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论杜甫《望岳》诗的练字艺术
云南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第四中学 杨晓铭
昔人有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杜甫作为诗之大家,其锤炼字句的功夫向为学界所推崇。宋代的黄庭坚断言,“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对杜诗的炼字作了极高的评价--一句炼一字乃至数字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全诗顿生异采,焕发精神。下面以《望岳》窥“诗圣”炼字艺术。
(一) 一字传情。
1、人们常说,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字传情,奈人回味。
炼动词。“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这两句分别炼 “割’“凌”两个动词“割”字给人的感受是参差不齐,仿佛“昏”和“晓”将泰山割开来。,用在这里体现泰山的“奇险”“陡峭”。,用割字,突出泰山之险。。“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割成“阴阳”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照不到,在晓犹昏,晨昏、拂晓。如诗如画。如果换成“切”字,品味后给人的感受却是整齐化一,索然无味。“割” 字用的新奇有力,别出心裁,。 “凌”成语:凌云壮志。“凌”登临绝顶,比云还高地志向。凌是“超越”“山高人为峰”。如果用“飞”就不能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炼形容词。“造化钟神秀”“ 齐鲁青未了”分别 用“秀”“了”把五岳之首的泰山描写的无以伦比。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秀”美天下。“了”写出泰山的绵延不断 ,体现山的广阔无边。“尽”让人感觉有边,而“了“却让人感觉无边无际。让读者欣赏到无穷无尽的美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也化用“了”字写出“怎一个愁字了得”。道出愁的无穷滋味,清代曹雪芹又一次创新。在《好了歌》中用“了”字透出了品味人生百态的淡定。可见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对后人的影响,从中也可窥见杜甫的诗风。浑然天成,真乃惊人之语!
(二)一字显旨
诗题叫《望岳》全诗都由“望”字言简意赅的总括。诗中句句都是“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 (“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仰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远望 广(齐鲁青未了)
近望 美(造化钟神秀)
细望 高(阴阳割昏晓)
愿望 一览众山小(兼济天下)
“望”一览无余的饱览泰山让读者充分感悟“五岳归来不看山” ,“泰山归来不看岳”的意境。 泰山的美一语道破。为后世文人“望”穿秋水。
(三)实虚凝炼,形神皆备。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细望泰山,山间云气生发,层层叠叠,令诗人心胸激荡起伏,云彩本是在天上生,作者看到眼前的云,在胸中也层层激荡的生起云彩。诗人目睹泰山的壮美而情怀满腔。以实显虚。以有形显无形,被泰山博大所感染而变得心潮澎湃。情由景生,情景交融。作者的心情和眼前的景物融为一体。前三联是亲眼所望是实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是虚写,虚写通过感受,想象,对比,映衬等间接渲染,侧面暗示,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和虚写相互补充,形神皆备给读者无穷的意蕴。
(三)巧炼虚词,彰显形式。
“夫”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首诗将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发语词,放在中间,让人感觉作者被泰山的美景所震慑,无以言表。杜诗这样使用虚词具有疏通文气,开合呼应,化板滞为流动的美学效能。“夫”极言诗人初见泰山时兴奋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绘,令人顿生悬念。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使文义大为增光。有人认为虚词大多没有意义,认为可有可无.其实古人早已对虚词的使用予以重视,注意到虚词在诗词中的作用..恰当地运用虚词,有助于丰富诗词的内涵、有助于寄寓感慨、有助于激荡诗情、有助于深化意境, 杜甫虚词一字传神写照对于唐宋诗词艺术性的提高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
(四)美炼声韵,余音绕梁。
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更具铿锵气势,更见冲天豪情。这是一首古体诗。二、一、二式,,句式为“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压韵: “了、晓、鸟、小”。韵律就是押韵的规律。这是诗歌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具有比较完备的格式。韵的功用是“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同时给它们一个统一的情调。一句话的末尾有一个较大的停顿,句尾音是全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全句的声音排列而来,集合于这一个声音之下,簇拥着这个声音,从这个声音得到其整体的性质。各个句子的队伍又由这些声音统领着,前呼后应,结合成一个完整的阵营。琅琅上口,余音绕梁。
(五)精炼修辞,锦上添花。
①设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设问--无疑而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引起读者兴趣。用设问设置悬念。开起全诗。
②拟人: “造化钟神秀”中的“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在泰山。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巍峨。一个“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写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这就将大自然赋予了人的情感。造化有情,其实是人更有情啊!
③对偶“荡胸生曾云”与“决眦入归鸟”是对仗。句式很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互相映衬,语言凝炼,音节整齐、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④夸张:决眦入归鸟。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这也从侧面体现了泰山的深远,巍峨。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想饱览祖国河山。运用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诗词中作者尽量使用修辞使语言形象,增加感性认识,诗词中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深邃的道理,最复杂的内容,最丰富的感情,使诗歌精炼,隽永。
总之, 《望岳》诗中炼字出现句句有眼,篇篇有眼的行文习惯,,字字珠玑,下笔有神;炼字把杜甫诗歌创作引向了全方位的现实主义,将历史上的“笔法”引入“诗法”;形成了杜诗劲气内敛,奇崛雄劲,含蓄耐读,余音绕梁,余味不绝的创作风格;绝高的炼字艺术奠定了杜甫“诗圣”、“诗史”的历史地位和文化影响。《望岳》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被后人誉为“绝唱”,后人登山赞不绝口到:眼前美景道不得,诗圣杜甫在上头。令登山之人叹为观止。
杨婷
【论杜甫《望岳》诗的练字艺术】相关文章:
杜甫诗三首望岳教案05-06
《望岳》说课稿05-06
25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教案 )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杜甫诗三首(望岳 春望 石壕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望岳的教学反思05-06
望岳教学反思09-01
杜甫的诗04-14
望岳 教案教学设计04-14
望岳教案设计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