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激情有效互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初探 --《醉翁亭记》教学构想

时间:2024-10-31 15:27:36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以情激情有效互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初探 --《醉翁亭记》教学构想

【摘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散文凸显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有效实施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切实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情激情有效互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初探 --《醉翁亭记》教学构想

【关键词】以情激情  情感交流  有效互动  合作探究

     春意融融,我们漫步在语文新课改的百花丛中,感受着高效课堂的独特魅力,体味着它的浓郁芬芳。所谓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的课堂,是最大程度地完成教学三维目标的课堂。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目标观,倡导师生互动、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散文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语文教师面对古散文的教学工作,应当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下面,笔者将从自身多年的教学中体验,就《醉翁亭记》这篇散文的教学构想,谈谈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散文凸显的情感因素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落实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替代了学生的思考和发言,所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是被动式接受和机械式记忆。更谈不上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因而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必要的激情和学习兴趣。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在“师生互动式”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不再是那种传授与接收、灌输与接受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与情感对话的交流关系。在课堂互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和固有概念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在交流意见的同时,提升自己已有的感受和认识,从而达到一个更高更深层次的理解。

古代散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在学生自主解决文章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探讨是本案例思考的核心问题。为了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笔者首先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出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者在通篇文章中抒发出的那种“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众所周知,在古散文中《醉翁亭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在结构上前后紧相呼应,行文严谨,浑然一体。全篇也多用“也”字句,形成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极有特色,读来朗朗上口。为此,要让学生加强诵读,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加深理解。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就应该给予充分而必要的强调。加强诵读教学,在诵读中让学生欣赏、领悟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体会景物描写之美。诵读时,除了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还应注意每个句子节奏的划分。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中所抒发的“与民同乐”的积极思想。深入探究的问题应放在作者所流露出的复杂情感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通过写作背景分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熏陶。

二、立足课堂,合作交流。感受文本的情思之美,让学生的情感在于文本的交流中得以升华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就是回归“教学生学”的本真,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进步和成长。        

在《醉翁亭记》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首先教学生学习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体验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在朗朗书声中用心灵与作者对话,感受作品的情思之美。这堂课上,学生首先读准字音读顺节奏,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采用了“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触摸语言文字,体现了新课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灵性。学生读出了文本中透露出的山水美-山水相映、蔚然而深秀;读出了文章中的游人美-既能临溪而渔、又能酿泉为酒;读出了亭子美-高居酿泉之巅、峰回路转;读出了作者饱含于字里行间的“醉”与“乐”。更体会到了作品中透露出的那种作者虽遭“贬知滁州”,但仍能泰然自若的“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的积极心态。这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

 通过学生的反复吟诵和朗读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面对教材,学生不应该是等着老师来教学,来给他一个模板式的记忆内容。而是在不带着任何先入为主的观念的前提下自主地和文本对话。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对文章有一个朦胧的感性认识,尽管学生现在还说不出来文章好在何处,但通过前面作者写此文具体过程的介绍和自己的朗读,有了“美文”的感觉,并且心中有了对文章的浓烈的喜爱之情。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学生情感的升华是自我形成的自然过程,而不是老师的一味灌输。

三、教师激情引领, 风采展示。有效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交流与活动 

    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智慧闪烁的课堂,也一定是教师风格大闪其光的课堂。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打造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新课改的实践中,同时,还要充满激情,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展示富有个性化的独特魅力。   

“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的文化底蕴越深厚,自身充满浓浓的语文味,他的语言感染力就越强,就越能唤起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情感共鸣,课堂就会精彩频现,陶冶学生的性情,涵养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

    在执教《醉翁亭记》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有个成语叫“醉翁之意不在酒”,谁能数数这句成语所包含的真实意思?。有人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吗?--它来自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它的寓意是“意不在此而在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成语尽管学生非常熟悉 ,但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它的出处和真实含义,此语一出立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要用独有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去丰化和磁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受到感染,受到熏陶,同时还要掌握精湛的教学艺术。课堂上,教师担任着精讲点拨的重任,要认真备课,积极钻研,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点在关键处,拨在要害处,课堂上展示经过教师的层层点拨而不断的生成,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地位。这样的课堂,师生双方都全身心投入,一起走进文本,感悟语言,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教师教得神采飞扬,学生学得兴致高涨。教师扎实的功底,新颖的理念,深刻的哲思,卓越的才华,课堂上会发射出耀眼的光芒。高效课堂,一定是教师和学生个性展示的舞台。

四、激情互动,平等交流--尊重学生个体活动

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同时也是落实“高效语文课堂”的主导思想。笔者在《醉翁亭记》一课的教学中为切实体现“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设计了如下的师生互动探究模式。

1、师生对话明确探究主题

师:同学们,我说一个古代的年号,看看你们能联想起哪一宗历史事件( 教师说出:“庆历四年春”)。

生: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师:滕子京是因为什么事而“谪守巴陵郡”的呢?

生:参与了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仕途失意、与当时的官场格格不入......

师明确:范仲淹在被贬谪邓州的第二年,也就是庆历六年,写下了《岳阳楼记》,

寄托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理想;同一年,欧阳修也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2、提出问题:那么欧阳修又在本篇文章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3、合作探究:太守为什么而醉,从而领悟思想内容。

(1)依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大家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

师点评:“醉”不只指“酒醉”,更指“陶醉’: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①指名朗读描绘的句子,想象画面。

②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写景的顺序怎样?

师点评:第一段作者利用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网络截图--放大展示)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③看到这样的美景,作者产生怎样的情?

师点评: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还有“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直接抒情。

④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3)领略文中的人欢。

①水好,山好,那这个地方的人、及他们的生活怎么样呢?--快乐。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②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师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③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

师明确: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4、进一步探究: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此为本文的精髓,也是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升华)

师点评: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 呀

(1)文中写了作者的山水之乐、宴饮之乐、与民同乐,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①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

师明确:“醉能同其乐……太守也” 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②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教师点评: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这里以鸟之乐衬托人之乐,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总之,课堂是流动的生命。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作为教师要竭尽所能,精心设计教法,以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盘活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以高亢的激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个性张扬的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 第26期

[2] 钱小红 《遥想醉翁亭记里的欧阳修》《语文教学之友》2008 第二期

[3] 段笑蓉《浅论语文教学中古典散文的学习 》

 

刘柳

【以情激情有效互动建构语文高效课堂初探 --《醉翁亭记》教学构想】相关文章: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9-13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5-2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08-21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6篇05-25

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总结(6篇)05-25

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09-09

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总结03-24

高效课堂的教学计划09-17

高效的课堂教学总结10-06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