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捕蛇者说》 备课资料(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在永州任职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课文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敛而甘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文章的主旨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原文加点字】
永州之野产(出产)异蛇,黑质(质:质地,这里指蛇的身体)而白章(章:花纹),触草木尽死;以啮(啮niè:咬)人,无御(抵御)之者。然得而腊(腊xī:干肉,这里作动词,做成干肉)之以为饵,可以已(已:止,治愈)大风、挛 、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聚:征集)之,岁(岁:每年)赋(赋:征收、敛取)其二;募(募:招募)有能捕之者,当(当dàng:抵)其租入。永之人争(争:争先恐后)奔走(奔走:忙着去做某件事情)焉。
有蒋氏者,专(专:专享)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嗣:继承着)为之十二年,几(几jī:几乎,差点儿)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戚:悲伤)者。
余悲之,且曰:“若毒(毒:怨恨)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赋:赋税),则如何?”
蒋氏大戚,汪然(汪然:满眼含泪的样子)出涕(涕:眼泪),曰:“君将哀而生(生:使…活)之乎?则吾斯(斯:这,此)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向:假使)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病:困苦不堪)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积:一年一年累计起来)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蹙cù:窘迫),殚(殚dān:尽)其地之出,竭其庐(庐:家,屋)之入。号呼而转徙(徙:迁徙),饿渴而顿踣(顿踣:劳累得跌倒在地上;踣bó,向前倒覆)。触风雨,犯(犯:冒)寒暑,呼嘘毒疠(疠:疫气),往往而死者相藉(藉jiè:垫、压)也。曩(曩nǎng:从前)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尔:同“耳”,罢了),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隳huī突:骚扰)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恂恂:紧张担心的样子)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弛然:放心的样子)而卧。谨食(食sì:通“饲”,喂)之,时(时:到规定献蛇的时候)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齿:年龄)。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熙熙:快乐的样子)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于:介词,比)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犹:尚且)。呜呼!孰(孰:谁)知赋敛(赋:税;敛:征收)之毒(毒:毒害),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以:用来;俟:等待;夫,指示代词,那些;观,考察;人风,民风,民情;得,得到;焉,指作者写的这篇文章。)
【一词多义】
为 ①作,制成。“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②做,干。“今吾嗣为之十二年”。③为了。“故为之说”。
已 ①止,治愈。“可以已大风”。②已经。“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赋 ①征收。“岁赋其二”。②租赋。“孰知赋敛之毒……”
疠 ①恶疮。“可以已……瘘、疠’。②疫气。“呼嘘毒疠”。
入 ①缴纳。“当其租入”。②收入。“竭其庐之入”。
岁 ①每年。“岁赋其二”。②年。“积于今六十岁矣”。
甚 ①很。“貌若甚戚者”。②厉害。“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③超过。“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若 ①好像。“貌若甚戚者”。②你。“若毒之乎?” ③你的。“复若赋”
毒 ①怨恨。“若毒之乎?”②有毒的。“呼嘘毒疠”。③毒害。“孰知赋敛之毒……”
生 ①使---活。“君将哀而生之乎?”②生活。“而乡邻之生日蹙”。
食 ①吃。“退而甘食其土之有”。②sì,通“饲”,喂。“谨食之”。
观 ①看。“今以蒋氏观之”。②考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重点句子】
1、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译: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到这种蛇的人,(准许用蛇来)抵应交纳的税收。永州的百姓争着去做(捕蛇)这件事。
2、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译:现在我接着干这差事十二年了,有多次差点儿死掉。
3、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译:你怨恨这件事吗?我打算把这事告诉给管政事的人,更换你的差使,恢复你的赋税,你看怎么样?
4、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译:您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那么我干这差事遭受的不幸,还不像恢复我的租赋遭受的不幸那么厉害啊。
5、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译:假使我不干这差事,那我早已困苦不堪了。
6、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译:然而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地窘迫,他们把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把他们家里收入的都拿出去(也交不够租赋),
7、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译:(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饥饿口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毒气,常常是死去的人互相压着。
8、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译:从前和我爷爷住在一起的人家,现在十家中剩下不到一家了。
9、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译:那些人家不是死了就是迁走了。然而我却凭借捕蛇而独自存活下来。
10、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凶暴的差役来到我乡,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悍吏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鸡狗也不得安宁呢。
11、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译:我紧张担心的起身,看看那瓦缸,我的蛇还在里面,我就又放心地躺下了。
12、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译:我小心地喂养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把蛇献上去。回来后就可以有滋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
1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可以快快乐乐地过日子了。哪像我的乡邻们天天要冒死亡的威胁!
