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活动课,拂去表象,挖出内质--热点新闻追踪(网友来稿)
吕驾宇
策划人: 丽水中学吕驾宇
活动目的
简单的道理往往被掩盖在最复杂的表象之下,而简单的表象之下也可能有着不简单的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是学生所欠缺的,思维的深度以及密度影响着他们学习、处事的方式和方法,而他们的习作则反映着他们这样的欠缺。工欲善其任必先利其器。思维的问题就是所有的问题。
于是从训练思维入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应该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抽象的东西必须有具体的落脚点才能显现它们的存在。
这就是本课“热点新闻追踪”的由来。
活动准备
这同样是一堂课内外相结合的活动课。策划人事先要确定选题。选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热点,衡量是否是热点的标准应该是及时性以及众所周知性;二必须是学生关注的事情;三必须是适合学生去“追踪”的。然后教师将选题向学生公布,征求他们的意见。另外,教师还要做好与“选题”有关的单位和人的牵头工作。
活动过程
一增知、激趣
教师介绍“新闻追踪”的理解以及例子。明确新闻追踪与新闻采写的不同。新闻采写是描述、再现新闻事实为主,在作文中类似于记叙文,而新闻追踪是属于言论性质的,它以评价“新闻现象”为主。所谓追踪,就是要揭示新闻背后的方方面面人和事以及道理。比如说去年12月25日发生在洛阳的那场大火,如果你去写几点几分大火从第几层开始烧然后持续了多少时间,造成多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那就是新闻采写。如果你是去分析大火为什么会烧起来,然后得出结论大火与政府官员的腐败,有关部门对火患防范意识的淡漠以及有关人员利欲熏心生命意识不强有关等等那就是新闻追踪。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新闻调查,它的性质就属于追踪,最近有期节目叫“诺贝尔奖离中国有多远”,它就是请了几个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杨振宁、丁肇中以及国内知名学者陈佳洱等人探讨诺贝尔奖的获奖标准和中国科学界所取得的成就、差距等。在这期节目中,诺贝尔奖只是一个表象,“成就、差距”才是实质。
二、介绍选题的背景知识
学生要去做的选题叫《回流生你为何洄流》。
去年夏天,中考结束后,很多的初中学生(他们基本都是现在在丽中就读高一的学生的初中同学)在选择学校时直接将目光盯向了金华一中,东阳中学,缙云中学等外地学校,而在去年年底,这些外出就读的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又纷纷要求返回丽中就读,为此,丽水当地的晚报由此现象而得出当今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结论在报纸上展开讨论。那么,从回流生身上是否就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或者还有另外的原因促使他们返回丽中就读呢?如今这些回流生就在大家的周围,我们班就有两个。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就请大家好好去调查调查了。
三、讨论、实践
老师介绍完相关情况后应该留一段时间给学生讨论。讨论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定,比如学生本身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待的,再比如是自由组合还是单干,还有就是在接下去实践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方案以及追踪角度、需要设计什么样的采访问题等。讨论过程中教师主要任务是答疑和提供建议,并布置班干部记录分组情况以及各组人员名单。
具体的调查采访不需要统一进行,限定时间然后自由安排。最后要以书面形式完成追踪任务。
四、成果展示以及评价
回到课堂,抽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享受经过劳动而获得成果的喜悦。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这小组的采访经过以及采访成果,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老师交待宣传委员记录各组同学的采访所提问题和采访结论,并加以汇总,然后让宣传委员上台朗读记录结果,让全班同学补充遗漏。此外还让学生去对比同学的调查结果与自己最初的想法以及晚报的结论相同处和不同处,并分析不同处产生的原因。最后,将全班同学的劳动成果交付打印,再以每人一份的形式返回到学生手中。教师将《回流生为何洄流》的打印件交付丽中校报《南明》刊登,署高一(4)的班级名称。
