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内容摘要]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了解这些误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本文明确指出小组合作学习可能存在的几个误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应对策,希望能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误区 对策 实效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本次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新课程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
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这一学习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弊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当今在基础教育领域,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中学生素质发展的关系,其实践意义非常重要。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一些误区,影响着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了解这些误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一、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误区
纵观目前课堂教学,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教学的热门形式,老师一声令下“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课堂内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煞是热闹。但细心观察,一片热闹声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音,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时机不当,时间不够。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而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合作探究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如果过于频繁,则会适得其反。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或者不到几分钟就叫“停”。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误区二:合作组织欠佳。
有些课堂片面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容易造成优生一言堂。况且中学生自制力较差,好动、贪玩,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散漫,教学效率事倍功半,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些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小霸王”,大权独揽,垄断了操作任务,不让他人插手;有的成了旁观者,不习惯也不善于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知识无关的事。
误区三:教师监控不到位
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需要教师的监控。尤其是实施实验之初,他们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较低,如果没有教师适当的监控,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有些学生把小组交流当成简单的对答案,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有些小组就把合作交流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相互不交流,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交流不能顺利进行。有的时候,一个好学生可能一节课发言达十多次,这样使更多的困难生成了仰望者,久而久之他会失去自信。甚至在合作学习中成了听众,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不再进行思考。
误区四:没有强化独立思考。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原因,可能会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而自己不去积极主动地努力。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还没来得及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就开始了,这样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就转变成了对同伴的依赖。这样只会增加他们的惰性。
二、 行之有效的对策
对策一:把握合作时机,合理安排时间。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得通过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个人学习、竞争学习、教师引领仍有着合作学习所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教师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具有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有时,学生的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质疑也可以灵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而且,一节课中合作学习次数不宜太多,以免出现随意性与形式化。宁少勿滥,注意抓住契机。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应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一堂课中,合作学习的次数可以减少,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能随便缩短。
对策二:优化组合,合理分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之间有时不能友好相处。这主要是由于合作学习小组中的学生彼此是异质的,他们在性别、学业成绩、能力、背景等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分组时要注意优化组合,合理分工。各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每个成员分工要确定,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这些职位可以采用轮换制,从而让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尝试,有时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策三:加强监督和指导。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除了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还要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首先,要多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多发现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进行鼓励,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他们表现自己的舞台。其次,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或指导合作技巧,或激活学生的思维,或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
对策四:强化独立思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开始讨论,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然是不利的。合作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沟通能力,更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学生对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然后再在合作学习中去畅谈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才会有所提高。
总之,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教师不再把自己视作为工作者,而是合作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相信我们只要平时注意再加上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必能更具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熊辉儿
【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相关文章: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01-04
小组合作的学习反思(精选7篇)05-24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5篇)04-23
小组合作学习工作总结12-15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15篇02-09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范文05-09
小组合作互助学习教学反思05-05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反思05-02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2-01
小组合作学习的个人反思(精选10篇)10-13