,首先主动提出遣归的却是兰芝本人!而在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自请遣归,应该深知其后果。那么,是什么让她做出了如此的决定?有人说是她绝不忍辱苟且于焦母的刚强性格使然!可是,一阵痛快之后又能怎样呢?显然这种说法不尽让人信服。而要说是其对造成事端的原委和事态的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还有些许道理。而这种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又是针对什么?那很有可能是婚后数年未育,致使自己在焦家陷入尴尬与困境,而今势不留人,自知已无立足之地,与其坐等遣归,不如自请遣归。

就这样,“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的婚姻不意走到了尽头。离别的时刻终于来临! 由“泪落连珠子” 、“涕落百余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出那种离别的悲残情景。一桩棒打鸳鸯的离散婚姻中,女子今后最为牵挂的恐怕就是爱人与孩子!今朝遣归日,何年相见时?这种离别的场合,怎能没有和孩子的撕心裂肺的惨别?可是,我们并未从诗歌当中看到母亲与孩子的相拥相抱、难舍难分!只见“上堂拜阿姆”“却与小姑别”而已!而这也不像有孩子的可能。

不论是“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还是“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我们看到的都是刘兰芝那样的决绝,而看不到她对于这个世界的多少牵挂。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是一个身为人母的人,她去的会是那样的了无牵挂!而最终毅然选择“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的刘兰芝似乎也看不到对孩子的难以割舍!如此,也不像有孩子的可能。

那么,婚后的兰芝到底多久未育?诗中“共事二三年”的时间也许是实指意义下的二三年,也有可能是泛指意义上的多年。故诗中“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不见得就是夸张,极言日子过得快。即使指前者,时间也不短,至少已超出了焦母所能接受的极限。

因为,古人的婚姻中,女子一直扮演着的都是传宗接代的重要角色。汉字“好”字从女从子,本意表示妇女生育而有子的意思。妇女有子能生儿育女就是好。况古人崇尚多子多福的观念,又提倡孝道,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衡量一个女子的好坏首先是以其能否生育为标准的。所以,《礼记本命》中规定的女子七出之中就有“无子”这一条!

所以,即使“儿实无罪过”的兰芝尽管有再大的委屈,也只能哑巴吃黄连,默默承受。即使心中存有矛盾抱有幻想,可既然不能延续焦家香火,最后也只能接受遣归的命运。

二、 恋子情结,婆媳相争

这可以说是刘兰芝遭遇的大不幸。恋子情结的提法最初来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理论。是指一个母亲将儿子既当做现实中的儿子,又看成精神上的丈夫,把儿媳当做第三者而无法接受他们夫妻恩爱的病态心理。

从诗歌的叙述中可知焦父已不在人世。不论是兰芝的请归告白语“便可白公姥”、

还是临行前的“上堂拜阿母”;或者是仲卿求情时的“堂上启阿母”、还入户时“举言谓新妇”的“逼迫有阿母”、“自挂东南枝”前与母作生死辞别的“上堂拜阿母”,都始终不见焦父身影,可算明证!否则,男权社会下,家庭重要场合及重大事务的裁决岂会没有父亲的道理。可见,焦母应该是焦家唯一的家长。

封建社会,妇女对于丈夫的从属依赖是肯定的。一个女人,一旦丈夫先她而去,接下来的的道路可想而知。所以,作为一个丈夫先她而去的女人焦母是怎样的独自坚强撑起这个焦家,又是如何的将儿子养大成人,内中的艰辛与不易可想而知。这个女人在焦家、在儿子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可以说,儿子是她唯一的希望与寄托,也是使她支撑下来的重要原因,儿子已成为其生活及情感当中、乃至精神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母子二人就这样相依为命、平静生活,已成习惯。

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刘兰芝的到来而被彻底打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女子:她美丽而又善良,体贴而又贤惠,多才而又多艺等等,几乎集万千优点于一身!这一切,彻底地打动和征服了焦仲卿。

正是这一切让“幸复得此妇”甚至“誓天不相负”的焦仲卿婚后将公务之余的有限时间更多的从焦母那里划给了刘兰芝。而这致使焦母的生活与情感中顿时像是缺失了什么?更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变化在精神上所带给她的极度失落与空虚,随生失子之惧,而她会很自然地认为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个儿媳。所以,她无法理解也不能再容忍二人真挚热烈的爱情继续存在下去,她要重新夺回儿子!

难怪乎兰芝“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的她却又莫名的被冠以“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的莫须有罪名。原来是焦母因恋子情结而对兰芝“吾意久怀忿”的心理在作祟!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三、近乎完美,焦母生忧

作为一个几近完美型的女人,女主人公刘兰芝,不论是从才艺、从品貌甚至是门第等方面,都可称得上当之无愧。

她的“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显示着良好的文化教育,才气不俗;而“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剪衣。”以及与太守之子成婚前的“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又显示出她的心灵手巧,精通女工,技艺不凡;再从她的“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等又足见其人品不下;而其貌我们又可从“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中领略。

没有明确交代的兰芝家世门第其实也暗含其中,可以说也非寻常百姓家。因为古来几时曾见寻常百姓家女子有受良好文化教育的机会!而嫁于府君的“箱帘六七十”的颇为丰富的嫁妆亦不是寻常家庭可以置办的!再者,封建时代强烈的门当户对观念,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焦刘两家门户相当的可能。正如焦母所说“汝是大家子”一样,至少兰芝不会小家女。而所谓的“生小出野里”,多半怕是兰芝自谦语!