活动的组织方法以及建议
该活动课安排4个课时,分两次连课进行。第一个课时以教师讲解为主,介绍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第二课时以学生讨论为主;第三、四课时由学生介绍成果和教师小结构成。学生的采访限定一个星期内完成,具体时间自由安排。
新闻追踪活动课的选题建议由教师确定,这样可以确保具有指导性、权威性。但选题定下来之后要尽量少去限制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活动特点的评述
自我感觉整个活动课过程有知识性有实践性操作性又有趣味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效果很好。此外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一般而言,学生看问题的不足在于往往停留于就事论事,太多的感性而太少的理性,一句话就是容易想当然。而通过这次的新闻追踪,他们发觉很多的事件背后隐藏着的内涵远比自己的设想要来得复杂,然后他们会感受到生活本身可能就是复杂的,自己还需进一步的锻炼。比如有同学去晚报采访老总时这样问从回流生这问题里面显然是包含着很多的原因的,你们却只抓了其中的一点,你们为什么会犯如此简单的错误,然后报社老总告诉他,我们知道存在很多的原因,但作为正规媒体的宣传报导是受很多的限制的,有些原因是即使每一个人都知道,但你没法将他说出来,所谓的新闻自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的自由。正因为此,片面是无法避免的。再比如学生在与回流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了他们很多的无奈,而这是根本就无法预想的。
所以这是一次使人深刻的经历。
所以这是一次已经实现了本次活动课的最初目的的活动课。
至于不足暂时还没有发现,实际也是如此,只要准备的充分,预想的周到了,很多的问题是在没有显现之前就可以加以解决的。况且不足本就是人的一钟感觉,只要你对自己满意了,你自然会忽略很多的遗憾。
活动附件
本次新闻追踪共查了丽中36位回流生,洄流原因主要有如下:
1.7位同学承认自己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离开父母一人在外生活很不习惯。
2.12位同学认为自己到外地读书后有一种“上当受骗感”,有些学校在招生时将自己包装得很美,但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有漂亮的房子却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并且招生时许诺的优惠条件都不能兑现。
3.1位同学是因为爸爸突然病故,妈妈一人在家里太孤单,她要回来陪妈妈。
4.2位同学返回丽水是要离开在外就读的那块伤心地。其中一人是因为最要好的朋友因病休学,她说她在那里经常会想起这个朋友那么不如一走了之。另一位则说他窥探到班主任的一些隐私,班主任不能容他,而他看到这班主任也很恐怖,必须走。
5.8位同学说他回丽中是因为在丽中就读的初中同学告诉他们有关丽中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师资条件等方方面面很诱人,他们在外有点得不偿失。
6.3位同学说当初要到外地读书是因为想摆脱父母的管教一个人自由自在,但通过半年的在外学习他们发现父母是如此的疼爱他们,于是他们没必要再与父母赌气了。
7.3位同学说在外开销较大,家里经济本就不宽裕,他们自己回不回来倒无所谓,爸妈要求他们回来。
本次新闻追踪的范围包括:
1、 36位的洄流学生;
2、 丽中政教处老师;
3、 丽中校长;
4、 报社策划“回流生讨论”的记者,以及报社老总;
5、 电话采访一部分回流生原所在学校的班主任老师;
6、 一部分丽中回流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老师;
7、 一部分回流生的家长。
采访、追踪的结论是:回流生现象确包含一部分“学生自主性独立性”的问题, 但这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原因很多,令人思考的东西也很多,表面简单的事情内质却很复杂,我们得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作者邮箱: lvla@YEAH.NET
【语文活动课,拂去表象,挖出内质--热点新闻追踪(网友来稿)】相关文章:
语文的生命之创造语文(网友来稿)06-19
语文学习歌(网友来稿)09-19
语文晨读材料三(网友来稿)08-27
鞠躬(网友来稿)09-18
红薯(网友来稿)10-18
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网友来稿)08-04
我上语文课(网友来稿)09-21
静听天籁(网友来稿)10-21
十五的月亮(网友来稿)08-29
印象张艺谋(网友来稿)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