14、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我听后更加地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15、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译:我曾经怀疑过这话,现在从蒋氏的遭遇来看,孔子的这句话仍然是可信的。
16、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译: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17、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因此为了这事写了这篇“说”,用来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文意理解
1.出自两个成语是:鸡犬不宁 十室九空
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文章第一段,第二至四段,第五段分别记述了什么主要内容?
第一段:写了永州蛇的特点和人们争相捕蛇的原因。
第二至四段:蒋氏自述了祖孙三代捕蛇生活的悲惨遭遇,揭露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社会现实。
第五段:点明主旨,发出了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慨叹。
5.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
异。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6.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 ”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7.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8.蒋氏在诉说“专其利” 为什么“貌若甚戚者”
这个“利”是九死一生换来的,在得到这个利的过程中,充满了危险和痛苦,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个“利”隐含着蒋氏无限的辛酸和悲苦。
9.作者把“役之不幸” 和“赋之不幸”作对比,意在突出什么?
赋敛之毒甚于蛇毒,暗写了苛政猛于虎。
10.课文从外形 、毒性 、 药性 三个方面介绍了永州异蛇的特征。
11.用简明的语言说说蒋氏“汪然出涕”的原因
苛捐杂税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12.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13.课文叙述蒋氏和乡邻的遭遇,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从中找出一组对比句,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有三处对比:①乡邻“十室九空”与蒋氏“以捕蛇独存”形成对比;②悍吏扰民鸡犬不宁的情形与蒋氏“驰然而卧”、“熙熙而乐”形成对比;③乡邻“旦旦有是”与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形成对比。
作用:突出(衬托)了“赋”的不幸甚于“役”或突出(衬托)了“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14.“余”问蒋氏:“若毒之乎?……”蒋氏在叙述了60年来乡邻们和自己的遭遇后说:“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感毒耶”从这句话来看,蒋氏是否怨恨捕蛇这差事?为什么?
蒋氏并不怨恨捕蛇这件差事,因为他认为:即使现在死在捕蛇上,比起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怎么敢怨恨这差事呢?
15.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回答
苛政猛于虎也(或:赋敛之毒甚于蛇)
16.作者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也”的目的是要说明赋敛之毒甚是蛇
17、引用孔子“苛政猛于虎”的作用是什么?
在内容上,概括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的社会现实,并在此基础上有力地提出了“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毒者”的主旨;
形式上,引出了作者由疑到信的思想认识过程,使结论的提出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情感上,表达了作者对苛酷的政治无比愤慨之情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8.永州之野的“异蛇”,其毒无比,当能“当其租入”时,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用文中原话回答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或“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19作者写蒋氏沉痛的控诉意义何在?
揭露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表现当世广大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20、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的?
交代了作者写此文的目的,表达了对广大人民悲惨生活的关切和同情,但又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寄希望封建统治者对暴政的改革上,但这又是极不现实的。统治者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乱,为了维护政权,只能千方百计加重赋税,哪里还会管人民的死活。
21、说说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提示了什么道理?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课文通过记述蒋氏的故事提示了“苛政猛于虎”的道理,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陈时弊、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
中考训练
一、[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
(1)以上两篇文章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1分)
(2)甲文段运用 的写法,写潭中游鱼的形态;乙文段运用对比、烘托手法,使 和 形成强烈反差。
(1)唐柳宗元 (2)动静结合 “赋敛之毒”和异蛇之毒
顾星
【《捕蛇者说》 备课资料(九年级上册)】相关文章:
《捕蛇者说》教案优秀11-12
《道士塔》备课资料12-16
《泪珠与珍珠》备课资料12-16
《听潮》备课资料08-18
《绿》备课资料--什刹海情结12-16
《星星变奏曲》备课资料12-16
《松鼠》备课资料 教案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