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中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重要的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所谓的“心理断乳期”,他们的交往社会化普遍提高,交往的态度、意识、能力、习惯等差异很大。目前,由于我国的生育政策、社会环境等原因,独生子女已很普遍,他们被称为“中国的小皇帝”,普遍受到家庭的宠爱,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如:自高自大、粗暴无礼,欺侮弱小、冷酷虚伪、内向孤僻、自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等,这些不良交往习惯如在初中阶段得不到及时矫正,势必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业和事业的发展。在大力提倡“合作化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会关心,会合作,会交往的能力,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的交往习惯养 成教育,显得不但重要,而且必要。学会交往,是未来社会可预见人才的人格要求。在农村开展交往习惯养成教育,并以此带动相关的德育工作,应成为21世纪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可行的切入口。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和环境下,我们确定了“农村中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培养的实验课题。
二、实验的总体设想:
(一) 实验的理论依据:
本项课题是以马克思主义人际关系学说,孔子关于人的全成发展的教育思想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在其中》的报告为理论依据,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合作精神。旨在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各具特点及各具特色的教育活动,培养初中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二) 实验目标:
1、 科研目标:
(1) 培养农村初中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实施习惯的养成教育。
(2) 探讨良好的交往习惯形成的手段、方法和途径。
(3) 将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教育纳入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探索出班主任在学生良好交往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教育模式。
2、 育人目标:
(1) 开发学生的交往潜能,努力造就一批具有良好交往习惯的、能适应新世纪交往形势发展的人才。
(2) 帮助有不良交往习惯的同学克服交往的心理障碍,矫正不良的交往习惯。
三、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研究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6月)
在这一阶段,我们查找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对关往论述较集中的篇目,查找了素质教育理念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对农村初中生的交往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充分确定开展这项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制定了《农村中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的研》实验课题计划。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0年7月~2011年8月)
(1) 在第一阶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选择研究对象,(本班全体学生),确定对照班。
(2) 通过个别观察与了解,思考农村中学初中生交往习惯的观察与调查要点,然后在全校或更大范围内开展普遍调查和典型调查,得出一个基本样本和本班的前测情况。
(3) 建立学生在学校、家庭交往行为的评价标准。
(4) 确定农村中学初中生人际交往的指导原则、指导任务、指导范畴。
(5) 开展个案分析研究,实施个别指导,矫正一些学生的不良交往习惯。
(6) 调查研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农村初中生交往素质的构成。
(7) 建立学生在学校、家庭的交往行为的监督机制,指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
(8) 撰写阶段性报告。根据个案研究的结果,撰写论文《克服社交的心理障碍》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
(1)、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以前研究资料,并对实验资料进行科学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农村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养成教育可行性报告》。
(2)将实验阶段的阶段性报告与小论文等汇编成册,编写《新时期农村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的培养》一书。
(3)探索一条较为合理、相对完善的农村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的养成教育模式,并进行推广、运用。
四、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个案法、活动法。
五、实验实施与问题 的探讨。
(一)、建立学校--家庭学生交往信息反馈机制。
1、 制定家访制度。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学生在学校的交往情况,教师可以监督、指导,但在家庭中的交往表现,却长期以来一直处在列人过问的状态。我们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对固定对象进行家访,并形成常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交往状况,了解学长与孩子的沟通情况,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他们对学生交往的满意程。这样,家长与课题组成员互相沟通,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 召开家长会。
我们改变了过去在家长会上只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在学校的交往表现按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分,不公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往的评价结果,而且让每一位家长都知道评价的过程,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优缺点,从而便于和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建立个案卡,对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课题组成员,对对照班中较为特殊的学生建立个案卡,对学生的交往习惯、存在问题、形成原因进行追踪记载。我们在对照班中建立了定期谈话制度,通过观察、交谈,了解学生的交往状态,并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后,对“个案卡”进行分析整理,分析学生的交往个性与共性,对具有共同交往习惯特点的学生提出交往建 议,形成交往策略。
(三)、参加课外活动,建构交往课堂。
课题组成员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有意识地安排一些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
1、 春游踏青活动,夏令营活动。
2、 为学校周边的敬老院老人义务劳动活动。
3、 学校义务植树活动。
4、 “六一”、“十一”文艺汇演活动。
5、 清明节瞻仰烈士墓活动。
6、 学校秋季运动会、广播操表演活动。
课题组成员深入以上活动之中,了解学生的交往状况,适时、恰当地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这些课外活动中充分展现了自我,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四)、探索班主任工作在指导学生交往方面的有效途径。
当前农村中学初中生交往问题日益严重的现状,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适应新形势,更好地完成交往教育工作,班主任就一定要明确自身的多重角色中不仅有管理者、长辈的角色,还应有“朋友”的角色,这是由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是班主任工作的职责,也是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从学校整体实施交往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的角度看,班主任也应是课题实施系统中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加大交往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比例,不断总结教育经验,从而探索出班主任工作在指导学生交往方面的策略。
课题组中的所有班主任教师,将对学生的交往教育有效地纳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之中,总结出的交往策略主要有:
1、 自尊,但又尊人;
2、 坦诚,但不粗率;
3、 谦虚,但不虚伪;
4、 活泼,但不轻浮;
5、 谨慎,但不拘谨;
6、 严于律己,又宽以待人;
7、 充满自信,又不自以为是;
8、 显现自己,又不贬低别人;
9、 老练成熟,又不圆 世故;
总结如下表:
附表一:
农村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目标模式评价体系表:
学段
目标 第一段
(初一) 第二段
(初二) 第三段
(初三)
自尊
坦诚
谦虚 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并与新同学正常交往,交往中不说谎话,不说大话。 培养较强的自尊心,遇到困难,能向家长和老师求援,能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烦恼向老师、朋友倾诉。 具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为人正直,有正义感,能掌握谦虚与虚伪的尺度。
活泼
谨慎
自信 能参加到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当中,在活动中能适当表现自己,敢于
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积极参加有组织的游戏活动,乐于向老师、同学、家长交流。 具有较强的织织能力,处事细心、谨慎,能依据自己的思维习惯进行独立思考,并向同伴陈述自己的见解,具有较强的合作精神。
严于律己
适当表现
老练成熟 能对自己所说的话承担责任,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敢于承认错误,虚心向其他同学学习,取长补短。 无人监督时能进行自我约束,学习辨别是非,学习处理同学之间的日常矛盾。 具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交往中表现出较强的理智,做事具有强的责任心,善于区分朋友的类型,与朋友交谈时善于总结以给教训。
月是故乡明
【《农村中学初中生良好交往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2-15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1-22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08-30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5篇11-20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5篇)11-20
课题研究结题工作报告11-17
初中生写字兴趣途径研究--《初中生写字兴趣的培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网友来稿)04-14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篇11-22
研究课题结题报告(5篇)11-22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集锦15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