又,还家仅十余日后的兰芝,便就先后成为了县令和太守为子遣媒提亲的对象。试问,一个遣归女子因何受到如此青睐?毕竟遣归“无颜仪”,被时人认为大恶不赦、有辱门楣,就连阿母都“大拊掌”、“大悲摧”!可见,这一切只能说明女主人公是一个多方出众的女人,实在是瑕不掩瑜!

而且还可看出,她似乎一直都是人们关注谈论的焦点,已成为其时其地的公众人物、大众情人,成为人们倾慕的对象。否则,媒人登门时间不会快到如此!

可这一切的一切─-兰芝身上的这耀眼的光环,对于这个焦家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知子莫如母”,作为焦母,她应该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加地了解自己的儿子。一面是生性懦弱内向,缺乏阳刚之气,遇事无主见,自来依赖的儿子;一面是几近完美、人人得而慕之的儿媳!她不敢想象儿子今后能否掌控得住这样一个女人。想到此,心中便产生一种莫名的隐忧。与其将来发生这样的事,让儿子长痛,不如现在痛下狠心,让儿子短痛。所以她要在身后为儿子作一番打算:遣归兰芝,以除后顾之忧,另寻一个可靠的儿媳!

四、完美逼人,遭婆嫉恨

人常说天妒其才,而兰芝却是人妒其才!兰芝的完美光环,终于招致了婆婆的嫉恨!这看似令人费解,实则有因可寻于焦母之身。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在丈夫先逝而独自顽强地撑起一个焦家的女人。这种不幸的人生遭遇有时反而可能会让一个女人变得坚强起来,因为无依无靠的现实使她必须如此。这就有可能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被生活磨练成为一个女强人,形成诸事争强好胜的心理。而恰恰此种心理少有能容忍、接受强过自己的人,尤其是同为女人之间!

况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等又反映了其心胸狭隘,少见包容的一面;以及坚决维护封建家长的威严,绝不示弱让步的心理特点。

而当面对的一个“守节情不移”“女行无偏斜”的好儿媳偏被她说成是“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时,我们分明又可从中看出这个女人对儿媳的苛刻要求!而过于以一己的标准苛刻要求别人时,则又有可能会走向守旧,产生不愿接受新事物、接纳新女性,不愿承认“后浪推前浪,新人赶旧人”的眼前事实的心理。

正因为焦母身上这些因素的存在,所以,一旦当她的面前出现一个处处皆胜于自己的儿媳时,她本身就狭隘的心胸、少见的包容、绝不示弱让步的性格,以及女强人的争强好胜的心理,自然无法容忍接受这样一个强过自己的儿媳。再加其接受不了新事物、接纳不了新女性守旧心态,又不愿承认“后浪推前浪,新人赶旧人”的现实的虚荣心理,所以自然就会把儿媳身上的新气息、诸优点当做不顺眼的东西看待。

所以,自刘兰芝来到焦家那一刻起,这个老女人就开始了痛苦的内心煎熬。她难以承受终日和这样一个完美逼人的刘兰芝生活在一起所带给她的强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她有的不是为此而高兴,反而只会产生一种自卑压抑情感和嫉妒排斥心理。既然不愿接受这种事实,那就只有反抗!所以,由极度羡慕而派生的极度嫉妒的情感终于须要释放了!而此时的她也就不论对象了!

难怪乎当兰芝“上堂拜阿母”时“阿姆怒不止”,这是兰芝临行前将自己万种风情集于一身而暴于焦母面前,深深刺痛了焦母本来就很敏感的那根神经,致使这个老女人顿时雷霆大怒,而原因怕是就在乎此!

结束语

世间多少事,湮没长河中。千载之下,焦刘二人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至今仍然让我们为之震撼!然而,几近完美型的女主人公刘兰芝由遣归而致殉情的悲剧性结局,我们在为其哀伤之余,不禁总想一探其遣归的真正原因。

虽然本文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兰芝遣归的四种可能性原因。然而,兰芝遣归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们不能确知!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拙文所陈陋见仅为本人一家之言,仅供交流,失当处见谅!

参考文献:

1.《汉语字源字典》,谢光辉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一江悲怨向谁泄?--谈《孔雀东南飞》兰芝遣归的四种可能原因(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兰芝为何被遣归04-14

游五泄-写景作文02-15

《访兰》的教案08-24

(精选)《孔雀东南飞》说课稿12-23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12-31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01-06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05-13

访兰教学反思04-15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04-04

孔雀东南飞教学反思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